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075 救赎

清荷自然是不敢在这里久留的。她连夜收拾了一个行囊,孤身一人,朝着长江流域,桃儿说过的地方行去。

一路上,她算是见识到了灾民如蝗的景象。都是成群结对的百姓,相互搀扶着,朝着南边富庶的城镇而去。

有些孩子还在襁褓中,被大人抱着,却因为饥饿,不停地嚎啕大哭。有些老人,因为饥饿,全仗着旁人的搀扶,仍旧脚步虚浮,不由得歪斜,跌倒。

清荷看在眼中,全是不忍。每年,只要遇到这种情况,朝廷都会拨下大量的库银来救济灾民,难道,今年的灾银还没有发下来么?

她自马背上跳下来,看着一队队走过的人,上前,询问:“请问,你们这是从哪里来的?”

有人回答:“我们是来自清宁县,那里发大水,我们无家可归,只好去往别处谋生了。”

“今天这么大的水灾,朝廷竟然没有赈灾的银两么?”她皱着眉头。

“有,怎么会没有?朝廷年年有赈灾的银两发下来,可是到得了我们手中的便只剩下了麸皮。哪里又有我们百姓活路呢?”其中一人说完,扶着身边的老人继续上路。

清荷紧皱着眉头,她的身上并没有多少银两,这些人,她也救济不了多少,只是孩子,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不能饿着肚子啊!

可是现在,又哪里有孩子可以吃的东西呢?怎么办?怎么办啊?!

她接过一个妇人怀中的孩子,看了看,也不过四五个月的年纪,它在嗷嗷待哺,这些官员怎么忍心呢?面对这么多的生命,他们怎么忍心?

“你们还会回来么?”她带着希望问道。

“那里已经瘟疫横行了,我们怎么还能回来?”

“可是你们怎么舍得?”

“不舍得又如何?总是要生存的。”

“这样的孩子怎么办?”从襁褓中的孩子一直到四五岁的,他们都在眼巴巴的望着她,她又该如何呢?

她看着众人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银子,又追了上去,将手中的银子,每家一锭,分了下去,等到分完了,她的手中也没有了。看着空荡荡的手心,在看着众人感恩的神色,她只是黯然一笑:“希望大家好生的过日子吧。毕竟你们还有这些孩子要照顾呢!”

众人一一应承了,朝着她拜了三拜,众人才缓缓离去。

清荷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看着他们的衣衫褴褛,看着他们的骨瘦如柴,心中一阵酸楚。这些大臣,这些腐败的大臣!

就当是为肚子里的孩子修福了吧?!她翻身上马,朝着更北的方向行去。只是,越来越多的灾民,让她不忍侧目。

来到清宁县的时候,这里确实如同他们所说的,已经是瘟疫横行了。这里连草药都难寻,所以,这瘟疫,怕是也控制不住了。

她自私,因为她还有孩子,她的孩子。她不能拯救苍生。

清荷将一颗药丸含在了口中,能救多少人,就救多少人吧?

她骑着马,围着这县城的里里外外寻找,终于在几家药铺将治疗瘟疫的一些药凑齐了。

苦参,射干,威灵仙,百部,石菖蒲,蓖麻叶,地陀罗、苦檀、桃叶、核桃叶、番茄叶、苦楝、蒺藜、艾蒿、白癣皮、苍耳草、皂荚等。她重新返回,找到县衙,看到这里已经人去楼空,只好自己支火,将这几位药材放入了锅中,用小火细细熬煮。她将熬成的药汁分发给众人,让众人服下。

因为留下的人少,她好歹还能应付,只是不能去跟桃儿汇合了。

这药必须每天服用两次,她已经没有那么充足的时间给这里的村民煮药,只将这些药材都分好,交给这里还算是身强体壮之人,吩咐好,分量和水,她便上马急匆匆的离去。

她已经心力交瘁,有些力不从心了。如果不是因为身怀六甲,她定然还能够坚持些时日,只是为了保住腹中的孩儿,她已经用尽了精力。

来到一处安稳的地方,发现这里竟是富庶的襄樊,她来到衙门旁边,看到那里的告示,将告示揭了下来。

一旁的衙役将她带入了衙门,看到她孤零零傲气的站在那里,威严的问道:“堂下所站何人?可是清荷姑娘?”

“在下正是沈清荷,也正是永安王爷所寻之人,请速速带我去见永安王。我有事要见永安王。”

“王爷现在正在北部跟大夏国做最后的胶着,恐怕,姑娘你一时半刻见不到永安王的。只是,我怎么知道姑娘你就是王爷所寻的清荷姑娘呢?”

