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139、还是熟人

没有了二皇子, 还有五皇子,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并没有多少变化,古扉多番努力也都白做了。

古扉冷笑,“我废了那么多劲布局, 怎么可能成全他?”

他翘起二郎腿,少了些孩童一般的急躁,多了些冷静稳重,像是一杯美酒, 杂质沉淀下来,上面便是最纯净的仙酿。

“再等两天, 他不来找我,我就去找他了。”

【主动出击你就暴露了。】无异于告诉梁将军, 最近一直掺合进来的人是他。

等着梁将军过来, 就是梁将军主动找的,到时候所有人都以为是梁将军试图操控他, 而不是他试图操控梁将军。

这区别可大了去了,完全不一样。

“没用的, 就算我不主动也晚了。”古扉叹息一声,“你没有注意吗?最近三大权臣一起销声匿迹了。”

是完全没有消息的那种,静悄悄,没有半点动静。

“他们就像商量好的一般,没有一个人驱动势力。”

这导致他的进展很顺,各方面都按部就班完成。

本来这应该是好事, 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不是。

“他们不动,动的那股势力就十分明显了。”

以前那股子势力夹杂在三方势力之下,就像湖一样,有三个漩涡,不停的转不停的转,所以偶尔底下冒出个水泡,没人注意,都以为是三方势力搅动出来的。

怎么怀疑,也都只是怀疑到其他人头上,跟他完全不搭噶。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三个大漩涡停下来,完全不动,从水底下冒出来的泡泡就会十分显眼。

“现在他们所有人都知道了,知道朝中有第四股势力。”

他已经暴露了,在他不知不觉的时候,没留神已经露了馅。

古扉深吸一口气,“以后再也不能暗搓搓做坏事了。”

器灵感叹,【姜还是老的辣。】

以前三大权臣都以为是对方搞得鬼,对古扉没有半点防备,让古扉很多计划得以实施。

可能是细想一下觉得有蹊跷,毕竟这不是古扉第一次插手,于是三大权臣想了个办法,先是梁将军。

梁将军不是巧合,他先是死了姐姐,又死了外甥,折腾不动了。

摄政王趁机让自己的势力不动,丞相一个人也搞不动,而且他很聪明,立马心领神会,配合起摄政王来,让古扉浮出水面。

古扉是闹了几天才领悟的,现在想熄火往回缩已经来不及了。

现在的三大权臣就是想等等看,看古扉的势力有多大,能做到什么程度。

其实他们三个突然安静下来,器灵心里已经隐隐有些不安,很早就想提醒古扉,意识到他这几天一直不开心,心事重重,才琢磨过味来,可能他也察觉到了。

只是和它一样,没想明白哪里不对而已,要不然早就消停下来了。

他最近小动作不断,先是借二皇子薨了的事大肆招揽朝中大臣,安插他们的儿孙到自己身边。

又想拉拢梁将军。

梁将军现在是孤家寡人,他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找五皇子,第二,找古扉。

他是个有野心的人,当然不可能乐意见自己一直被丞相和摄政王压着,想再往上爬,要么像摄政王和丞相一般,扶持一个皇帝。

要么动摄政王和丞相的馅饼,暗中操控古扉。

古扉以为会是后者,结果他选了前者。

这可真是令人操蛋,古扉还因此损失众多,比如说暴露在众人目光下,以后大概会遇到来自摄政王和丞相等各方面的阻挠,不会再像以前那么顺利。

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过器灵觉得并非如此。

【梁将军不可能选五皇子的,他有二皇子的时候如何?】

【还不到先后损失两个亲人,就算他选了五皇子,结果亦然,所以他只有一种选择。】

【也许是想让你主动找他,确定一下是不是你一直在幕后搞鬼。】

【等着就是了,先把羽林军的事办好,之后再处理他。】

“恩。”古扉赞同。

现在就是比比看,谁更沉得住气了。

他着急,是因为暴露之后摄政王和丞相就会想着法子对付他,但是梁将军已经损失了两个亲人,参与在战场内,应该比他还着急。

在怎么样丞相和摄政王也会先对付完梁将军,再收拾他,时间还早,不急。

【去做点能让人沉得住气的事吧。】

古扉挑眉,“比如说呢?”

【比如说增添实力。】

古扉还是一脸迷茫。

器灵提醒他,【你的监察院御史王卿大人被你忘掉了?】

很久之前古扉就说过,这个王卿有古怪,古扉现在手里去掉了梁将军,只有纳人进宫这一件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走一趟。

古扉点头,“也好,劝当给自己找点事做吧。”

要不然会控制不住胡思乱想,不如充实一些。

酉时一刻,京都奢侈浪掷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本来国丧期间禁止欢乐来着,奈何最近发生的事太多,叫人迷茫摸不着头脑。

为了安安心,将众人聚集在一起,聊一聊最近朝中的局势。

组织的人是太皇太后的亲侄子,与摄政王同辈,沾亲带故,没人不卖他的面子,王卿也在其列。

全都是摄政王的人,他也是,不来不行。

人家多多少少带了点亲戚的关系,他和摄政王无亲无故,仅仅是下属罢了,且平民出身,大家明面上恭维,说他年轻有为,一旦假意喝醉,往桌上一趴,那些人话题当即一变。

开始咬文嚼字,吟诗作对,拐着弯说他闲话,什么小白脸,连茶叶都不会喝等等。

他这边一有动静,那诗词又是一变,变成了夸他的。

酒宴结束,小厮搀扶着他,一路送他坐上马车,帘子一盖,离了府邸,远远的确定四周没人,不会有人听到才收敛了笑脸,冷笑道,“那些人那样说你都不生气?”

