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地有正气!

“来了来了!”

“呃,话说苏大佬的父亲,我们叫什么啊?”

“大渣都是兄弟,叫爸爸!”

“前面叫爸爸的这个弯转得有点急啊!”

“快点,我压住苏大佬的棺材板,你们赶紧喊爸爸!”

……

轮到老苏出场的时候,屏幕前有部分网友兴奋了起来。

其实老苏的知名度主要集中在文艺圈,但这一年来,因为苏景在娱乐圈的人气急剧上升,不少营销号将他的家庭情况起了个底并多次炒冷饭,所以苏景的铁粉们对老苏也是有一定的印象。

而且在几天前,央视就公布了这次联欢晚会的节目单和看点,其中老苏的节目在当时还引起了一阵讨论。

“苏师仲《正气歌》

作词:文天祥

作曲:苏景”

是的,就是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宋末爱国诗人文天祥。

作词一栏只写着文天祥的名字,也说明了苏景一字未改。

这也是继去年央视中秋晚会后,苏景再一次为古诗词谱曲。

古词新唱,子曲父唱。

看点十足。

古诗词是华夏文化长河里的一颗璀璨明珠,苏景喜欢诗词,喜爱的诗人有很多,但他最推崇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说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一个是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孟子的浩然正气之道在这两位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苏景毫不犹豫就选择了这首《正气歌》,他有很多说服自己的理由,好比如这首诗符合国庆联欢晚会的舞台,甚至可以说,无论在哪个时代,这都是一首政治正确的爱国主义诗歌。好比如纪念那些为了新华夏,宁死不屈慷慨就义的英雄,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壮士。好比如,正告香江那些暴徒……当然了,这是苏景的小心思。

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他很清楚一个优秀的作品就是他手中最有力的武器。歌曲影视是艺术的一部分,艺术是文艺的一部分。文艺不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而是一种时代文化。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起到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作用。

就好像流传至今的先哲思想,诗词文化,看似无用,实则处处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世。

而在编曲上,苏景也做出了一个很大胆的尝试,只用华夏的传统乐器。这倒不是开先河,实际上,很早就有人在做这种尝试。

也不说苏景对西方乐器有偏见,相反他所接触最多最精通的还是西方乐器,诸如钢琴、吉他、大小提琴这些。

经过不断的尝试,在苏景几欲进入脱发危机的时候,他终于完成了传统华夏风的编曲。

所用到的传统乐器包括二胡、大鼓、古琴、八孔箫,琵琶。1

……

乐器演奏老师们各就各位后,老苏上台了,他站着舞台中心的前方,沉默着,如同挺拔的白杨。

几秒钟后,深沉悲凄的二胡声响起,老苏念白的声音也跟着响起。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这是《正气歌》的序,骈句散句参差出之,疏密相间,大概交代了文天祥当时的处境和心路历程,以及说明了写《正气歌》的原因。

这同样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在这样的舞台上,几乎没有大歌会有这么长的一段念白。反而在网络上流传的古风歌曲中比较常见。

老苏的专业素养自然毋庸置疑,仅仅是一段独白,该低沉的时候低沉,该急促的时候急促,该激昂的时候激昂,声情并茂,使人如身临其境,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听众的情绪。

而伴奏的二胡也没有让人失望,跟着老苏的声调语气的变化而变化,配合默契,在细节上也让人挑不出毛病。

因为二胡演奏的歌曲大多都是凄惨的,所以很多人对二胡会产生这样一种误解:好像二胡就只能用在表达凄凉的意境上。但其实不然,二胡能成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同样还能表现气势壮观的意境。

在念白的编曲上,苏景很巧妙地运用了人们对二胡的这种误解和特性,各种变化信手拈来,却又不让人感到单薄。而在最后几句,二胡声磅礴大气,却又给人一种慷慨从容的感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一往无前的勇气。

念白结束,二胡声停,一声震耳的鼓声让人身体一颤。

没有其它的伴奏,只有鼓声,一声,两声……雄壮的鼓声让人逐渐热血沸腾。

当真是:

“我今击鼓一声高彻天,击鼓二声深彻泉。

天上拂开白日路,地锁制断如飞烟。

豺狼闻之脑门裂,狐鼠粉碎臭满穴。

惟有苍鳞火鬣双虬龙,云雷雨骚屑。”2

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其实这也是一种文化,虽然古代有很多推崇琴的说法,诸如“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但鼓大概有4500年的历史,鼓的文化内涵博大而精深,鼓声紧紧伴随着人类,从远古的蛮荒一步步走向文明。

