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五 躲进少室山去!

自古英雄出少年,初生牛犊不怕虎;没错的,看看诸葛瞻的完美表现就知道了。——果然是诸葛亮和黄月英的儿子,一战下来,伊阙山已经被他成功拿下,马超一路进兵的道路也被他初步打开了。基因这玩意,有时候真的没办法!

不过,好事多磨,就在汉军胜利抢夺伊阙的同时,山脚下突然鼓角齐鸣,魏兵的救兵也已经开来了!眼看又是一场纷繁纠葛。什么情况?

原来,司马懿消息挺灵通,他得知马超带人去打伊阙的消息后,生怕守军不够丢失阵地,迅速将儿子司马昭调来这边增防——可兵贵神速,命运弄人,等司马昭火急火燎地赶来,伊阙已经失守了!Oh,shit!

没办法,既然已经失守,自己这趟又不能白来,那就盘算着如何反攻吧。司马昭接着败兵,一起到山下扎好营盘。一会儿工夫,负责守卫伊阙的王凌、文钦两人狼狈赶来向他请罪。

一看这俩人,司马昭气就不打一处来:“你们怎么搞的?!我老爹天天跟你俩念叨:伊阙天险,屏蔽洛阳,干系非轻;你们带着那么多人,居然能轻易就将这么重要的地方弄没了!我看你俩还有啥脸面去见皇上?!——来呀,把这两位废物给我绑了,押赴洛阳,听候都督的处置!”

被一个后生辈那么教训了一通,俩人心里有点火,可伊阙也确实是他们弄丢的,这其中的干系他们也不是不清楚;俩人只好低下头去,沉默无辞,任凭小兵将他们五花大绑,拉往洛阳去领罪。

可是,青年人火气大;老爹俯首认罪,不代表儿子就能闭口无言。这个消息刚一传到文钦的儿子文鸯那里,就立马炸开了锅!文鸯是个典型的暴脾气(性如烈火),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他立即大声叫嚷:“哼!王凌把后山丢了,我老爹赶去救援,还曾为此身受重伤;他司马昭凭啥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治罪?!——这世道这王法,老子跳槽不干了!”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将军,就有什么样的士兵。文鸯如此,整个营的士兵也立马跟着他一起嗷嗷叫着哗变了。文鸯达到目的,雄赳赳、气昂昂地赶上前去,追上押解老爹和王凌的囚车,将两人一起放出,然后几个人一起往伊阙投降汉军去了!

对汉军而言,反抗邪恶、弃暗投明,是好小伙,值得表扬;可对司马昭而言,劫持罪犯,投靠敌人,那就是明明白白的无耻之尤了。果然,听说消息后,司马昭怒火中烧,立马带人前来追赶,力图将这个叛徒拉回去千刀万剐。可是,打仗这种事,运气是保障,实力是关键;文鸯十分勇猛,他在后面拼死力战,结果司马昭的人倒纷纷落马。天杀的“叛徒”!

这情形,全被山上的马岱等人看得一清二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马岱赶紧给文鸯带话,让这些弃暗投明的义士先扎在半山腰,自己带兵下去接应他们。后面的司马昭再气愤,可人家有人接应,自己肯定不是对手;没办法,只好急忙收兵回营。这样,文鸯等人便顺利反水了。

反水成功,文钦父子跟王凌一道去拜见汉军的将领:马岱、关索、诸葛瞻。马岱吩咐三位先好好休息着,一面派人飞报自己的大哥马超。

没半天工夫,马超便派人送来了手令,让驸马诸葛瞻带着王凌、文钦两位返回大营,文鸯留在伊阙统领新兵。诸葛瞻接到命令,带着两位老家伙一起返回轮氏,自己先进去见领导。马超对小伙儿的这趟表现很是满意:“好小子!你这刚出去,便立下了大功,真是将门有后,基因优良!”

诸葛瞻逊谢不迭,马超又叫他将王凌、文钦两位义士带进来招呼。二将进营,上前参见,马超连忙还礼:“快别客气!你们两位能弃暗投明,真是可喜可贺!这样吧,就麻烦文将军你赶紧给你儿子(文鸯)写封信,让他带着自己那部分人跟着大部队一起进兵;我再送你去宜阳城里养伤,等伤好了再返回前线。——至于王将军,你就留在我们大营吧!”作出安排,二将匆忙谢过。

文钦毫不含糊,接到指令后,立即挥笔写好一封书信,内中向儿子仔细禅说马超的相待之恩,并告知自己将赴宜阳养伤的消息,向他传达马超的将令。随后,马超派人将文钦送到宜阳,一面送信到前线。

父命大于天,那边文鸯得到老爹的书信以后,也便踏踏实实地跟着马岱等人商量进兵的事情。——一切都很和谐,而诸葛瞻本人却被马超留在了大营,再不准上前线了。(毕竟金枝玉叶,出点岔子谁也没办法担当!)

