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153、153

事实上,陈焕之只是觉得应该好好跑, 好让那些远道而来的留学生们觉得门票买的值、花钱做条幅嘲讽全场值, 但是她还真没想过会破世界纪录,在这么一场小小的、毫不起眼的比赛中, 打破了她盼望已久的纪录。

并不是说她认为自己没这个实力, 毕竟她训练中常年徘徊于世界纪录附近, 时有突破。而是按照她的预计, 这场景本来应该发生在一场世界大赛上, 奥运会太遥远了、今年的世锦赛可能也等不及, 但是某一场钻石联赛就很不错。

赛前采访中高调放话、赛后的新闻发布会和酒会一个都不能少、比赛的时候场边观众云集、如山如海, 喝彩的声音直震云霄什么的。

所以当她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系统平平的电子声还真有点惊到她了。

“打破女子100米世界纪录, 奖励技能点1。”

这句话和赛场解说突然间如同尖叫鸡般凄厉的声音同时响起, 陈焕之差点在冲过终点后踉跄地摔一跤,她稳住自己, 看看大屏幕,哦, 还在千分位修正, 但解说已经开始激动、又有系统作保, 破纪录是一定的了。

苏方方喘着气过来找她,“我听解说说破纪录了, 10秒45?怎么还不出电子计时修正?”

“既然破纪录了肯定要仔细确认一下吧,”陈焕之还要反过来安慰她,“别担心, 10秒45再怎么修正也超不出10秒48。”

苏方方现在都没心思关心自己的成绩了,她跟陈焕之一起原地杵着抬头看大屏幕,感叹,“幸好刚才风速没超,要不可郁闷死了。”

这个倒确实是全靠老天高兴,半小时前的男子100米决赛,风速还是+3.1m/s呢。

全场都在等待着这场比赛的结果,尖叫的解说员的声音也渐渐低了下来,连另一边的男子链球选手上场前也要看两眼大屏幕才开始转圈圈,场边的其他选手和观众们不知为何也都低声窃窃私语,似乎怕破坏了这气氛。

苏圆圆小声说,“是破世界纪录了吗?是破了吧?都10秒45了肯定不能再修正成超过10秒49吧?”

“应该不能吧……”黄娅鸥也不自觉地压低了声音,“我记得女子100米的纪录保持好久了对不对?”

“88年的,”苏圆圆停了一秒,说,“跟我一样大。”

黄娅鸥发出了意义不明的感叹声。

“好啊,老刘,真好啊,”徐指导用力地拍了拍刘鑫源的肩膀,“你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不,是咱们田径队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刘鑫源紧张地手心里都是汗,几乎没听清徐指导说什么,他勉强挤出个笑容,“等修正结果出来才能这么说。”虽然他自有判断,解说员的意见也跟他保持一致,可在正式结果没出来前,一切都是虚的。

“……怎么还不出修正结果。”苏方方忍不住又说了一遍,虽然她觉得现在陈焕之肯定比她更紧张,她不该再说话增加压力了,可她就是忍不住。

只要是运动员,谁不想打破世界记录呢?哪怕是奥运会冠军,若是不能靠近世界纪录,也难免给黑子们留下狂喷的余地,给后世留下水货之名。以后谈起来,也会说那是这个项目的低谷期,就仿佛那几年的世界冠军们都低其他世界冠军一等似的。

而女子100米作为田径史上最著名的几个难以打破的世界纪录之一,她们这一代运动员更是从开始从事这个项目起,就在心里悄悄企盼过要有一天打破它——当然,苏方方早就知道自己是没戏的,甚至直到前两年,她还觉得黄种人、中国人都没戏,但谁小时候还不做个不切实际的梦呢。

今天这个梦想在她眼前变成现实,哪怕实现的人不是她,苏方方也衷心觉得与有荣焉。

“破纪录嘛,肯定要反复确定的。”陈焕之安慰地拍拍苏方方的肩膀,“放心吧,我觉得肯定破纪录了。”