刚烈粗厉的琴声和有“马上之鼓”之称的琵琶声随即响起,配合着鼓声,近乎让人看到一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冲天而起。

鼓声一停,老苏马上切入,用慷慨激昂的高音唱出开头的两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在相声、评书这些曲艺演出前,曲艺演员往往会先念诵四句或者八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诗句,目的是为了快速聚拢观众耳音,以便演员马上进入表演,故称之为定场诗。

而老苏唱出的这两句,虽不是定场诗,但也起到了同样的效果。

老苏久居高位,格局自然不小,身上也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气势。而《正气歌》的前两句有山川河岳,有日月星辰,格局非常庞大。

再加上老苏“声振林越,响遏行云”的民族男高音,以及前面的大鼓铺垫,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起到了巧妙的反应。

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老苏这一手堪称殿堂级的掌控力和感染力,让现场和屏幕前的很多专业人士都感到惊叹,而很多观众也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后世很多人在鉴赏《正气歌》时,往往会将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天地有正气”到“一一垂丹青”,这一部分是对浩然正气的热情礼赞;

第二部分从“在齐太史简”到“道义为之根”,这部分气势极为充沛地列举了史册上十二位忠臣义士的壮烈之举,来写浩然之气的体现;

第三部分从“嗟余遘阳九”到“古道照颜色”,这一部分则描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和壮烈之志。

苏景在编曲上自然也一一对应分为三部分,其中难度最大的当属第二部分了。

在这一部分中,他想要表达的东西有很多,所以除了大鼓,其它的配器都有其艺术表现力,但又不能给观众一种杂乱的观感。

于是,苏景走上了漫长而且工作量巨大的试错之路,整个人仿佛魔怔了似的尝试了一遍又一遍,就差没把头发都抓掉了。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月,终于让他在诸多乐器中找到了一个平衡。

……

整首歌下来,虽然曲子感情多变,但苏景以古琴为主,其它配器为辅,使曲子和诗句相映生辉,紧扣慷慨爱国的主题。

……

老人沉默了片刻,轻轻拍着手掌,转头对夫人说:“你这半个学生,隐约可见大家风范啊。”

夫人有些唏嘘地感叹道:“当年他向我请教的时候还是一个半大的孩子,没想到现在都已经成长到这个程度了。”

“看到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优秀的年轻人,我心甚慰啊!”老人开怀笑道。

……

彭明德建议道:“领导,要不把苏景招进来?”

大领导笑了笑,没有说话。

……

终于担任春晚总导演的韩金生今晚也在现场,这位在民族文化艺术交流汇演晚会和央视中秋晚会跟苏景两度合作的导演之前一再犹豫向苏景发去春晚的邀请函,现在也下定了决心。

一定要请!

……

长达八分钟的表演结束了,老苏没有其它的感受,就觉得痛快!

这首歌仿佛是为他量身定做似的,无论在节奏、气息、咬字、技巧上,还是在情感表达上,都在他信手拈来的范围内。

一切都好像自然而然似的,实在太顺畅太痛快了。

倒不是说这首歌不难,严格来说,这首《正气歌》可以算是难度系数靠前的大歌了,只不过苏景对老苏的能力和极限都比较了解,而且老苏本身的能力在国内是属于首屈一指那个层次的,哪怕在国际上也低不到哪里去。

这种痛快感让老苏觉得,如果这真是最后一次登台演出的话,也无憾了。

……

底下,苏景满脸诧异,显然,老苏的表演效果出乎了他的意料。

他有想过会很好,但没想到会有如此震撼的效果。

他不得不承认,老苏极有张力的表演让他的曲子得到了升华,拉近了词和曲的距离。

……

现场的观众大声喊好,在直播平台观看的网友们也扣起了弹幕。

“woc!大鼓那一段,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啊啊啊啊!!燃爆了!!”

“苏老师nb!苏大佬nb!”

“等等,让我捋一捋,苏老师,苏大佬,还有我们的大嫂!这一家都是神仙吗?!”

“妈耶!听完这首歌,我感觉气血都在翻涌!跟听国歌似的!”

“同感!虽然一些很燃的流行歌也能让我感到兴奋,但跟现在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这就是植根在我们心底的华夏文化和精神啊!”

“扶我起来,我还能战!”

“恨不得立马回公司加班!”

“前面加班的,你是魔鬼吗?”

……

观众们也许不是很懂,但他们会把最直观的感受表现或者表达出来。

而他们的反应,也证明了这首歌是成功的!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