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117、第 117 章(小修)

第一百一十七章

谢君娴去花厅的大厅里谢了赏便回了暖阁里, 她身边除了丫鬟多, 其他小娘子也多,走在她身边, 如同众星拱月,一般的小姑娘瞧了总是要艳羡或是敬畏的,或至少也是客客气气, 以示友好。

沈家的四个姑娘, 沈清月和沈清舟两人下着棋, 旁若无人的样子, 谢君娴从暖阁门口走过去, 她们俩瞧也不瞧。

谢君娴见多了追捧的眼光, 又与沈家和沈清月有过交锋, 此时已将沈清月放进了眼里。

她进了暖阁, 有几个姑娘闹着说要下棋, 她们字儿写得没有谢君娴好, 想在棋局上与她过过手,棋艺好的几个姑娘, 早就蠢蠢欲动。

谢君娴应了, 侯府的丫鬟立刻摆了新的棋桌。

正好沈清月与沈清舟下完了棋,她抬眸示意沈清舟一眼, 便起身同另外两个道:“屋子里闷, 出去走走。”

里边的人下棋,都有比试的意思,沈清月不想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出风头, 更不想故意藏拙,若日后被戳穿,未免难堪,不如不参与得好。

沈清慧正看着热闹,当下被叫走,有些不乐意,沈清妍倒是很乖巧听话。

姐妹四个一走,屋子有几双眼睛就跟了过去。

谢君娴身边有人低声轻笑道:“可别是怕了。”轻轻的一句,也不知道在说谁。

沈清月领着几个妹妹往厅里去,绕到方氏身后,与她打个招呼再出去走走。

此时方氏右手边过去几位,便果真是苏老夫人,她与人言笑晏晏,丝毫没有媳妇生病的忧虑之情。

座上的永南郡主身边,坐了一个身穿水红挑线裙的姑娘,沈清月听见她唤了一声“义母”,便抬头看了一眼。

方氏顺着沈清月的视线看过去,笑着小声解释道:“这是胡阁老的孙女,她的母亲与郡主是好友,胡小娘子认了郡主做义母。”

难怪永南郡主替小娘子和顾淮做媒。

沈清月攥紧了帕子,多看了一眼,胡小娘子生得端庄,脸上一对酒窝,柔婉动人,乖乖地挨着郡主坐,唇边有淡笑,一双烟涵眉,带着些许轻愁。如果要用花比,她该是柔弱娇软的芙蓉花。

与沈清月这种冷冷清清的兰花完完全全是两种花。

前一世顾淮娶了胡小娘子,大概还是喜欢这类姑娘的罢,这样看去,其实两人倒也般配。

厅外又走进来一个丫鬟,禀了永南郡主,道:“回郡主,世子爷说,他领着客人去了后山腰侯爷的书房里论画,一会子要下山来,过来见一见您。”

永南郡主还拉着胡小娘子的手,同丫鬟笑道:“叫他们来罢。”

厅里长辈众多,男客只是过来拜见主家的女主人,并无妨碍。

听里与暖阁里的姑娘们听说郎君们要来,窃窃私语起来。

沈清月没往心里去,她收回视线,俯身在方氏耳边低语几句,便带着妹妹们离开了花厅,在摆了许多兰花的水榭里待着。

侯府的水榭方方正正,很宽敞,若有两个人分别站到两个角落,都听不见对方说话,经风再一刮,声音就更模糊了。

为着取乐,水榭里也摆了长桌与凳子,放置了琴棋书画等一应用具。

沈清月临水而坐,沈清舟自顾赏着兰花,另外两个有些闷闷不乐,郎君都要来了,她们也想看看这些丰标不凡、夭矫不群的郎君!偏沈清月带着她们躲过来,什么也瞧不见。

四个人没坐多久,隐隐约约听见后山上传来乐声,箫声缥缈,遥遥从葱郁苍苍的山腰飘下,如仙人奏乐。

沈清慧知道郎君们都在后山的书房里,便猜得是他们,扭头就喜着问沈清舟道:“舟姐儿,这是什么曲子!真好听!”

沈清舟道:“《春江花月夜》。”

沈清月凝神听去,虽然是一首绵绵舒缓的曲子,山上的郎君却奏得很疏阔不羁,想来此人也是豪放大方之人。

姐妹几个正听着,水榭里来了人,暖阁里的姑娘像是也被乐声吸引,跑来听箫。

谢君娴身边的姑娘道:“好像是箫声。是谁在吹箫?”

胡小娘子也在,她对忠勇侯府里的人比这些姑娘都熟悉,便柔声道:“不是哥哥们,应当是客人。”

郡主的儿子,没有会吹箫的。

众人便奇了,是谁在吹箫。

箫声依旧不断,有人让提议说山上有箫,山下不如奏琴,合一合这箫声。

谢君娴琴技好,有她在,谁也不敢越过她去丢丑,旁人自然闹着要推了她去弹琴。

谢君娴却笑着摇头,道:“可不巧这曲子我生疏了,唯恐失了颜面,叫人家笑话。”

旁人不免遗憾。

谢君娴微微一笑,望着山腰上……她们不知道,她却知道,会吹箫,又敢在这么人面前吹箫的,也只有舒阁老的嫡三孙子,舒良衡。

舒家拒了和永恩伯府的亲事,谢君娴虽说心里很是不舒服,但她现在该在意的不是舒良衡,所以她不会主动沾上和舒三有关的事儿,省得叫人说闲话。

不知谁说了一句:“沈四姑娘,素问令尊令慈‘琴瑟和鸣’,想来你也是也奏琴的?”

