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88、第88章 唱词

第一次灯会时,扶苏提议肆里皆设更鼓为号, 如今新设了“北市”, 自也新做了几面大鼓, 分设在街口两边, 安排了鼓手到点击鼓,好叫百姓知晓时辰变化。

北市正式开业这天,许多人早早过来了,因着不是天一亮就开市, 所以大伙到了地方仍是市门紧闭。

有小孩不惧役卒威仪, 还大胆地凑上前去摸一把那簇新簇新的大鼓, 滑溜溜的鼓皮, 刷上丹朱色的鼓身,瞧着就喜庆。

一个小孩摸了,其他小孩也凑上去摸,因着有役卒在旁边等着吉时到来敲鼓,他们都是摸一把就跑,不敢太过分。

役卒见了, 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没多加呵斥, 很快地, 小孩子都跑去抹了把又圆又大的更鼓。好在漆是新上的, 被小孩子们这么轮流摸,也没掉多少红,瞧着还是崭新的大鼓一面!

吉时一到, 隶卒们便都听令而动,抄起鼓槌大力敲鼓——

咚!咚!咚!咚!咚!咚!咚!

七声更鼓响起,代表着七更天到了,这个点一般是“食时”也就是吃饭的时候。今天为了过来凑热闹,大伙都没吃早饭,不过想到马上能痛快抢购一通,压根没人觉得饿。

当然,抢购大军之中购买力最强的还是驾着车过来的那些仆从,要不是大家集中在这一天过来溜达,大伙还不晓得咸阳城里有这么多能够一车一车往家里采买的人家。

看着那些奉命而来的仆从如狼似虎地把货物往自家车上搬,不少人都觉得自己挑来拣去好像不够豪迈,要是挑慢了,一会这些家伙把货全抢完了怎么办?好了,不犹豫了,果断一口气把想买的全买了!

少府衙门那边也按照扶苏的要求,从俘虏里面挑了一批赵韩两国的官员和贵族出来当店员干点杂活。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事挺埋汰人的,说不准很多赵韩两国的官员和贵族会羞愤自杀,不过在选人的时候大伙都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

秦国拿下赵韩两国之后,唯一没动的只有普通老百姓;工匠乐人宫婢全部纳入少府,安排到指定岗位干活;商贾一个没留,不是迁入咸阳就是征调去戍边;剩下的那些个官员贵族,表现突出的不是死完了就是收用完了,一般般的那些既没有过人才华又没有实干精神,全都和两国士兵一起当俘虏去了!

当俘虏过的是什么日子?吃不好穿不好,天天得干活,不干活就挨鞭子!

平时吃惯了苦的士兵们还好说,以前他们不也这样过?可对于那些被俘虏的官员和贵族们就不一样了,想想看,他们以前擦屁股都是用绢帛的,还得用织得细密柔软的那种!现在!让他们用竹片和茅草!还是旧得像长了毛的竹片!

这是人过的日子吗?

每每回想以前用来铺地扎棚搞排场的绢布,他们都会捂着腚泪流满面: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把它们留下来擦屁股!

现在,秦国朝廷决定给他们这些能识文断字的人一个再就业机会,让他们发挥一下余热,跑跑腿或者结个账什么的。

这活儿薪酬福利头三年统统没有,只一点好,不用去修路挖渠了!还有一点,生活物资统一配备,睡的大通铺变成小通铺,再也不用闻那么多臭脚了,心动不心动!

心动也没用,还得参加统一考试,精通秦国话或者算术好的人优先。

要换以前,很多人只会说:呸!什么玩意,我就是饿死都不会干这种活计!

在俘虏堆里熬了一两年的人却说不出这两种话了:他们都能为一口饭和别人干架了,能脱离苦海当然早早上岸!至于不体面,他们现在这灰头土脸的模样难道就体面了?!

唯一的问题了,他们服了这么久苦役,都快把自己识文断字的本领忘光了,算术也不一定还有原来的水平,要是考不上可怎么办?

经过为期几天、十分严格的笔试和面试,一批赵韩两国的官员和贵族们脱颖而出,成功竞争上岗,穿上了统一分发的店员工作服,开始在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比如完成十分重要的收银工作!

这批店员原本还在心里犯嘀咕,感觉会不会有人认出自己,要是以前打过交道的家伙来嘲讽自己怎么办?结果到正式开业这天,他们才发现自己完全是杞人忧天了!

一整天下来压根没人会在乎他们是谁,进店的人个个财大气粗,一捆一捆地搬草纸,一袋一袋地买面粉,好像买慢了会亏似的!那些明显是公卿大臣家的仆从也就算了,便是普普通通的咸阳百姓,到了店里也是这个我要了那个我要了,花起钱来眼也不眨!

秦国的百姓已经富成这样了吗?

同样被震惊到的还有那些被安排在北市周遭落籍的赵国豪强富户。

他们的家财一路上被人顺走不少,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有人都忍气吞声听从安排,现在他们终于拥有正式户口,可以不用担心自己那点钱被人顺走了!

对于咸阳这个北市,他们心里有点抵触:据说这是仿着他们赵韩两国的王宫搞的,这不是欺负人吗?咱国都亡了,你们还要这么对咱的王宫,和坟头跳舞有什么区别?

不过,钱帛珠宝可以自己放很久,每天都要用的日耗品囤不了啊,还是得去买。

他们现在已经被编入市籍,往后还是继续当商贾,虽然眼下还没他们插手北市生意的份,可总得先熟悉熟悉市场,研究研究做什么生意能赚。要不等他们钱花没了,估计得和那些掏不出钱迁入咸阳的小商贾一样被发配边关搞建设去!