到这里,伊阙之战告一段落,王凌、文钦、文鸯三人的“造反”事宜也尘埃落定;汉军布置已毕,魏兵“赔了夫人又折兵”,自然损失惨重。那边司马昭收兵回营,一面将失败的消息传回洛阳老爹那里。(他也挺无奈的。)

消息是传回去了,可司马昭这边还没完——要知道汉军会随时对这些落败的魏兵进行突击,布防工作事不宜迟。司马昭只好召集全体人员进行商议:

“王凌、文钦两位,长期在我们这边混饭吃;我军的一虚一实,他们全知道。何况现在敌人还占据着制高点,他们要是出我不意,突然下山围攻我们——那实在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不如这样吧,我们把队伍连夜撤到少室山里,全都藏起来!这样的话,敌人虽可占据平地,但我洛阳军队便可以对之在前方进行阻挠;我们在少室山里也可以从后面对敌人进行骚扰。——他们拿不拿下伊阙又有什么区别呢!”

司马昭这番计划一说出来,底下将领均表赞成。或许是因为他的身份(军一号、大都督的儿子),或许是真的理解了这计谋的妙处,反正最后的结果是,这伙魏兵全部连夜撤退,往少室山里躲猫猫去了。

躲进少室山——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中国人一贯讲求以退为进,在这种情况下,退避三舍其实并不是认输,而是为接下来更好打败敌人的大智慧、大计谋。这样说来,司马昭向全军发出“躲进少室山”的号召,确实十分有必要了。

再看看少室山吧!这名字是不是听着有点耳熟?没错,少室山,这个后来因为一座千年古刹——少林寺而名动江湖武林的地方,现在却成了这伙魏兵躲猫猫、打游击的好所在,真是世事难料,沧海桑田!

不管怎么说,在司马昭的号召下,魏兵已经悉数躲藏起来了。天亮以后,伊阙山上的马岱、关索、文鸯突然发现山下的魏营里居然空空如也,不见一人,全都大吃一惊。——丫丫的,难道这伙崽子们是属土行孙的,会遁术逃走了吗?这还没完,等派了几十名秘密侦探下山打探,一直走了十多里路之后,居然还是不见魏兵的踪影!

真是奇哉怪也。三个人越发疑惑,赶紧派人告诉主帅马超。马超也觉得十分蹊跷,亲自带着诸葛瞻、王凌等三位,开动大军来到前山,只见风吹牛羊低,四下两茫茫,显然并无任何痕迹。

马超是个稳重的人,一看这架势,立马嘀咕开了:“以前就听说司马昭弟兄打仗是把好手,那智慧那韬略跟他老爹比起来丝毫不含糊;他现在带着人来驰援伊阙,还没跟我们正面交锋呢,这咋就扔下防地跑路了?而他们又藏哪儿去了呢?我看这里面一定有阴谋,还是别轻举妄动的好!”

马超面有顾虑,诸葛瞻却似有良谋:“没事!我们只要在山下依山扎营,三个营盘互相策应;而山上的那两个营盘也互相声援。这样做的话,进可以攻打雒阳,退可以保守伊阙——就算那伙缩头乌龟有些许小阴谋,又能拿我们怎么样呢!”

一听这话,马超也觉得有道理,忍不住当众称赞:“嗯,对,你说得对!”说完,马超当即下令:让马岱、文鸯、关索三人下山扎营,马超本人与诸葛瞻也在山上安扎两个营盘;各营务必多派哨兵四处打探,做好周密安排,时刻提防司马昭的人前来偷袭。

敌有阴谋诡计,我有巧妙布防;接下来就要看老天如何安排了。

话说这边是这样的动静,那边洛阳城里的司马懿,在听说了伊阙失守、王凌文钦父子叛降、司马昭带人钻进少室山的一连串消息后,马上做出反应,急令大儿子司马师带两万人,以钟会为副手,会同司马昭一起夹攻驻扎在伊阙的汉军,以巩固洛阳的后防;并令邓艾带全军渡过洛河,袭击汉军的宜阳,俾切断马超的后路。

司马昭在接到老爹命令后,也暗中派人与哥哥司马师达成一致,共同约定日期来夹攻伊阙山下的汉军营盘,并商定好接头暗号。——事实上,这一布置宣告了少室山里的魏军可以伺机反扑,而一场大战也将很快来临;汉、魏双方围绕伊阙山你来我往,实在是因为这里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

到了行动的日期,魏军方面司马师、钟会两路人手出兵进攻汉军营盘,汉军猝不及防。到营门边上,只一声呐喊,司马师便砍开了马岱部的营门,而钟会也顺利砍开了文鸯的营门,四个人随即厮杀在了一起;周围双方的士兵也都喊声大起,拼命死战。

汉军方面,关索正准备带人赶来救援,可事有不测,营门边上忽然火炬齐明,那位躲起来的司马昭突然带人从少室山杀了出来,直朝关索扑了过去!这下死了。司马昭兵多将勇,一下子竟然将关索的营盘踏破,关索本人也被围困在了当中,情势十分危急。

如果不出意外,关索可能就要这么壮烈捐躯了,他年轻的生命将永垂不朽,对大汉集团来说,这实在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但是,贵人多福运(别忘了他是关索),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救兵来到了!

