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197章 治国

连欠账在内,统计二十多万两银子的礼单,区区大明的帝王,满朝的文武大员,竟然如此在意此事,宁义恍然感到悲哀。

自从经营关外以来,为大明搭进的银子何止百万,二十多万两的银子对于宁义来讲已经麻木,他轻轻一笑道:

“皇恩浩荡,我大明众官员一片拳拳之心,当日月可昭,本部关外官员,也备有厚礼!”

“还有礼单?”

崇祯皇帝吃惊,王哥太过分。

“圣上,众官员念我平西钱粮不足,特筹集此笔款项,助我大明早日国泰民安!”

“九王哥为筹集平西银两,多有操劳,快赐座!”

崇祯皇帝惊叹,王哥不能在乎这几个小钱,他终于转过脑筋,命人搬来太师椅。

满朝文臣武将虚惊一场,没见过这么来闹,弄来弄去为大明变相捐款平叛。

不过你宁义玩得太熘,尽管关外的众官员捐赠三十万两银子,你背后私自给掏有谁知道。

首辅韩炉熟读四书五经出身,对宁义如此行为多有不满,你不差钱,但自己五万两银子的欠条还要还,不免对心腹的谏官使起眼色。

谏官给宁义送贺礼,反而受了一肚子窝囊气,正想对宁义说道说道,饱读圣贤书求取的功名,你算哪棵葱?

赐座宁义也不能去坐,手拿奏疏禀明关外之事,下一项平西策略是重点,朝堂之上爱玩文字游戏整事,自己的两路大军西征,没时间陪着闲扯。

临来时,张嫣皇后叮嘱好的按条条框框走,拿奏疏照单刚想禀报述职,谏官却急上前容请崇祯皇帝恩准,‘九幽王‘先答疑平复后金一事。

谏官言语之中,关外九王爷兵强马壮,为何不尽剿建奴,至白山黑水,直达永明城,皆归我大明一统?

明知道谏官在安定门外,受到辩驳不服,存心找茬闹事,宁义澹然一笑道:

“本王不才,但凡统兵征战,必离不开实际考量,备张大纸,绘图详解!”

此时的人多是关外从未出过,说东扯西听不明白,宁义得给画张完整的地图,使众人见识下榆关外的北国江山,永明城的那一片海。

金銮宝殿上,帝王之家,纸墨笔砚文房四宝,自当独特稀有,要一张纸太低调,崇祯皇帝直接命人搬来御书房。

表好的宣纸九尺见方,急急给架在大殿上,又是那俩‘宫女‘笑盈盈伺候笔墨。

“画江山万里图?”见俩‘宫女‘殷切期盼,宁义轻声道。

“王爷快画,不说你画图纸鬼神莫测?”宫女胆子挺大,轻声细语跟他聊。

“咳咳……”崇祯皇帝忙用礼单捂紧脸,龙气不顺犯起咳嗽病。

满朝的文武官员,眨眼看向宁义这边,实在不明白九王爷的谱有多大。

起笔画地图,对宁义来讲小菜一碟,长线短描,勾勾点点,榆关九边防线,关宁锦,盛京城,白山黑水,永明城,他边给讲解边画来。

地理城池重镇一细说,有见多识广的官员,在旁不断提醒:

王爷,罗刹国那边的事不必说,咱的兵力尽剿建奴,实属不够用!

越发一路北去,山脉横亘,林密雪深,不适合大规模军团征讨作战,关外兵力一旦陷入无休止的零星战争,必将拖垮辽西的财力物力。

边讲解边规劝,后金的确是消灭不了,说点不中听的话,大明军队如今能出关外算是不错了,倘若没有大炮勐烈的火力,宁义自知不敌后金。

古往今来,实势造就英雄,英雄造就实势,吹多大的牛老脑筋无人懂,宁义心烦,接着画西边的地图。

哪知俩‘宫女‘说王爷歇歇,如此凋虫小技何难,她俩人也会画。

刚开始宁义不以为然,这俩小美人浑水摸鱼,自己歇歇也好,不曾想,她俩人舞笔飞墨,画得与在宁远城里的地图一样。

“哎呀!”宁义脑袋‘嗡嗡‘直响,莫非张嫣皇后,给宁远城里的督师府地图,派人送到宫里?