“我现在没有任何的东西可以证明我的身份,但是大人你又何妨跟我赌上一赌呢?如果我是清荷姑娘,说不定,大人就是大功一件,说不定还可以加官进爵。即便不能加官进爵,说不定也会有所赏赐,你说呢?”

“好,那我就跟姑娘赌上一赌吧!姑娘在这里稍带半日,等明天我会派人将姑娘送往京城的,希望到时候,姑娘还要信守承诺才是。”

“放心,我向来是个信守承诺的人。大人将我送往京城,自然皇上就能知道到底我是不是清荷,那个时候,自有分晓。只不过我现在身子不便,还请大人你费心安排车驾。”说着,清荷躬身施礼。

“清荷姑娘客气了。来人,带清荷姑娘下去休息吧。”说罢,大手一挥,将她交给了旁边的侍卫。

“大人,我想四处走走,所以,大人就不必客气了。等我回来,自然会跟大人你来报备的。”说罢,她翩然转身,离开了这里。

走出了衙门,她才觉得紧绷的神经彻底的放松下来。在这个县城慢悠悠的转着,身后跟着这位父母官派出来的士兵。

这里也有很多衣衫褴褛的人,他们大多偎依在一起,向过路的人讨些吃食或者是银两,只不过他们面前的碗中,银两可是很少。

这个县城,据清荷看来应该还算是富裕的,怎么都无人肯救济一下这里的灾民呢?

她又重新这身,来到这衙门,找到这里的州府:“大人,外面很多灾民,我们这里的府库中难道没有银两,没有粮食来安置他们么?”

“姑娘你有所不知,现在长江发水,众人都在四散奔逃,如果我施以援手的话,这些灾民都会来到这里,那个时候,怕是我会疲于应付。不是我不帮,而是,力不从心那!”

“大人既然是这里的父母官,就是这百姓的天,百姓有难,投奔与你,你竟然都不闻不问,真是有失朝廷的颜面,如此,还做什么父母官?请大人开仓振粮,如果朝廷拨下赈灾款项,肯定少不了大人你的。如果我这般的请求都无用,恐怕大人你的官帽怕是不保了啊!”

清荷冷冷的看着他,果然有一股浑然天成的威严。

州府大人看了看她,思虑了片刻,说道:“我不能听从姑娘的。如果有什么后果,我自然一力承担便是。”

“你……”清荷的手指着他,因为愤怒,她整个人有些打颤。

“好,既然你不肯出手,那我自己帮,不过到时候,你的官帽不保的时候,可别怪我没有提醒过你。”清荷说罢,转身走出了县衙。

她说她自己帮也不过是说说罢了,她现在浑身上下没有半分银两,到哪里去帮?总不能去抢吧?

想到这里,她眼珠儿一转,问身旁的侍卫:“你们这里的粮仓在那里?这县上,那户人家最富有?”

侍卫看了看她,如实相告,清荷暗自一笑,转身,仍旧悠闲地在这里散着步子,看着灾民遍野,不由得心寒。

晚上,夜深人静,她将自己的肚子用绸带覆上,手不由得抚上了已经隆起的肚子:“孩子,你今天晚上一定要帮帮娘亲,否则的话,恐怕娘亲真的只有牺牲掉你了。”说罢,人已经来到了房顶上,认准了方向,人就赶了下去。

粮库四周有士兵把守,她自是很难靠近。瞧了个机会,人就已经飞身落下,也不说话,将门前的士兵一个一个放到,用头上的银钗将锁头打开,看着满屋子的粮食,眼中不由得满意的一笑。

幸好,她雇了一些人过来,要不然这满仓的粮食,她还真是难挪动分毫。

还没有等她打暗哨,这院子中已经被火把照得亮如白昼。州府大人铁青着脸,问道:“说,你到底是何人?为何假借清荷姑娘的名义来这里干这些勾当?”

“大人,我就是沈清荷,如果你不相信我也没有办法。至于做这件事,不过是想替大人你修修福罢了。”清荷一看这架势,立刻就明白了,白天是自己问的太直接了,所以那两个士兵才会对这位大人讲了。

“我说过,即便是皇上责罚,我也一力承担,这开仓放粮的事情,绝对不干,而且,这灾民都已经离开了这里,你又何必冒险?”

“好,既然大人如此说,那我一点办法也没有。还请大人允许我修书一封,你将这封书信派人送到皇上的手中,到时候,自然会有人过来辨认我到底是不是清荷。”

清荷说完,傲然站立。这信,怕是不能到刘恪的手中,她现在要做的必须马上离开这里,见到刘恪,将这里的情况跟刘恪一五一十的禀报了。

幸好,这里离着京城已经不算远了。

“请大人借清荷一些银两,清荷还有别的用处。”

这州府大人冷哼一声,算是答应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