马车里的人坐直了身子,慢条斯理煮茶,眼里清明,手里熟门熟路,哪里有半点醉态,“不觉得很有意思吗?”

他笑了,“我醒着时拼命的夸,我一睡着,又拼命的抹黑。”

他顺手将第一杯茶倒掉,方才在宴会上,他喝掉了第一杯烫杯子的茶,被人笑话,那些人瞳子里藏满了鄙夷,他尽收眼底,殊不知这东西他以前玩得比他们还溜。

“一群小人。”以为他听不懂诗词,当着他的面数落他的主子,他都记着呢。

“这么久了,你还不习惯吗?”王卿茶泡好,给自己倒了一杯饮下,“今时不同往日,原来都是他们巴结我们,现在反过来了而已。”

小厮撇嘴,“我就是为公子不值,浪费时间陪那种人。”

公子的时间宝贵,从前一个不见,全部时间都放在诗词画画上,公子的一幅画千金难求,现在忙的根本没空画画,笔墨纸砚都收掉了,回去便累得躺在床上,偶尔有空,还要应付这些人,太不值了。

“躲不掉的,”其实他也不想去,“迟早要去,早去晚去而已。”

已经邀请了好几次,再不去就是不给面子了。

“前面是不是到罗湖街了?”他突然问道。

小厮点头,“去罗湖街老地方吃面吗?”

对他太熟,他一开口,就知道他要什么。

“恩。”他就是这个意思。

马车速度加快了些,没多久到了地方,罗湖街附近有书院,每天晚上都很热闹,旁的不让摆,但是素食可以。

罗湖街的一条小巷子里有一家面馆,味道极好,因着没肉,国丧期间也开了业。

他已经连着几天都在这里吃的,每天下朝后一碗,喝完浑身暖洋洋的,别提多舒服。

“师傅……”

“一碗阳春面,拉细一点,越细越好。”

王卿愣了愣,歪头朝旁边看去,发现是个陌生的男子,没见过,戴着帷帽,没有以真面目示人,一来就直接打断他的话,点了他最喜欢的阳春面,喜好也是一样的。

能是巧合吗?

显然这人调查过他。

“掌柜的,没有座位了,您问问看,哪个可以与在下拼个桌,在下感激不尽。”

戴帷帽的男子似乎朝这边看了一眼,“跟我来吧,我那正好还够拼一个人的。”

王卿颌首,“那就多谢了。”

他抬脚要走,小厮拉了拉他,示意他目的不纯,也不知道底细,不要乱来。

他朝他摇摇头,挥开他的手跟了过去,位置在二楼,很小的一间雅座,门口有人守着,戴帷帽的男子把他引到里头便一个人出去了,将门也带了起来。

王卿目光从门口挪到桌前,一个人正坐在上方,搅动筷子将最后一口面塞进嘴里,之后满足道。

“没想到这旮旯胡同里竟还有这般美味。”

碗里还剩下些汤,他也没有放过,尽数喝了个底朝天,喝完才回头问,“你说是吧,王爱卿?”

王卿连忙跪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嘘!”古扉用手指头堵住唇,示意他小声点,“朕今儿是微服私访,无需多礼,起来吧。”

他的面吃完了,王卿的面刚上来,方才那碗面是元吉给王卿点的,依着王卿的口味,所以王卿没再继续点。

面是元吉送进来的,只是左右瞧瞧,便理所应当的放在古扉对面。

古扉比了个‘请’的手势,“坐吧,别客气。”

王卿想了想,便真的大大方方坐了下来。

古扉边拿帕子擦嘴,边问,“可还合心意?”

王卿停下手里的动作,直视他的眼睛,“皇上有话不妨直说。”

古扉被拆穿,也不尴尬,翘起二郎腿,当真问了起来,“有件事朕介怀很久了。”

不等王卿说话,他又继续道,“当初爱卿连中三元,摄政王与丞相,包括梁将军都向你抛了橄榄枝,你为何一一婉拒?”

王卿望着他,瞳子里似乎有星光一般,亮的惊人,“ 陛下以为呢?”

古扉单手撑在桌前,单手把玩筷子,“朕以为?”

筷子从这边碗沿滚到那边,“朕以为你是在等自己的良主。”

另一种可能他没说,因为他等的不是那个结果,是等这个。

“陛下就不怕自己猜错吗?”

古扉挑眉,“猜错又如何?你还能对朕做些什么不成?”

王卿突然笑了,“三年了,陛下终于懂了。”

比他想象中要早一些,他原本以为还要再等几年才开窍,没想到提前了这么久,算是意外惊喜?

面上笑得越发灿烂,“陛下没猜错,微臣确实在等一个良主。”

他重新跪下来,这次和上次不同,上次带着敷衍,这次是真诚实意的行大礼。

“微臣沈暱见过皇上。”

“沈暱?”古扉眉梢微微一跳,“我母后的姓?”

沈暱点头,“算起辈分来,你还要喊我一声舅舅。”

他是上一辈里最小的那个,因为痴迷书画,为了追求最高境界,四处游历,在家待的反而很少,即便回来,也是闭门不出,全心全意钻研字画,所以没几人认得他。

世人只晓得有这么个人,却不见其影。

他在外头玩累了,游不动了,回到京城,才发现已经物是人非,家破人亡。

整个沈家斩的斩,死的死,其他人找不到,唯一的亲人在皇宫,不是想见就能见的,所以为了见他,他隐姓埋名,顶替别人的身份上京赶考,一举中了状元,在朝中插了一脚。

刚来时他便提醒过古扉,只不过那时候古扉还小,身边也没有得力的人,没听懂什么意思罢了。

夹在三大权臣之间,孩子成长很快,不过三年而已,居然懂了。

真是叫人惊喜和意外。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作者花心者其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