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65章 诛西王不急

半年时间,一晃而过。

半年之后,李显出关。

经过半年的闭关修炼,耗费大量的灵石丹药,李显的修为已达大乘五重天。

伍云召也是同样达到大乘五重天的修为。

魏严、赵甲、冯伦三人都达到了大乘四重天的修为,常玉清、程瑶则是稳定在大乘三重天。

让李显意外的是,半年的时间耗费大量资源之后汪午芝的修为只是初入大乘期。

对此汪午芝的解释是,在步入大乘期之后,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养剑了。

那柄冬霜、秋水合体而成的神剑命名“冥王”,一直寄居在汪午芝的体内,已经成为他自身的一部分一般。

而汪午芝的本命星不是李显所赐,而是他自己寻到的一颗主星。

主星冥王,星辰黯淡无光,黑暗中的潜伏之王。

只闭关一个月便被李显派出主持东方郡大局的魏文通,如今只是大乘二重天的修为。

大乘期,已经算是真正的脱离凡胎肉体的范畴,只要飞升仙界立刻就能以仙气灌体,造就仙人体魄,得仙人位业。

李显迈步踏出大殿,只将冯伦留在了殿内,冯伦是布局天泉阁乃至西王的一颗重要棋子此刻还不能暴露。

殿外,魏文通已经带领了东方郡一众官员静静等候。

“叩见吾王!”

…………

李显出现,群臣恭敬叩拜。

李显深吸了一口气,神清气爽。

“免礼!”

李显挥袖一摆,群臣起身,恭敬而立。

而后,带领着群臣,李显迈步向城主府中的朝议大殿行去。

大殿之上,李显正襟端坐王座之上,一派庄严气象。

汪午芝立在李显的王座左侧满面冷清,魏严手握重刀立在右侧如一尊天神。

文武大臣分列两道。

文官由魏文通为首,其次是常玉清,还有诸多从凡尘调来的重臣,以及东方郡内本来的一众老臣。

武将一边,伍云召独立龙首,而后是东方郡的总兵大将有大乘五重天修为的菅虎,其次赵甲、王莽等诸多武将都是肃穆挺立。

文官一方一派大儒之气,武将一方如虎如狼尽皆骁勇。

“这便是朕如今的班底了。”李显看着下方众人,心中沉吟思量,微微点头。

李显转目,对魏文通开口:“丞相,这半年来东方郡有何变动,还有天下大势如何?”

殿内群臣听得李显所问尽皆肃然起敬,准备洗耳恭听魏文通的回答。

对凡尘的诸多大臣来说,魏文通的地位早已达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威望甚重。

可是对东方郡的一众官员来说,这半年里虽然魏文通将郡内的诸多政务都处理的井井有条但还未到要让他们刮目相看,心生敬重的地步。

在东方郡内,文武大臣如今是分为了两派阵营。

在李显入主东方郡之前,被常玉清收服的那些东方郡内的本土大臣抱团一派结成了东党阵营,这些人都对常玉清心生敬重,自然便以常玉清为东党之首。

而李显从凡尘调来的一众官员为另一派,当仁不让的以魏文通为首,成了魏党。

对东党的人来说,修真界才是真正的天下,而对面天堑山脉后的凡尘就只是一个小疙瘩,一个小山村而已。

魏党这些从小山村走出的凡人能有多大的眼界,能有何本事?

魏文通凭什么一来

就压常玉清一头?

那些凡人凭什么一来就有高官厚位?

东党心中憋着一口气。

而魏党一边,从凡尘走出的众人同样是看不起修真界的这些人。

虽然是生在凡尘,但众人都不是坐井观天之人,要论眼界未必就比修真界的人差,否则李显也不会让他们翻过天堑山脉了。

修真界的人有何了不起的,生来不一样都是凡人?

只是你们生来便有更好的条件,给我们凡尘的人同样的条件,我们未必就比你们差。

魏党一方,众人也无不是心中憋着口气。

他们要向修真界这方新的天地,天下人证明,你们能做到的我们一样能,并且只会做得更好。

这两派阵营如今是泾渭分明,这半年来互相已有不少的摩擦。

武将还好,武将所拼的无非是战功,上马杀敌冲锋陷阵。

只要打过一场便高下立判,赢的人自有英雄气概不会去做落井下石之事,输的人也心服口服,不服的也就是丢下一句十年后再战一场之类的话语。

许多的武夫往往是打出来的交情,这就叫不打不相识,最终多是皆大欢喜的场景。

而文官则是完全不同,文官善写文弄墨,诛心口谏,以笔锋杀人,杀人无形。

这半年来,两派文官中你来我往勾心斗角之事已经不少,只是未到水火不容的地步,都拿捏着分寸。

可是这越要往后,恐怕两派阵营的文官便会慢慢勾出一道错中复杂的蛛网。

两方人暗中拔河较劲,只要一方稍有不慎,另一方人肯定会全力去拉扯那张蛛网,将对面的人一网捞尽。

而对于如今朝中两派的暗地勾心争斗,李显是乐得如此,这就是帝王的权衡之术。

有哪家朝国不是一锅浑水,朝中各派势力水火掺杂如蛛网?

