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82章 秦晋首交锋

秦君道:“右相国所做之事,都是奉了本王之命,依相国所言,寡人也须一起受罚?”

冯岳道:“大王为一国之君,右相国为朝中大臣,君臣岂可相提并论?”

蔡漫自知罪孽深重,乞求道:“事已致此,短兵相接在所难免,臣请与敌兵一战。若身亡,死也无悔;若侥幸得胜,臣亦愿从此退出朝堂。”

冯岳依然坚持己见:“秦与众诸侯近年来和睦相处,如送上罪臣首级,划三城给晋国,臣以性命担保,晋兵必退。晋国讲和,其他诸侯就难成大事,也必将不战而退,秦将无忧。”

秦大夫录信道:“未战先割城,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秦国另一员大将子蒲道:“众诸侯虽有十万之众,可各怀鬼胎,只要秦国上下齐心,何患不将寇兵逐出秦境。”

子虎也支持子蒲:“我国士兵虽不足与众诸侯匹敌,然也有近八万之众,战车一千余乘,可与晋军一战。如晋国战败,郑、宋、卫等国皆不足为患。”

有了几位大臣的豪言,秦君道:“寇兵远道而来,人马劳累。我军以逸待劳,士气高涨,足以以少胜多,何患不胜——有谁再言割城讲和,定斩不饶。”

冯岳知道秦王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乖乖地闭上了口。

晋君率众诸侯联军自入了秦境,三战三胜,长驱直入,斩秦兵近万人。所克三城,晋国独占一城,左、右联军各得一城。三军各留四千人守城,余众继续乘胜追击。

待晋君率三军兵临渭阳(今陕西咸阳,渭阳是秦国在春秋时期的称呼,到了战国时期才改名为“咸阳”),秦君也率大军入了渭阳城。

诸侯联军清楚,与秦国的大战才刚刚开始。

秦君也视即将进行的大战为秦国的生死战,双方都磨拳擦掌,想一战决胜负。

晋君早有了对秦国的作战计划:从渭阳攻入秦都。

为防止秦军从背后偷袭,晋君命小巧玲珑率右军驻守在秦城灵台(在今陕西西安以西一带)约十里处,刘卷则率左军埋伏在灵台与渭阳两城的必经之路。

之前,小巧玲珑眼中的晋君是一位昏庸无能之辈,接到他的命令后,她才知道,晋君也有一定的军事天赋。

渭阳地处关中平原的中部,位于“八百里秦川”的腹地,自古有交通要冲之称,其北有关中通往河西走廊的泾河谷地;南渭水漕挽天下;西通陇西;东处泾渭交汇地带。左扶崤涵,右控陇蜀,战时总是兵家必争之地。要是晋国能顺利拿下渭阳,那么对秦国将是十分沉重的打击。

晋君在为他的计划着想,小巧玲珑心里也盘算着自己的打算:先攻灵台,接着啃下盩厔(今陕西周至),最后挥军眉邑(今陕西眉县)。

十月初一,秦、晋两军约好在离渭阳七里处交战。是夜,尉迟释义得知秦晋将战,他的任务已完成,悄悄地命随从作好逃离的准备。

次日巳时,晋军先到,摆阵以待秦兵。不出半时辰,秦军也至,也马不停蹄地列阵迎敌。

晋军共四万余人作三军,晋君亲自挂帅率中军,六卿中的魏舒任副将;士鞅、荀寅分别任左右两军元帅。

秦国方面也有四万多人,将领也是重量级的人物:中军为秦侯挂帅,大将子虎为副将;左军为蔡漫持帅;右军为秦公子子鲸挂帅。

两军均严阵以待。秦侯仍希望能说服晋君退兵,于是命御者(古代主将的戎车有御者,有右者。御者主管戎车的进退,右者负责击刺)驱车出阵,向晋君施礼道:“数十年间,秦、晋互不侵犯,今晋君何故领众诸侯来犯秦境?”

晋君出阵回礼道:“寡人奉天子之命,前来讨伐秦国掠九鼎之罪。”

秦侯道:“七鼎已归成周,另外两鼎尚沉于渭河底下,如晋君能退兵,十日内,寡人必将落水两尊捞起,由本王亲自送回周都,且当面向天子谢罪。”

晋君道:“兵临城下方肯悔改,已晚矣。天子有言,若想让众诸侯退兵,秦国必改为秦县。”

秦侯睁目道:“寡人亦为一国之君,岂可北面称臣?”

晋君自持兵众,也失去了耐性,冷笑道:“既然如此,休怪晋国三军踏碎渭阳城。”

谈判破裂,两君各回阵中,双方中军同时击鼓进攻。

蔡漫一心想戴罪立功,手握百斤重的六尺长刀,命御者加速鞭马,先冲向敌兵,正遇着晋军的左帅士鞅,后者虽是有名的“贪污犯”,在战场上也算是一员合格的大将,丝毫不畏惧,挺戟来战秦帅。

晋、秦的中军、右军也同时交锋,两方的战车分别逮住对手厮杀,双方的士兵也混在一起,每一名士兵的身边都不时闪出剑、戟等兵器,每瞬间都有鲜血溅出,鲜血流过后是士兵的倒下,眼前的平原,仿佛是通向地狱的入口。

子虎坚信:尽力地进攻是对国君的最好防护。逐抢在秦侯面前大开杀戒,手中的锋戈使得是神出鬼没,每戈刺出都有晋兵送命。

“晋国魏舒在此,岂容秦国鼠辈放肆!”

说话间,魏舒的戎车直奔过来。子虎撇开那些“小鱼小虾”,来擒“大鱼”。魏舒到底是文官出身,不如子虎勇猛,没斗上十回合,便渐渐胆怯。晋君见势不妙,忙命御者驱车上前助阵。

有了国君的支持,魏舒忽地似换了个人,手中的长矛竟灵活自如起来。

左右受击,子虎奋力拼杀,方能勉强应付过来。

看看子虎随时有身亡的危险,与晋兵厮杀的秦侯对御者道:“速速调转戎车,前去搭救将军。”

在战场的另一角,蔡漫和士鞅正打得难解难分,士鞅自知难以力克敌手,朝右者使了个眼色,即命御者掉头逃走。

蔡漫兴奋不己,边追边大叫道:“败将哪里逃?”

蔡漫眼见要追上,士鞅戎车上的右者霍地回头放箭,蔡漫看见箭来时,箭已穿过他的右眼,士鞅的长戟在对方惨叫前捅过了他胸膛。

士鞅没有因眼前的战果而满足,又寻找新的目标。他忽地瞅见了秦侯,急功近利的他不懂得乘胜追击,冲杀秦国的右军,而是想擒住不远处的秦侯邀功。

秦侯本想去给子虎解围,却没料到从左侧撞出士鞅,无心人遇着有心人,被士鞅杀得措手不及。(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