沈清舟面颊微红,没敢说谎,谦虚道:“粗通一些。”

有人笑道:“左右今日是来宴饮做客,倒不拘束什么,你且弹奏一曲,合一合他们,好不好?”

沈清月朝沈清舟点了点头,光天化日,不至于越矩,图个乐子也无不可。

沈清舟便走到琴前,坐下拨弄几下琴弦,调试了音,便抬手奏了。

她的琴技本身很好,这曲子又是她熟悉的,不过跟了一小段,便合上了,琴声悠悠,传去山上,两两相合,很有意境,一曲下来,妙味无穷。

沈清舟奏完了琴,起身朝众人福身,声音柔婉却不怯懦地道:“献丑了。”

世家大族的姑娘们,都很知书达理,笑吟吟道:“哪里献丑,弹得很好!”

谢君娴亦评了一句:“不光弹得好,合得也好,可见不仅是勤学苦练,还是有天赋之人。”

能合箫声,和谐而不抢节奏,也不拖拉,像沈清舟这么大的年纪,除了天赋,没有更好的解释。

沈清舟脸色更红了,浅笑谢过。

沈清月淡淡地瞧了谢君娴一眼,谢君娴很当得起伯爵之女的名头,端方大气,前一世谢君娴在灯节夜里名震京师,不久之后就嫁了出去,只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嫁得十分低调,她这样名气大的人,竟没什么风声就嫁了。谢君娴嫁了人之后,京中彻底没了她的消息。六年之后,永恩伯府便抄了家,谢君娴的下场,沈清月也不大记得了。

山上的箫声停止了一阵子,小娘子们在水榭里略坐了一会儿,就要回暖阁里去,因为她们知道,小郎君们要来了。

果不其然,谢君娴才起身走到水榭门口,忠勇侯府世子爷领着好些男客,往花厅里去,他瞧见水榭里有人,还有他义妹也在,便要走过来见一见胡小娘子和其他客人。

世子爷年近三十,嘴上横着一条胡子,生得最稳重,走在最前面,领了人过去瞧胡小娘子。

胡小娘子与他问安,介绍了身旁的几位姑娘。

世子爷粗粗见过众人,一旁的姑娘们也都朝爷们人行礼。

舒良衡从后边冒出来,他长的眉目清秀,走到前边儿问:“方才是谁山下以琴合箫?”

胡小娘子温声道:“是沈家姑娘。”

舒良衡眼睛一亮,嘴边咧了个笑,因他个子比世子爷矮一头,便略踮了一下脚尖往水榭里瞧了一眼,朗声问道:“可是那位敏慧的沈二姑娘?”

谢君娴攥了攥帕子,唇角微沉,她从未将自己和沈清月和放在一起比,但自从灯节夜之后,外面的人总是将她和沈清月放在一起比较。舒家拒了她的婚事,虽说是以“幼子顽劣,唯恐脾性不和”之由婉拒,但多少也说明舒家有些看不上永恩伯府,或者说,舒良衡对她也是没有任何好感。

舒家是文官,永恩伯府虽然现在走的文官路子,到底是永恩伯这一辈才开始的,舒家不欲与谢家相交,谢君娴能想通透这点,可沈家是个什么玩意,沈世兴又是什么东西,他的女儿怎么能得舒三青睐?难道就因为灯节夜里的事么?

谢君娴心里十分不舒服,好像被一条蚂蟥吸附住,怎么也摆脱不了。

旁人未察觉谢君娴的不自在,只回了舒三一句道:“不是沈二!”

沈清月拉着沈清舟上前几步,福一福身,道:“回郎君,方才是我家四妹妹奏琴。”

舒家老大舒良信重重地拍了拍舒良衡的肩膀,沉声道:“胡言乱语的,还不给人告个不是!”

舒良衡一笑,朝两人作了个揖,又多望了沈清月一眼,道:“唐突了二位,我只是一时好奇谁能合得上我的箫声!”

沈清月微微一笑,以示回应,舒家这二位郎君气度不凡,又很是知礼,叫人看了印象很好。

世子爷笑对身边的人道:“走吧,再不去见我母亲,我一会子要挨骂了。”

郎君们笑了一阵,辞了这边的姑娘,往厅里去了,小娘子们不好一道过去,便故意等了一会儿,其中有人嘀咕道:“说是请了状元郎来,好像没瞧见……”

沈清月眉头一抬,不自觉往胡小娘子脸上扫了一眼,她双颊嫣红,眉带薄愁,似喜似羞又似忧。

不管似什么,这两人前世既有姻缘,这一世应该也有姻缘。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读者们维护作者,鞠躬。

希望大家尽量也只讨论剧情,不理会其他言论,更不要人身攻击,攻击的我只能申请删除评论了_(:3∠)_谢谢,谢谢。

发红包,希望看到评论都是“红包红包红包”,这样显得我……大方又有钱。

没有发紫,但是发红了的一天,打卡。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