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175、第175章

石咏的二叔与二婶, 无论分还是合,这年反正也要过完了。

原本石家以为能安安生生过个年, 可就因为二叔石宏武的事儿, 石家这个年过得鸡飞狗跳、人仰马翻的。

二叔石宏武那里, 直到夫妻相认三天以后, 才由石大娘安排,石宏武与王氏两人一起坐下来,认认真真谈了一回。此前王氏的眼泪大约是已经流干了, 与石宏武长谈了一番, 一滴眼泪都没流,由儿子石喻木然扶出房来, 石宏武讪讪地在后头跟着。

王氏母子两个, 自始至终,都与石宏武不大亲近。

同时石咏得到了准确的消息, 知道了石宏武在川中另娶了一房妻室, 另有一子一女, 刚好凑成一个“好”字。

而石喻小朋友则成天盘算着什么时候才能离开永顺胡同,回椿树胡同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里去。

雍亲王府那边,也一直留意着永顺胡同的动向, 待这边稍许平静下来之后, 雍亲王又专门命人传了石宏武去,对他耳提面命一番,大约也是不想石宏武与石家闹得太僵。

与此同时,雍亲王也正式开了口, 请石咏也多花点时间,像教导四阿哥弘历一样,教一下五阿哥弘昼,等于将石咏在雍亲王府教习的时间又拉长了一两年。这消息想必年羹尧也很快能知道,自会明白石家是亲王府看重的人,也算是给年羹尧提个醒儿,算计人别算计得太过了。

紧接着就是贾琏听到消息,过来永顺胡同见石宏武。他代表的则是王氏的娘家人。

贾琏来见石宏武之前,就已经先与石咏见过一面,商议了一下,这事儿要不要请荣府的二老爷贾政出面。毕竟王夫人与王氏是一辈儿,平辈的连襟见了面比较好说话些。

但是石咏却觉得贾政说话比较文绉绉,而他家二叔石宏武却是个十足十的武人。相比之下,贾琏为人灵活会说话,同时贾琏虽是小辈,但亦是王家女婿,有些话也一样说得出口。于是石咏做主,安排贾琏拜见一回二叔石宏武。

石宏武倒是颇为惊异,没想到当年那么麻烦的王氏抬旗之事,竟然在他不在京中的这些年里,悄然解决了。而且从王家女婿的态度来看,王家似乎非常欣喜能寻回这么一个“走失”的女儿,贾家王家与石家似乎都非常亲近。

石宏武暗自想:当年他……就真的这么无能么?

待贾琏走后,石宏武想了想,将石咏请来,问了问旧事,想知道王家究竟是怎么答应给王氏抬旗的。石咏自然将大伯父富达礼抬出来,将当初自己怎么出面恳求,杭州织造王子腾怎么不同意,富达礼又是怎么将人劫到石家宗祠,石家怎么明面儿上威逼,暗地里又请人递话出主意,最后才安排下王氏归宗抬旗的经过,一一都说了。

石宏武听了又是愧又是悔。当年他若是经心一点儿,不要那么意气用事,而是好好绸缪,王氏固然能光明正大地抬进家门,石家也不会从永顺胡同分出去。

可如今,竟是由侄子出面,在富达礼的支持之下大费周折,将这桩旧公案给解决了。早先他却还在心底犹豫,不知是否该认回本宗,这实在是令石宏武羞愧不已。

石宏武无语了一阵,又问起永顺胡同石家的宅子。永顺胡同这一带大多是赐第,想买也买不来的。石宏武便问是不是大堂兄富达礼张罗给家人落脚的宅子——这份人情太大,他没法儿不还。

可是听说这竟是圣上赐下来给兄长的赐第,而且石宏文身后还有追封,石大娘身上还有诰命……听到这里,石宏武心里也颇不是滋味儿的:如今石家就是这样,长房虽是孤儿寡母,却已经影影约约显出兴盛之势;而自己这一房一直以来都是受长房照拂……自己竟总还想着回川中去,一点儿也不想留在京中照料妻儿。

他在这头出神,心里唏嘘,在对面冷眼观察的石咏也是一样。石咏已经意识到二叔与二婶之间,恐怕裂痕已深,两人并非真的在以寻常夫妻的身份相处,只是双方都必须要顾忌着对方身后的各派利益,和对方的各种颜面。

