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师,要不起

《下一站,大师》,这篇报道是网翼娱乐新闻在12月7日的头条,出自知名影评人文小白之手。

并且开始在网络上扩散开来。

倒是没想到,居然有人给乔含章直接安上了这么一个名头。

这到底是算捧杀呢!还是捧杀呢!

看样子有人明着黑《集结号》不成,开始玩起其他阴招了。

这种报道内容,随便找个有点名气枪手就行,成本不高,而且好用。

而且还是网络媒体出手,利用越来越发达的互联网传媒扩散。

当然了,也不排除大部分比较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还是有些节操的,不愿意报道这种看起来就很耸人听闻的内容。

八卦小报不介意,可是他们的公信力太小,影响也不够大。

对于这种糖衣炮弹,当然必须及时做出回应。

你要是不应这一茬儿,也许明天他们就敢写出乔含章自认成就一代电影大师之类更加惊悚的文章。

乔含章都懒得去查究竟是谁,毕竟这种手段还算是比较守规矩。

不像当年华仪兄弟他们直接搞你的片源那么出格,甚至违法。

反正出手的估计就那么几家,华仪兄弟的王家哥俩可能性最大。

谁让他们哥俩天生一张嘲讽脸,今年还因为张寒羽过档又添了新仇。

当然了,新画面的张卫平也很有可能,毕竟还有一周时间《满城尽带黄金甲》就要上映了。

搞乔含章这么一下也是合情合理。

或者还有其他几个红眼病的可能性,乔含章也懒得探寻其中的真相了。

这件事情不算多大,也很好解决。

乔含章直接在yy的个人博客上写了一篇长文,同时还将这篇文章在易迅门户网站的娱乐版上发表。

这顶高帽子,乔含章表示年轻人还受不起。

“7日一大早,有个朋友专门打电话过来打趣我,‘小乔,听说你小子一不小心混成大师了,什么时间提携兄弟一把吧!’

我当时就有点懵,大师这一说法从何而来,难道是电影发行公司的宣传人员自作主张,没有通知自己就搞了个大新闻?

结果一看报道原来是某位影评人朋友为我捧场,顿时就有一些受宠若惊。

《集结号》这部电影还算是拍得不错,这个有票房作为证据,有大量普通观众的称赞作为底气,甚至于影评人群体给出的评价也是我从影以来最好的。

对于这个成绩,我个人还是有以点窃喜的,也认为自己算是交出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成绩单。

所以当下我就去照了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不是变帅了。

结果发现和平时没有什么变化,甚至眼角还有一点眼屎。

然后我就从飘飘然里清醒了过来。

大师,你还差得远!

作为一个只拍了四部电影,还没有拿到什么足够有影响力电影奖项的年轻人,我是必然没有什么资格去触碰大师这顶桂冠的。

在我看来,所谓大师,那必须是在本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享有盛誉的人才能得到的尊称。

而且在现如今这个年代,我想象不到有多少人能获得大师这个称号。

至少就目前来看,最近二十年无疑是一个缺少大师的年代。

不独是中国这样,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好像也没有诞生什么新的艺术大师。

也许科学技术领域的大师依然层出不穷,但那个不是我的专业,我也就不予评论了。

文学艺术领域的大师变少了,我觉得是因为社会节奏的加快让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所以产生艺术大师的土壤发生了变化。

也许在当今这个时代的大潮中,那些具有天才思维的人们还没有找到什么方法去拨开笼罩在大师这座高峰上道路上的迷雾。

或者说大师们依旧能创作出一些意义深邃的佳作,但是大家没有像以前那么充裕的时间去体味其内涵了。

再具体到电影这个领域,也是如此。

也许有人会说好莱坞那边的电影大师有不少。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马丁斯科塞斯等人当然都是大师级的人物。

但是他们都是成名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好莱坞的黄金时期。

在他们之后的好莱坞也是后继无人,看不出有谁能从他们手中接下这面旗帜。

中国电影界能称为大师的也没有几个人,如谢缙、张一谋、陈恺哥等前辈导演自然堪称是国士。

说他们是一代大师,我想大家也是能够认可的。

而且和好莱坞的电影大师类似,他们也是在同一个年代成名,然后成长。

他们的大师得来不易,那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学习,厚积薄发的结果。

他们几位是大师,我只能算是大师跟前的一个学生,刚刚艺成下山闯荡江湖。

我现在面对着是一个波澜壮阔的电影大时代,中国的电影正在走上腾飞之路。

我可以对自己说,‘你未来的事业还很广阔,需要去不断地拼搏奋斗。’

至于奋斗的方向也很明确,拍出来的电影作品必须让广大的观众朋友们满意。

电影和其他文艺创作都是依托于市场,只有依托于广大观众的喜好才能成为真正的佳作。

主席他老人家说过,‘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所创作,为工农兵而利用的。’

时代的背景发生了改变,但是他老人家的话语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你不为人民大众创作,不搞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那么就活该你被时代所抛弃。

如果等到我奋斗了几十年以后,观众们都对我的成绩表示认可,我可能也就能腆着脸自称一声大师。

……”

为了推动自家公司的发展,至少星光经纪下的明星们都已经开通了他们的博客。

不管团队也好,自己也罢,要求他们定期有更新。

不用像老徐那样把自己包装成才女,但是至少要建立另一条和粉丝沟通的渠道。

乔含章当然是以身作则,并且自己时不时写两篇博文,保持存在感。

得益于乔含章的博文里面不怎么装逼,有的时候鞋垫冷笑话,网友们的关注度还不错。

对比其他导演来说,乔含章这个做派简直就是一股逗比清流。

网友们也挺吃这一套的,关注人数也有十几万。

所以乔含章的这篇文章一发表,博客的留言,网站的评论还是有不少人参与的。

关于那篇文章中关于大师的看法,也得到了绝大多数网友的认同。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