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183、公主金安

两年后,

先帝的孝期已经过了, 朝堂上, 在元隆帝的励精图治下, 也已经稳固。

三月的暖阳天,元隆帝登基后的第一次大选之日慢慢临近。

其实早在一年半前,元隆帝已经娶了江阁老的嫡长孙女为后,郭太后做主, 也曾点选了几个官家女子进宫, 不过念着江皇后的面子选的多半都是庶女,位份也底下, 最高的也就是个美人。

如今过去一年多, 江皇后迟迟未有身孕。

虽元隆帝和郭太后一心想要嫡孙, 但元隆帝乃天下之主,能给江皇后一年的时间,已经是难得。如今朝堂上, 不少官员上奏, 请元隆帝举行选秀, 广纳妃嫔, 为皇家开枝散叶。

江皇后心中虽酸涩, 但还是上表请求选秀。

因此, 先帝的孝期才过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选秀便轰轰烈烈的展开。

不过以上都和阿晚没什么关系。

做为皇帝的妹妹还是未出阁的,选秀这种事情,显然和她没有任何关系。即便她过去观礼都不行。

而阿晚对选秀也没有任何兴趣。

伴随着孝期的正式过去, 安太妃在她耳边念叨的是越发勤快,而且大概是阿晚不配合的态度使然。这段时间来,安太妃不但语气带着些许的不满,态度也变得有些强硬起来,连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话都说了出来。

对此,阿晚只能说,孙家的家教是真的不错。

这安太妃进宫已经二十余年,期间和娘家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但却一心一意的向着娘家,甚至连唯一女儿的终身大事都要牺牲。

说起来上辈子赵晚之所以落得那样的下场,除了孙家和赵晚她自己的性情太软之外,安太妃也功不可没。

安太妃看着明显心不在焉,压根就没听自己话的阿晚,不满的开口道:“晚晚,母妃的话你可听见了?”这两年来晚晚这孩子真的是越来越不听话了。

“恩,听见了。”阿晚点点头,看着安太妃眉梢似乎浮现出喜色,又接了一句,“…不过我还是那句话,不愿意。”

“新宁,你是不是要气死我才甘心?”安太妃一生气,连乳名都不叫,直接喊了阿晚的封号。“是,孙家的门第确实不高,但再不高也是你的嫡亲外祖之家。你表哥人品才貌都不差,哪里不比那些不学无术的世家公子哥儿强。我养了你十七年,倒是没想到,你竟生了一双富贵眼。”

阿晚淡淡一笑说:“母妃这话说的。我是先皇的长女,大庆朝的新宁长公主,本就是金枝玉叶,千金之躯,我为什么放着那些侯门贵族,世家公子不选,非要挑个小小的秀才,我的脑子又没坏。难道就为了证明,我不贪图富贵吗?”开什么玩笑?

想到上辈子赵晚的下场,阿晚是真的觉得,富贵眼也没什么不好啊!

安太妃被阿晚说的语塞。

母女两个再一次因为婚事的争执,不欢而散。

宫中的人对于这种情况也见怪不怪,毕竟这两年来,隔三差五就要闹这么一出,她们早就已经习惯了。知情的太妃和太嫔都觉得容太妃脑子是不是进水了?不然怎么会这般不清楚?

是,不少进宫的妃嫔,都是为了家族荣誉,但是也没一个像容太妃这般拎不清楚啊!竟然拿自己唯一的女儿,就为了扶持她那个上不了台面的娘家?

若说她娘家侄子本身是个出色的,这也就罢了。

但京城中但凡是有点权势的人家,稍一打听就知道,这孙家的孙进,如今已经二十来往,但却是个不学无术,仗着姑姑是容太妃整日和一些秉性相当的纨绔子弟,溜猫逗狗,出入秦楼楚馆。

不是个好的。

郭太后那边得了阿晚再一次和容太妃因婚事起了争执,纵然这两年已经听多了,但却还是忍不住对身边的常嬷嬷叹道:“自从先帝爷驾崩,容太妃真是越发有些不像话了。”也幸好本朝的风气还算开放,一些闲言碎语并不妨事,新宁又是公主之尊,无人敢欺。

便又说:“去,把新宁还有容太妃给哀家叫来。”新宁的年岁也确实大了,该选驸马了。

常嬷嬷当即应了一声是。

阿晚带着贴身宫女到福寿宫的时候,容太妃已经先一步到了,看着郭太后嘴角那抹似笑非笑的表情,就知道在她没来之前,容太妃必定已经说过了,想要让她下嫁到孙家。

而容太妃的面色不好,显然郭太后没同意。

果然,阿晚这才行礼福身后。

便听郭太后开口问:“新宁,如今你年岁也不小了。哀家刚才和你母妃说起你的婚事,你母妃的意思是想你嫁回孙家,说是那是你外祖家,你和孙进也见过几次。不过哀家想着,总归是你的终身,总要问一下你的意思?”

“不愿意。”阿晚直接无视容太妃给自己使的眼色,回答说道。

容太妃虽然心里早也清楚,但听阿晚这般不客气的说出来,面色还是有些难看。“晚晚,你到底不满意进哥儿哪点?”

“母妃想听实话?”