于是怀揣着“我没有对故国王宫不敬的意思,我就是想找条活路”的想法,迁入北市的赵韩两国富户豪强混入了秦国百姓的逛街队伍之中。他们现在都夹起尾巴做人,穿得很低调,全仿着秦国百姓来,不开口没人看得出他们不是咸阳人。

可惜区别还是有的,区别在于秦国人都把限购商品买光了,他们才后知后觉地走到空空如也的货架前,站在那里傻眼了。

幸好经过几天的备货,普通日用品货量充足,即便满咸阳的人都来买也还供应得上。只是人还是特别多,要不是每家店门前都有人维持秩序,限制进店人数,也说不准会出什么乱子!

所有人心满意足地完成大采购,前头就有歇脚的地方:各式酒肆食肆组成的美食一条街,里面有各种热饮热食,沿街小店谁都能进,由赵王宫改建而成的那家酒楼可就有身份限制了,你要是报不出个名号来就得付足了钱才能进去看上一眼。

瞧见满街飘香的盛景,拎着一堆扫货成果的人都觉得饿了,三三两两地在沿街的小店里落座叫了吃的。

北市商贾扎堆,他们本身要吃饭,来采买的人也要吃饭,这就是一大客源。

而且后头还有个达官贵人们用来举行宴会的大型宴饮酒楼。

想想看达官贵人们在里头宴客听曲,没个一天半天结束不了吧?那些个抬轿的、办事的、跑腿的,总不能一整天不吃不喝吧?所以这些酒肆食肆只要用心开,往后不会缺客人!

哪怕这些客人都掏不出多少钱,可他们走的是薄利多销、积少成多的路子,每个月除去租钱、税钱的纯利润对普通老百姓依然有巨大的吸引力。

思及日后的红火日子,一干小店的店家们全都干劲十足,热情招待涌入店里的客人。

这天是休沐日,不过百官都收到了扶苏的帖子,表示要在新开的“赵宫酒楼”宴客,正式给这座官营大酒楼开个张,希望有空的人都赏脸来吃顿饭。

赵宫酒楼最终定名为“玉琼楼”,赵国都没了,自然也没有赵王宫了,玉琼楼取的是玉宇琼楼之意,听着很有仙气。

朝中诸官收到帖子,都麻溜地把当天的安排往后推了推,有什么办法呢,这可是顶头上司的儿子请客,还是官营产业正式开业,谁要不去说不准会遭清算!

想想前几次公费聚餐的遭遇,不少人都开始发愁:接下来他们家有什么要开宴会呢?儿女嫁娶?父母过寿?孙子满月?要不给儿子办个谢师宴?反正大王的面子总要给,必须当场预定一两场宴会!

临到开宴时分,出来采买的人潮已经散了大半,北市虽还是车马如龙,瞧着却没有早上拥挤了。

一众达官贵人提前乘车骑马来到玉琼楼前,乍一看大门上龙飞凤舞的“玉琼楼”三个字时都有些恍惚,很有些沧海桑田的感慨。他们还不知晓什么“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只觉得心情非常复杂,有一点点惆怅,又有一点点唏嘘。

还有一点点爽。

在门口碰上的文武诸官对视一眼,笑呵呵地上前相互寒暄,结伴从“玉琼楼”正门鱼贯而入。

扶苏早就到玉琼楼坐镇了,他给嬴政也送了帖子,不过嬴政没说来不来,只说到时候再看看,瞧着好像兴致缺缺。

不管嬴政最后来不来,扶苏都是按着嬴政会来做准备的,直接把安防调整到最高级别。

为了迎接开业,扶苏还特意调了批乐人过来热闹热闹,并且贴心地让乐人们选唱文武百官写的诗,好叫文武百官知道他们的优秀作品没有被埋没!

等文武百官陆续入场之后,乐人们也伴着乐曲欢欣鼓舞地唱了起来。

乐人们嗓音清越,歌声悠扬,本应是极为动听的,有的人脸上的笑容却逐渐僵硬。

这歌儿,听起来有点耳熟。

作者有话要说:

扶小苏:好作品,应该大力推广!

文武百官:笑容逐渐消失.jpg

更新啦!

今天更新这么早,难道不值得浇灌营养液!扶小苏掉到栽培榜最后一位了!岌岌可危!

这两天思考了一下!觉得!拯救世界好难!不想努力了!

而且!原本选定的时期没有我特别喜欢的人物!想想就很难,还是要有爱才能写!

所以!把《戏明》的时期改了改!前面冲着上一个文案收藏的小可爱们对不起啦t^t

对新文案感兴趣的话可以收藏一下哦~【抱着一排预收轮流卖安利

《戏明》

王小文带着记忆成为奶娃娃一枚,他娘是亲爹爱妾转正,每天坚持不懈地对他进行洗脑教育——

“你有个坏哥哥,特别爱现,十里八乡最爱出风头的就是他!”

“他出生时还玩什么神仙托梦,弄得你爹对他宝贝得不得了!”

“当初你爹给他取祥云的‘云’字当名字不说,还把他住的地方改叫瑞云楼!”

“呸!”

还在喝奶的王小文听明白了,他娘拿的是恶毒继母刻薄继子剧本,他那倒霉哥叫王云!

算啦,怎么说都是自己亲娘,当然是帮亲不帮理。

不久之后,王小文听到他爹抱着他跟游学归来的倒霉哥介绍:“守仁,这是你弟弟。”

王小文:?????

等等啊,他哥不是叫王云吗?!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作者春溪笛晓其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