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四百九十一章 救命之恩 莫不敢忘

反正外面的场景尴尬,陈天戈干脆把小解直接晋级成冲凉了。

真正的冲凉,得用凉水把从里到外的燥热都凉下来。

好了,总算是妥贴了。

陈天戈从卫生间出来时,江畔人家已经把晚饭送来了。

还好,这俩妞都还顾忌着他的脸面,没有继续刚才的尬聊。就单纯的吃饭。

“试着玩机关盒了?”

“当时看你挺溜的,我俩就想试试。”

郑文慧赶紧把话茬接过去了,她真怕冯立萱一股脑儿全部交代了。

“这是两象机关盒,我听说有四象,八象,十六象,甚至还有三十二象。不过都是听说。”

“早年我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也没见过四象以上的机关盒,就是两象的都是现代工艺品。”

“这玩意儿打开方式全靠推演,每一步都不能错,错了就得从头开始。当然,记住步骤就简单了。”

“这个机关盒是我十二岁是师伯考我的试题,我用了四十多分钟打开的。后来就记下来了。”

陈天戈本来是做介绍的,结果到后面成了赤裸裸的显摆。

郑文慧有诸多不服,也没办法,人家是妖孽,咱是人不比了。

陈天戈尽量放慢速度,以便这俩妞能看清楚步骤……他手速做事时很难慢下来。

这小木箱算是陈天戈的隐私了。好像除了港岛太平山那姐仨,还没人见过陈天戈放慢速度打开过。

师门渊源在他心里,还是最亲近的关系。

可惜,这俩妞真正关注的并不是如何打开盒子,而是盒子里那串女人的手链和纸质样物件。

盒子打开了,看到俩妞都直接伸手往盒子里掏,陈天戈就清楚了。

得,随她们吧,反正看过了,再看一次也一样。

“这是什么?”

看的很明白,谁也认识。就是一条红绳子拴着一只银铃铛。红绳子很粗糙,不是现代玩手串的那种有弹性的,纯粹的红绳,就是杨白劳给喜儿买的那种红绳。

冯立萱就关注这个,自然首先拿到了这个。她不是问这个玩意儿的名字,是问来源。

“这个……我师父说当初救我出来时胳膊上拴着。应该是我爹娘给我栓的吧。我没有记忆,算是爹娘留给我的一件物事。”

按说陈天戈那时候六七岁了,应该对原来的亲人有印象。可就怪了,所有地震前的一切,一点都不记得。

唐山的很多事,脑子里都是师父讲过的,没有自己的。

“我……我能带着吗?”

冯立萱知道这样很唐突,可就是没防住自己的最秃噜出来。她心里是真想带着,好像带着这个红绳的铃铛,就真成了陈家人……这是他爹娘留给他的唯一。

“拿去吧……”

还能怎样?这女人都问出来,陈天戈也能看到她问时的忐忑,这时候拒绝真不合适。

不单纯是一个铃铛的问题。拒绝铃铛,就相当于拒绝了冯立萱这个人。

陈天戈虽然对地震前的一切没了记忆,但这个铃铛确实是他原本的家,留给他的唯一念想……算了,反正也找不到,不想找。心里有就行了,不在乎外物。

“救命之恩,莫不敢忘!肖成汉,民国二十七年春……”

郑文慧小心翼翼的打开叠着的纸片,她真以为这是当初他们师门的契约……

她想多了,别说江湖道对于诺言根本不在意是不是有契,即便是有,赵家人不承认,你根本没地儿告去。

“肖成汉……肖成汉……这名字咋这么熟悉呢?”

纸已经风化的脆了,郑文慧也不敢随便拿着。放茶几上,盯着那十几个字嘟囔。

冯立萱这时候根本不关心这些,在得到陈天戈同意后,她就那样单手试着往手腕上系。

陈天戈就别指望了,她是希望陈天戈帮你系上,可看那呆子就傻愣愣的看着自己撸起袖子,根本没过来帮忙的意思。

真说对了,陈天戈眼里就看到所谓的手臂如藕……好像那个铃铛天生就该是这女人带着的,有词叫相得益彰,就是说铃铛带在如藕的臂膀上。

“小慧,你过来帮我系系这个红绳……”

一只手实在是完成不了系扣的动作。冯立萱试了好几次,最终还是没系住,着急了,不得了喊郑文慧帮忙,顾不得自己硬赖个铃铛让闺蜜笑话。

“有闲人,让他给你系……我这正琢磨这人是谁呢!”

琢磨人又不是用手的。郑文慧知道冯立萱那点心思……矜持?矜持个屁呀?再矜持下去老娘就亲自上手了!

看这俩实心蛋子,勾搭勾搭也这样嗦!

冯立萱早就想把胳膊伸给陈天戈,就是脸皮薄,做不出来。

别看私下里跟郑文慧说拿下时挺坚决,行动时总豁不出去。

这下有借口了……是郑文慧建议的,不算她着脸求。

按耐着砰砰乱跳的心,带着不争气的一脸羞红,冯立萱还是把胳膊伸给了陈天戈,还有那串红绳。

陈天戈会编织各式各样的结。早年师父练他的手速,师伯给他讲江湖道各种结,他都会。

光洁的手臂伸过来了……陈天戈快速的就完成结了。

得快点,他怕忍不住不小心就捏在冯立萱的胳膊上。

“这结真漂亮,是什么结呀?”

“这是中国结的一种,叫酢浆草结,寓意是幸运吉祥。等一下,我给你把绳头改成流苏……”

说着,陈天戈又拽着红绳的头,指刀随意的划了几下……绳尾就成了流苏状。

真的很漂亮……

郑文慧也是满眼的羡慕。

“肖成汉?”

冯立萱也看到了茶几上的纸片。

“名字挺熟悉,就是不知道是谁。我琢磨半天了。”

“他是咱们武汉改革开放初期的书记,听说那十年之前他就已经是市长了。受了迫害,后来平反了才又被启用的。”

“九十多岁了,身体挺棒。三爷爷活着的时候,他俩经常在一起。”

“怎么会有他的手迹?”

“师父留下的,说是早年帮过这人一个忙,对方留下了字据。师父随手跟法币放一起了,所以就留着了。”

就是这样,有这么一个渊源,想来能有些倚仗,却发现人家跟锦成集团的渊源更深。

“传闻说锦成集团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