那是自己亲自画的西北地图且不说,上面标注的平西进攻路线走势,她俩给画得还一般不二。

“好啦,你俩宫女歇歇,待本王来讲?”

“你来说,我姐俩指点下还不行?”

俩宫女满脸渴望,讲到哪里,她俩还要给指点到哪里,宁义脸一沉:

“军国大事,岂可儿戏,速速退下?”

俩‘宫女‘闻听不是滋味,脸红起尴尬不动,满朝文武惊愕,慌忙背过脸去不敢观看。

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连忙放下奏疏:“九王哥,此二人乃是周皇后与袁贵妃,服侍不周?”

“周皇后与袁贵妃?”

敢情俩小弟妹与自己闹,给宁义弄得不好意思,只能低声道:“张嫣皇后那里还有银子,你俩想用可以取?”

“真的?”袁贵妃美目眨眨,九王哥认得值,富可敌国不差钱,到手一万多两,又来给银子,苦日子终于熬出头。

周皇后可不干,凤目怒视,狠狠挑宁义几眼:“罚没充公,你回不去家啦!”

“这……?”

最怕这种与苏芸儿一样的火热眼神,勾魂要命,宁义绝望中看向崇祯皇帝。

“这……王哥,你看看?”

手渴一直缺银子,崇祯见此机会不能错过,也学会了放赖。

直到现在宁义明白了,以张嫣皇后为首的皇室,分明打亲情牌来坑哥不说,她还在东塔沟里,等着想问自己敢不敢?

自知稍有不慎,九王爷立刻变绿背天大的锅,宁义无奈看向首辅韩炉。

上殿跳脚要银子,韩炉有银子不愿掏,五万两毕竟数目巨大,你宁义来钱快,我这辛辛苦苦攒的养老钱还惦记?

韩炉精通八股文,引经据典,条条道道,给平息了此事。

王爷与皇后,皇妃的误会,纯属皇族家事,九王爷为长不尊,赔给俩人三十万两银子。

“三十万两银子?”

听首辅给开的赔礼价,宁义的脑袋瓜子‘嗡嗡‘又响,皇后和皇妃用不得,比抢银子还快。

赶紧忙完眼前的正事,上西北平叛去找死,顺便落个精忠报国的好名声。

顺起黄河,指着陕西布政使司的外围,讲解以围困为辅,沿河逆流而上,深入内陆地区,安抚民生。

利用黄河兴建水利,大搞新品种农作物栽种,田里有了庄稼收成一好,民心得到安抚,从而瓦解作乱势力,可以做到长治久安。

宁义的如此平西策略,满朝文武官员,甚至于崇祯皇帝,不是没考虑过,看似极其简单的万全之策,是需极大的财力物力,相辅相成方可。

首先孤军深入到叛地站稳脚,关内的大明军队,任何一支是做不到,想到叛地去开发建设,没银子没技术更休想。

好在此话从宁义口中而出,人家在关外早有建树,孤身带队,敢跑到盛京炮轰皇太极。

辽西辽东的水利工程遍布,又有早熟的新品种农作物,似乎九王爷做起不难。

炙手可热的实力派,满朝文武官员无一人提出异议,纷纷祝贺马到成功。

谁不服只能先忍着,自费掏银子带队出征,即便是能打赢了西北的战争,水利工程,种植新品种农作物无人胜任。

九幽王的封号,皇族下了这么大的本钱,认可赔进张嫣皇后,有经天纬地之才也不行,必须与老朱家人一条心。

宁义自认是打工的命,没处去讨个说法,还要为陕西的劳苦大众争取个福利,减免赋税。

西北灾情逐年严重,与其官逼民反,花费大量财力人力去围剿治理,不由免去几年赋税,换取皇恩浩荡,官府落个好名声。

崇祯皇帝与满朝官员,听宁义随便道来,烫手山芋可扔了出去省心,依照关外模式治理开发大西北,朝廷免除五年田地赋税。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