一瞬之间,山上顿时鼓声大起,火把璀璨:汉军主帅马超亲自带人来营救关索,其余诸葛瞻、王凌也带着人手赶去营救马岱、文鸯。——不待言说,诸葛瞻之前的计划奏效了(但也仅能自保)。

危急之间,马超一马当先冲入阵中,一杆枪如雪舞梨花,一下子便撂倒了好几名魏兵将官。司马昭一看马上实在神勇,估计也没多大胜算,这才赶忙鸣金收兵;而一旁的司马师、钟会部因为汉军的救兵已经到来,料定难以成功,也便各自收军了。战斗也便结束了。

战斗结束后,魏兵可谓大获全胜,司马师、钟会仍旧回军洛阳,而司马昭也仍收兵往少室山里躲猫猫去了。因为是黑夜,马超的人根本不敢穷追。到第二天一计算,乖乖!这一仗,关索部挂了有三分之二,马岱、文鸯部下也都各有损伤——总之,对汉军而言,绝对是个不小的挫折。

魏兵就这样胜利了,也算是挽回了失去伊阙的一丁点儿败绩,可事情还没完:要知道,司马师、司马昭这边已经取得胜利各归各位了,然而还有奉命偷袭宜阳的邓艾部呢!

邓艾那边可谓顺利无比:马超在这边做主帅,宜阳城防实际已经陷入半空虚状态了,靠马成(还有文钦)根本抵挡不住,最终结果是马成拼命死战,可形势依然十分危急。

这边马超接到消息后,大为捉急,赶紧亲自带了三千人手,回军救援宜阳(老巢便是根。任何时候,根据地的安危都是第一位的);前线军务转交诸葛瞻暂时代理。

事实远比想象中来的要紧迫。马超的人手才刚到宜阳城下,只见对岸的魏兵便已经搭起浮桥,嗷嗷叫着在渡河了。关键时刻,马超展现出他一贯的神勇威猛,一马当先,带着人就往上冲,直抢浮桥。魏兵根本没办法抵挡。

这边马超赶到桥边上,二话不说拔出宝剑,朝着浮桥上的绳索就砍(拆敌人的浮桥,这招叫做釜底抽薪)。这下没辙了,浮桥上的木板全是用绳子串起来的,绳索一断,那些木板全部打水漂了,哪个还过得了行人!桥没了,上面的魏兵自然而然就要下河“煮饺子”了。——这都是没办法的事。

干掉了这股生力军,马超再回转马头,来找攻城的魏兵。来得正好,这会儿工夫,马成正带着全体士兵挡住邓艾拼命死战;而邓艾也准备吩咐士兵围着城池放黑火呢!

锦马超的威名果然不是盖的。只见他一马当先又冲进魏兵的队伍中。城头上的西凉汉军一看马超回来,个个兴奋不已,欢声雷动(对西凉人而言,马超是希望,更是永恒的红太阳)。见此情况,马成赶紧吩咐文钦守住城池,自己带人开城出去助战。

内外夹击,这下风向彻底变了。邓艾很快便尝到了西凉兵的厉害,知道情况不妙,赶紧下令收军回撤。马超在后面没命地追赶。走到河边上,邓艾很悲催地看到浮桥已经断了,在倒吸一口凉气的同时,又只好匆忙带着人沿着洛河上游开溜。

跑路途中,这伙魏兵急急如丧家之犬,好容易找到原来偷渡过来的地方,赶紧加鞭策马,也不管水势高低,直往乱流中蹿去。最后,所有魏兵大半都通过这样的“不要命”的方式逃出了一条生路。可怜他们自以为牛掰,兴奋而来,复狼狈而去,可叹,可哀!

宜阳保卫战结束了,在马超的救兵及时赶来后,汉军扭转败局,最终获得了胜利。马超收兵回城,有鉴于这次前败后胜的情形,特意吩咐马岱放弃伊阙山下的三个营盘,一心一意守卫山上,以免再度被敌人钻了空子,分心分势。(这实际上改变了诸葛瞻山上、山下共同声援防守的策略。)

此外,马超还吩咐诸葛瞻回宜阳等候命令,并通令全军,准备渡过洛河,朝着洛阳正面进攻;一面派人飞报诸葛亮,静候他老人家的钧命。一切又复陷入风吹草静的状态里了。

这一仗,因为司马昭的躲进少室山计划,结果使汉军陷入迷糊,最终被魏兵的两军夹击搞得大败,丢盔弃甲、损兵折将;而另一路,邓艾偷袭西凉汉军老巢——宜阳的情形却恰恰相反,马超尽管之前吃了亏,却能迅速调整状态回师救援,并一举成功,挫败了敌人的偷袭阴谋。

不知该怎么说。成也败也,除开命运作弄,一切都事在人为。(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