这般夫不是夫,妻不是妻,父不是父,子不是子的局面,究竟是什么人造成的?石咏真的有点儿盼着能有机会见见那位年羹尧,看看他究竟是个什么三头六臂的人物。

石宏武回家,大约唯一的好处就是,王氏不用再穿孝守寡。石大娘有织金所的支持,自然是给王氏张罗了好料子,裁了两身新衣,又特地上银楼去打了两件好首饰,将王氏打扮起来。

王氏年纪不算大,以前这么多年,一直在石大娘的照顾之下生活,并未太过操劳,保养得不错,此时打扮起来,端的是美貌动人。

石宏武见到王氏这副样子,难免触动,记起过往,唤起些旧情。可是记起他当初就是被这副姣容所打动,才做下一桩桩错事的,此时却也难免心里发涩。

好在这一切,一过正月十五就要结束了。石宏武身上背负着使命,一过完灯节,就必须快马南下入川,去见他的上司年羹尧,并且去见他在川中的妻子儿女,试图解释他所身处的这种无比尴尬的境地,并寻求一个解决之道。

这天石宏武离京,石咏带着石喻,跟着大伯富达礼与二伯庆德,一起到永定门外相送。

富达礼没多说什么,只是拍拍石宏武的肩膀,要他一路上多加小心,入川之后,即便是不能马上谋求回京,至少也多给家里写上几封信。

而庆德却絮絮叨叨地拉着弟弟的手,炫耀起自己的“好运气”,仿佛马上他就将有十四阿哥照拂,就要升官发财了。

石宏武礼节上地恭贺了一下庆德,并且随口答应到侄女儿出阁的时候给随上一份礼,却被庆德拒绝了。庆德不惦记别的,就惦记着石咏替他准备的那份“好礼”,回头要是石宏武出面随礼,没准儿石咏就不送了。庆德不稀罕川中来的那些土仪,所以这会儿当着石宏武的面,没口子地将他家大侄子石咏从头到脚夸了一遍,最后拍拍兄弟的肩膀:“四弟,你那府里的事儿,就都叫咏哥儿来操持就是了!咏哥儿办事,我放心!”

石宏武:……谢谢!

石咏则有些担心地望着弟弟石喻。

这几天因为他亲爹归来的事儿,石喻的性子简直是肉眼可见地沉静下去,似乎这孩子一夜之间便长大了。只是这份沉静实在是叫人心疼,石咏有时真想把他抱起来,扔到马上,带着他在京城郊外驰骋,听他高声欢笑。他满心盼着石喻还是那个什么烦恼都不懂得的孩子。

可是石喻却因为家中的这一项变故,在这短短几天里就变了个人。

石咏见到富达礼与庆德都已经与石宏武话别,当即带着石喻上前,冲二叔拱手,说:“二叔,此去蜀中,请多加保重!家里诸事请放心,有小侄在呢!”

石喻也学着兄长的样子上前,冲石宏武躬身行礼,道:“请父亲保重。家里有儿子在呢!”

石宏武看着自己这个脸上微现几分倔强的儿子,略微有些无语。

石喻只管称呼他为“父亲”,从来没有称呼过“爹”这个字,听起来要多生分有多生分。石宏武心里相当不痛快。

可是想到他此前从未尽过教养的义务,这个儿子完全是由王氏在长房母子两人的帮助之下拉扯大的。他还有什么话好说?

石宏武无语了片刻,望着儿子说:“喻哥儿,你在京中,要好生听大伯父二伯父的话,要好生听兄长的话,好生读书……”

石喻听见父亲提起“读书”二字,嘴角便朝起抬了抬,似笑非笑,望着地面。

石宏武又是一阵羞愧。

关于这“读书”,石家还出过一桩公案。

石宏武向王氏摊牌了他在川中还有一房妻室之后,终于花了点儿时间过问一下石喻的学业。可是他一听说石喻拜了一名秀才为师,此刻正在椿树胡同随着夫子读书之后,石宏武就急了,当即转向坐在一旁的石咏,提高声音问:“喻哥儿为什么没在石家族学里读书?”

石咏当即在心里“呵呵”了。

他刚穿过来的时候,特么还根本不知道有永顺胡同这门亲戚啊!

然而石咏已经历练出来,脾气甚好,心里呵呵哒的时候,脸上依旧笑嘻嘻,正准备向二叔解释,忽听石喻在一旁冒了一句:“父亲,您可知儿子读书读到哪里了吗?”

石宏武:这个……当然不知道!