有史至今,又有哪家朝国的文武大臣都是相亲相爱如一家的?

若是真的将相和睦,满朝文武都对丞相将军心服口服,那龙椅上的帝王倒是要寝食不安了。

魏文通、伍云召若有一人能压得住东、魏两党,压得住凡尘那边的三个王爷,那今天坐在上面的是李显还是他们,都没有差别了。

只有帝王者,才能九五之尊,坐龙椅看天下,定摄全局。

有争端,有危机,才能有进步,才能优胜劣汰。

只要一切不影响大局,帝王便不会插手下面人的争端。

做帝王只要镇住下面的牛鬼/蛇神,帝国气运便不消散,至于那些牛鬼/蛇神间的你来我往,帝王只笑看而已。

大殿之上,李显定摄群臣。

当东、魏两党人为李显之语都转目向魏文通时,魏文通悍然出列。

魏文通对着上方一拜:“启禀吾王,这半年以来东方郡风调雨顺,民心尽归吾王。如今只有赵家一门冥顽不化,不行朝拜。”

“嗯!”李显微微点头。

魏文通继续道:“赵家气焰嚣张,与绿林侠者私斗,这半年来有伤及无辜平民,臣恳请吾王重惩赵家。”

魏文通居然将那些山头盗匪说成了绿林侠者,殿内众人无不为之一愕。

李显也不禁一笑:“呵呵。此事不急,这两方人可有大的争端。”

魏文通深吸一口气,痛心疾首道:“此时已经是大祸之时,赵家擅自调动一城官兵,将与百万绿林豪侠进行决战。那些绿林豪侠都是我东方郡的人杰之士,一城三十万官兵更是

我东方郡的基业,这两方任何一方损失都将是王上的损失,赵家真是重罪当诛。”

“哦?”李显眉间一挑,沉声道“两方人将在何时决战?”

“就这五日之间。”魏文通回道。

李显面色一冷:“先传本王旨意,让赵家止兵戈,给那些绿林豪侠赔罪,之后再来本王面前请罪。”

“恐怕赵家气焰嚣张,会忤逆王上旨意。”魏文通立刻开口道。

李显声色一顿:“先传旨,若赵家不尊,本王亲领大军征讨。”

“王上圣明!”魏文通目中皎洁。

赵家若是能放下死仇,再自降身份向那些山匪屈膝赔罪那就怪了。

大殿上君臣之间的一唱一和,自然许多人都心知肚明。

这谈笑之间,众人已经能预料到赵家的结局。

魏文通紧接着又说了一些东方郡内的情况,殿内所有人都听得微微点头。

东党的众人到后来也渐渐不再小盱魏文通,因为对治理东方郡,魏文通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都是以前东方郡内无人想到的。

而这些见解无疑会使东方郡更加的壮大。

待到说完东方郡内的情况之后,魏文通声色一顿。

殿内众人无不聚精会神,众人都知道接下来才是重中之重。

一个文臣,若是仅能治理一方不算大本事,若是能有俯瞰天下的大局观那才是真正的辅国之相。

魏文通声色一顿,开口道:“离阳四方动荡,帝国山河欲裂!”

“轰!”

此语一出,如同天雷震响。

这番话如今殿内群众也大多知晓,但在聂武贞还未飞升之时何人敢明言出口。

若此语传了出去,恐怕第二日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可是魏文通讲了出来,大气魄!

“继续!”李显神色一凛,变得郑重。

殿内文武尽皆深吸了口气,而后满堂寂静。

魏文通继续开口:“山雨欲来风满楼,此时四方枭雄,无不蓄势待发,离阳四王,尽取三郡之地。再看我东方郡,势单力孤!”

一句“势单力孤”,满堂众人都眉间皱起。

“丞相有何良策?”李显沉声道。

魏文通豪气磅礴,指点江山:“平赵家,平东方。四方兵发,再夺一郡,与四王平起平坐。近结东王,共抗西王。远交南北两王,先诛西王!”

先诛西王!

这句话可是比先前的所有话都来得让人心惊。

西王聂崇盛,在离阳帝国与东王并驾齐驱,势力鼎盛。

在乱世未起之时,魏文通竟然已经说出了此等话语。

满堂大臣寂静无声,这话可说得太大了。

一个不慎,第二日聂崇盛恐怕就要前来问罪,毕竟此时离阳未崩,西王还不是枭雄,而是帝国的封疆之王。

而李显此时只是一笑,沉吟一声:“先诛西王。”

“哈哈哈!”李显大笑。

殿内众人都把目光从魏文通身上转过,望向大殿上方。

李显声色一顿:“此事不急,先平赵家。”

说完之后李显转身而去。

魏文通也随之出殿,而满殿大臣却还未回过神来,还在咀嚼李显的话语。

此事不急?

究竟是何事不急?

轰然间,有人恍悟过来,为之震惊骇然。

诛西王,不急!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