又过了片刻,解说员的声调猛然拔高了一截,而大屏幕上也同时打出了陈焕之的最终成绩:10秒44,风速+2.0m/s,成绩有效,在10.44"后面标上了一个红色的“wr”。

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了。

早已经冲上赛道把陈焕之团团围住的摄影记者们更加疯狂了,他们不约而同地收缩了包围圈,而场边的文字记者终于能放心地把刚刚写好的文字简讯一键发布。这场比赛中前来采访的媒体只有十来家,其中一半是中国媒体,专为陈焕之而来,还有两三家是日本媒体,为了他们的男子100米选手而来,男子百米决赛结束后顺便拍拍亚洲的田径之星陈焕之罢了,另外只有两家美国媒体,还都是本地电视台。现在这些媒体都以一种本来只是下班路过随便买张彩票、谁知道中了五百万的姿态疯狂拍摄。

赛会组织者估计也没想到会有这种高|潮出现,明显准备不足,陈焕之去找徐指导拿国旗都回来了,他们才终于想起来搬了两箱烟花放起来。

这只是个大学里的田径场,赛道的终点甚至没有一个足够大的能让陈焕之与之合影的电子计时牌。

“恭喜。”爱德华兹第一个过来跟她握手,“能参加这场比赛,我很高兴,你会载入田径史册的。”

陈焕之有点惊讶她的评价之高,她当然觉得自己能配得上这样的说辞,她只是惊讶这些话会从爱德华兹口中说出来,“谢谢,能和你同场比赛也是我的荣幸。”

爱德华兹意义不明地摇了摇头,然后离开了比赛场地,甚至美国的媒体也没有一家顾得上采访她。

她的教练从后面赶上来揽住她的肩膀晃了晃,就像在安慰一个孩子,“别难过,阿莉西亚,这是一场完美的比赛,10秒81,你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巅峰不是吗,现在的你就像08年上半年的你一样好。”

“是啊,”爱德华兹把额头抵在掌心,喃喃自语,“你说得对,戴维。”她又成为了最好的自己,可是这个世界有了更好的飞人,而且是好得多的那种。

因为媒体人数不多,在临时设置的混合采访区也不分什么电视台记者、文字记者了,十来个人一窝蜂地围上来亦步亦趋,随着陈焕之向外走的脚步平行移动,到了即将出混合采访区的时候他们就说什么也不动了,生生把陈焕之堵在那里十五分钟。

“请问你现在的心情怎样?终于打破世界纪录的感觉怎么样?”几乎所有人都在用不同的语序和表达问这个问题。

陈焕之稍微推了推一个兴奋过度快要戳到自己下巴的话筒,对着镜头微笑,“说真的一开始有点意外,我知道自己有这个实力,但我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大家都知道,百米比赛中偶然的因素太多了,不是说训练中的最好成绩是多少在比赛的时候就一定能跑到多少的。这有点突然了,让我非常惊喜,我想我的队友、教练、朋友们应该也这么觉得。”

又有人问她对前世界纪录保持者、英年早逝的乔伊娜的看法。

“她是个伟大的、了不起的运动员,真正的天才,当然是天才。”陈焕之点点头以示强调,“无论谁能把一个世界纪录保持22年、哦不,现在已经是23年,她都一定是个真正的天才。我?我当然也是,毕竟我现在打破这个纪录了不是吗?哦我希望我也能作为一个世界纪录保持者23年,但我我想这个纪录——10秒44——在我退役前还能继续更新,这绝对不是终点,我还能更快。”

面对一片低低的惊呼和兴奋的提问,陈焕之想了想,“我的极限吗?我不知道,在那一刻到来之前,我不知道,我想这个世界上没人知道。”

陈焕之觉得有点冷了,她频频向看台甩眼色,示意刘鑫源过来救她,然而刘鑫源跟徐指导两个人只顾着面对面傻乐,根本没想起来新科世界纪录保持者还穿着背心短裤在不到二十度的微风中挨冻呢。

她只好继续面对一个个化身斯芬克斯的记者们,他们倒是不会把她吃掉,但想必此时此刻没有在现场的所有媒体都会在之后转载她的回答,在在意这些事的人看来,一个不妥当的回答会引起比被吃掉更恐怖的后果。陈焕之虽然不在意这些,但也并不想面对刘鑫源和费诺克的咆哮。