石喻冲父亲仰起脸,颇不服气地道:“我与自己学塾里的同窗们比起来,比他们多读一卷书。此外,我问过在石家族学上学的堂兄弟,进学同样的年限,我比他们多读了三卷书还不止。”

石宏武迟疑地问:“可是……可是族学,上族学便没那么些抛费……”

石喻险些当场给父亲翻个大白眼儿,忍着气说:“是啊,这些年若是没有哥哥供养,儿子不过是个在胡同里乱跑瞎玩儿的野孩子,哪有这读书进学的机会?”

石宏武心想也是,可是他还是拧不过这个弯儿来,毕竟石家子弟都是在族学读书的,于是他抬头望向石咏,正看见这年轻侄儿一张笑嘻嘻的面孔。

“二叔,当初还住在红线胡同的时候,要上石家族学,确实不大方便!”石咏笑着还击。

石宏武一张老脸登时涨得通红。

他可没想到这个侄儿看上去本本分分的,说起话来这么犀利。

当年是石宏文石宏武兄弟两个搬出永顺胡同,挪去红线胡同的。他们搬出去的时候,难道就曾经考虑过孩子们上学的事儿了?如今石咏想法子给弟弟寻了合适的师父,石宏武还有什么好说的?

忆起这桩公案,石宏武即便是此刻,脸上依旧热辣辣的,十分下不来台。石咏却看似并不在意地笑道:“总之二叔放心吧,早先问过教二弟的夫子,再过个一两年,二弟就可以下场去练练手了。”轻描淡写地将石宏武的尴尬化解了去。

石宏武心里颇为感激,伸手在石咏肩头重重拍了拍,道:“好侄儿,你父亲在天之灵,一定以你为傲!”

石咏装作谦逊,其实心里也有些发虚:石老爹在天有灵,若是发现他其实是个西贝货咋办?

时辰不早,石宏武便辞别众人,带着几个随从,匆匆往西南而行。

石咏待带弟弟回城,旁边却有人开口招呼:“茂行?石茂行?”

石咏一瞧,也是巧了,来人正是前日里见过一面的白柱。白柱见了石咏,便微笑着招呼:“听说府上有喜事,骨肉团圆,可喜可贺啊!”

石咏连忙拱手称谢,可是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地有点儿发苦——看起来,京中大户,别家都已经听说了他们石家的“好事儿”了,看这情形,大约自家已是被旁人当了谈资。

岂料白柱与他同病相怜,眼见着石咏苦笑连连,自己也苦笑起来,小声说:“看开点儿……”

石咏:谢谢您呐!

这时候旁边有人过来,朗声问:“这位是……”

白柱连忙三言两语将石咏的身份家世说了,又引见旁边这位年纪稍长些的文官:“这位是敝兄长,穆尔泰。”

穆尔泰过来,看看石咏,点点头,说:“……老爷子出大殡那日见过的。”

穆尔泰也很尴尬,甚至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老尚书马尔汉才好,叫“先父”吧,不合适,嗣子亲子之争,府里老太太那里还没有最后拿个主意出来,叫“先伯父”吧,好似自己轻而易举就放弃了,于是含糊其辞,只叫一声“老爷子”。

石咏连忙上前见礼。他身后富达礼与庆德也过来。

因为大家都是正白旗下,穆尔泰与富达礼等人也都很熟,当下寒暄一二,提及自己即将赴广东任上。富达礼当即拱手为穆尔泰送别。

而庆德与穆尔泰相见,也别有一番尴尬。

穆尔泰自己的闺女因守孝落选,指婚便砸到了庆德的闺女头上。穆尔泰其实并不关心谁顶了自己闺女的位置,但是庆德那个得意劲儿,就从言语里直透出来,就差明着道谢,谢谢你家闺女给我家挪位置。

穆尔泰一皱眉,倒觉得自家闺女可惜了那样好的品貌,却因家中白事给耽搁了。穆尔泰并不理会庆德的小人得志,但是此刻倒想起来,他应当嘱咐一下夫人,眼下虽是在孝中,不方便相看,但是双胞胎今年初冬就要出孝的,尽可以早早地先打听起来。

石咏在一旁,听伯父庆德说了一大箩筐,也觉得脸上发烧。但他终于也大致明白兆佳氏家里的情形,晓得这位穆尔泰就是双胞胎的父亲。

此刻他趁旁人不注意,偷偷回头看看,只见周围没有女眷的车驾,全都是骑着高头大马的大老爷们儿,石咏心里不由得微微有些失望。

他却不知道,双胞胎今日也的确出来送行了,只是却不是在永定门外,而是在通州码头,送她们的小姨继母南下去。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