“你说。”

阿晚也没客气:“当然是从家世到性格再到他整个人,就没一点让我满意的。”

郭太后:……嗯,真是亲闺女,什么话都敢说。

容太妃:……扎心。

“咳咳,新宁,不知道你可有中意的人选。”郭太后不去看容太妃已经彻底黑下来的面色,开口问道。

阿晚起身道:“我喜欢翩翩佳公子,至于其他方面,就全凭太后娘娘做主。”对她来说,嫁给谁不是嫁?只要长相上,让她看着顺眼,其他的倒是无所谓。

况且她的身份摆在这里,即便是给人做样子,太后也不会给她选个家世太差的。

郭太后听到阿晚这话,可疑的沉默了一下。

不过到底是太后,见过的大风大浪多了去,侧头说:“常嬷嬷,把名册子和画卷拿出来。”

常嬷嬷应了一声,很快转进内室里,片刻,便捧着一个薄薄的红皮册子出来,身后跟着两个宫女,怀里抱着几卷画轴。

“送给新宁看看。”郭太后看了一眼容太妃后,如是的开口说道。

“是。”

容太妃对郭太后的行为气的不行,但她知道自己是看郭太后的脸色过活,因此即便再不满,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阿晚翻了翻册子,不出意外,上面罗列的都是各家未婚公子,不是出门侯府就是世家,再不济也是书香门第,清贵之家。当然,多半都是次子或是幼子,承家的嫡长子也有,不过只有寥寥几个,都是那种没才干的。

真正有才干有本事的,不说其家人不会让其尚主,就是元隆帝也不会同意。

她每翻一页,便有宫女即时的把对象的画像打开。

……

就在阿晚在福寿宫里挑驸马的时候,宫外的孙家也着急的不行。

别看孙家出了个太妃,听着是挺风光,但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谁让孙家既非世家大族,也没得用的人才,这几年来,伴随着家里唯一的官员孙外公的致仕,孙家更是落没。

不止是面子,就是里子也渐渐有些空。

孙家本就家底薄,如今家中一应的花销,全靠早几年置办下的两个店面铺子和一个庄子支撑着。

偏生孙舅舅和孙进还都是个花钱大手脚的,像是孙舅舅,没本事不说,还学人纳了好几房小妾,生了几个庶子女。妾室也就算了,除了最得宠的那个外,其他的孙舅母完全当丫鬟来使唤,孙舅舅看在孙进的份上,也不管。

妾室可以这样做,但那些庶子女却不行,她若敢那样的话,孙外公和孙外婆是第一个不乐意,在他们心里,这些孩子虽不如孙进这个嫡孙来的金贵,但也是孙家的血脉。

孙舅母虽不满,不过念着容太妃和新宁长公主,也就默认。

这几年来,因觉得家里马上要尚主,也是权贵之家了。因此孙家的人,也抖了起来,导致他们的开销是越来越大。其他人还不在意,但管着中馈的孙舅母却有些犯愁,这就让她更盼着能早日把外甥女给娶回来。

一是是儿子年岁不小,她可等着抱孙子,再有就是她也惦记着公主庞大不菲的嫁妆。

但眼见先帝的孝期也已经过去,宫中却一点消息都没有。这让孙舅母便有些惴惴不安起来,拉着孙外婆问了又问。但孙外婆也已经两年没见容太妃,她也不清楚,自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让孙舅母更担心了。

万一小姑子要悔婚的话,那她的进哥儿可怎么办?

不过就孙家的家世,宫中若无宣召的话,她们是没法子进宫的。只是宫中一点动静都没有,他们进不去,不知道情况到底如何?但让他们就这么坐以待毙,也不行。

孙进是最积极的一个,毕竟事关他未来的前途,他这辈子能否过得金尊玉贵,荣华富贵,全靠能不能娶到公主表妹。

想了想,说:“……娘,倒不如我们先把消息传出去,坐实这桩婚事。反正我们家和姑姑已经商量好,即便皇上和太后得了消息,有姑姑帮着转圜,想来也不会怪罪。”

“这法子好!”孙舅母第一个表示赞同。

孙外婆到底有些见识,反对说:“不好,万一弄巧成拙,惹得皇上和太后大怒如何是好?不说孙家,就是宫里的太妃娘娘和公主也要跟着受累。叫我说,与其冒这个险,倒不如想法子,给宫中的太妃娘娘递消息进去。”

“可是……”

孙进却一口打断孙舅母的话,笑道:“祖母说的有理,还是不要冒险的好。”说着给了孙舅母一个眼神。

这安太妃和公主,是祖母的女儿和外孙女,到底还是心疼的。

孙舅母得了孙进的眼神,当下也会意,拧了拧帕子,说:“既然娘和进哥儿都这么说,想来也有些道理,我听你们的。”

孙外婆没看到孙子和儿媳的眉眼官司,便以为他们是真的听了进去,满意的点点头。当初之所以给儿子娶了这么一个媳妇,就是见她虽不聪明,也有些小心眼,但胜在够听话,这些年来有自己看着,倒也没闹出大错来。

但她却忘记了。

孙舅母虽听话,但她孙子可不是。

所以等到她知道消息的时候,孙进要尚新宁长公主的消息,整个京城都已经传的纷纷扬扬,人尽皆知。

作者有话要说:  嗯,下一章就料理了孙家。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