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修订第一集之后的一个小结吧!

从上个月的6月23号,一直到今天,7月12号,《超维之道》的第一集“风起尘扬”历经了一次修订,从头到尾的改了一遍。包括但不限于错字,还有一些文章中的设定、逻辑方面的问题,也都进行了修改。其中改动较大的,应该就是关于定点、动点、自旋点的设定……比以前更加清晰了一些。在修改完后,便细说一下第一集,这一集究竟写的是什么毕竟许多的读者都反映说是看不懂。

第一集的“卷首语”,我写了“一朝明了道与真,逆反先天成婴儿”这么一句话,其实,这也就是第一集所写的东西。

“明心见性”第一章写的实际上就是“明心”,之后逆反先天,成就婴儿是“见性”。

什么是“明心”呢?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求什么,知道自己的心意,这就是明心。它没多复杂,但它其实又非常的复杂,复杂到许多人看了第一章,就直接弃了,而我却也不想辩论。辩论只有在同一个基础上,同一个体系之内才能进行,否则就是鸡同鸭讲。我看到书评区有用农民种地举例的,还有用加班不给工资来举例的,这些实在是本末倒置,不值一驳,和他们较劲不会有任何的结果。因为一旦明心,在必要的“只能选一个”的情形下,那能够选择的一定是自己最为珍视的。

农民种地,不是因为喜欢种地。他只是要粮食,要最后的钱。如果你直接给粮,给钱,他就不会去种地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以这些例子的本身,就是将无奈当成了根本的本末倒置,和风尘所遭遇的情况并不一致。

风尘这一个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至少在自己领导研究之前,是一个为了更好的生活去努力,去想尽一切办法的人。而且也不是一个分外勇气的人,性格中自有怯懦的一部分,是会退缩、会低头的。

独立研究自己喜欢的课题,从兴趣出发,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这里,他的研究已经是一种本性中的萌动,而不是为了扬名立万之类的东西。而后的郁郁,也在旅游的过程中逐渐的解开一个并不心短的人,是不会一想到某人,就失去理智的,即便一开始,一想起来就恨得要死,但终究会慢慢的理智。心短之人说实话,也活不长,更不会选择出去旅游散心。他在遇到女道长之前,实际上就已经就差了临门一脚了,许多的东西,都已经就隔着一层纸,只需要一个人去捅破。

再一个对女道长的不满,也无外乎是她点了一句要风尘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这会让人很不满但作为一种疏导心情的手段,本质便是精神胜利法,是不讲究道理的。

只需让人顺了气,想开了,别做傻事,那便是功德无量。你丢了一样东西,骂一句让狗叼走了,也会顺意一些,被人撞了一下不敢反驳,回头心里骂一句儿子打爸爸,也便顺意一些。孙子摔地上了,奶奶拿鞋抽地,一边抽还一边骂,这又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

劝人,若是陌生人,少有递给你一把刀,说:去,宰了他,大丈夫就要有仇报仇的。

放下和拿起,鱼与熊掌能够兼得自然是最好的,但不能兼得,只能是取自己想要的。

不能说舍鱼而取熊掌就是好的。因为有的人爱吃熊掌,有的人却喜欢吃鱼。

这应该是一种“开篇明义”

还有书评区看到的,说是我用儒家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存天理,灭人欲之类的,来形容修行,是乱来。但只是一个形容,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是存天理,灭人欲,亦或者是致虚极,守静笃,或言四大皆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本就是形容的同一种精神状态,缘何不能随意去用呢?这是一,二是三教合一了,这不是你们说了算的,也不是我说了算的,当然你们不愿意接受,那也没法子了。说的好像我多喜欢儒家一样。这书也没什么深度、没有所谓的道理,就是写的风尘这个人的修行历程。

从华山到村里,再走出去,平平淡淡,也没有多少的波澜。这一集,他明心见性,逆反先天,以真人之姿态,重新回到了曾经离开的地方,以一种彻底的、卑微的姿态,一步一步的,从无到有的摸索出了引导术、阴神之法独树一帜,更是在末尾的时候掌握了雷法这便是第一集的内容了。如果放开了故事,不纠结于故事的矛盾,那这就是一个简单易懂的内容。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