“兴奋?当然,难道有谁能在这种时候不兴奋吗?”陈焕之看了一眼提问者的标志,一个新科网络媒体,他们能专门派人跨国跟个比赛也挺不容易了,心情好,原谅他。“可能您觉得这场比赛在田联的标准体系中等级比较低,在这里破纪录会比较遗憾?不,我不这样认为,每一场比赛都值得我认真对待,值得我全力以赴地赢下来。世界纪录代表我是地球上有史以来跑得最快的女人,这个含义就够了不是吗?不管这个纪录出现在哪个赛场,它都是同一个意思。”

因为陈焕之的200米预赛就在两个半小时后,所以她最后终于还是自力救济,生生靠着蛮力挤了出去,挤的时候还得注意保持脸上礼貌的微笑。

等她一个人孤零零在休息室里刷了十分钟手机,刘鑫源才终于急匆匆赶来。

“哎呀糟了,本来说不是什么重要比赛,没带队医来。”刘鑫源一撸袖子,“我来给你按摩。”

“别别、不用,反正我刚刚破了个世界纪录,这又不是什么重要比赛,后面200米跑成什么样都情有可原啊。”陈焕之连忙伸手制止,她对刘鑫源给自己按摩没什么意见,但是对他的水平表示深刻的怀疑,毕竟自从有了主管队医,刘鑫源就再也没亲自动过手。反正有消除疲劳可用,还是不要冒险了。

“成绩倒是无所谓,”刘鑫源说,“关键是帮你把肌肉放松下来,要不你一直保持着肌肉紧张的状态,再一跑容易拉伤。”

“我肯定收着跑,唉,现在恨不得马上开新闻发布会。”陈焕之说,“怎么还没人找我去尿检呢?”

“主办方比你更想开发布会。”刘鑫源往休息室外面张望一眼,也没看到疑似兴奋剂检验员的人,“估计得尿检加血检,应该很快了,我看这比赛级别本来就没打算血检,现在突然出了个世界纪录,恐怕得临时提高级别,总得让人准备准备吧。”

陈焕之无所谓地点点头,“尿检血检随便,希望能堵住美国人的嘴。”

“怎么?”

陈焕之给他看看自己的手机界面,她正在刷脸书上关于自己的新闻下的评论,可能因为此时的国内正是清晨,大家要么忙着上班上学,要么还和被窝难舍难分,微博和新闻下的留言都还不多,反而是脸书上的美国人炸了锅。

点赞数最高的评论是“你们的智商真的能让你们相信陈能打破世界纪录?你们认真的?”

陈焕之翻个白眼。

下一条是“药检清白?呵呵,十年后依然清白才是真的清白。”b瓶的保存时限是十年。

再送个白眼。

“黄色女飞人?连琼斯都能瞒天过海七八年,何况东方有那么多神秘的中药和针灸。”

这个真是……一言难尽,陈焕之不知道该佩服他为了黑她不惜带上美国人一起,还是该谢谢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任,说实话,因为中药里成分复杂、一点都不像化学合成西药般纯粹,所以陈焕之从来没敢吃过任何中药和中成药。

“我衷心希望这个成绩是真实可靠的,但我并不相信。”

“中国人怎么做到的?我觉得我们该引进一下中国人的制药技术了。”

“基因战士中国陈?”

之类之类的,要往下翻好几页才能看到也许是中国留学生的网友战斗的身影。

刘鑫源也能看懂简单的英语,气得他拿着手机一边看一边骂娘,最后把手机往桌上一扔,还得安慰陈焕之,“别理他们,就是眼红。”

陈焕之哈哈一笑,“我知道啊,其实去年这一波就开始了,不过估计是今天这个成绩太刺激了,让他们脆弱的神经系统承受不住直接爆发了,失败者的嘴脸嘛,就是这么精彩。”她又把手机拿起来换个界面,“来来看看微博,截然不同的画风,而且我想国内四万万网友很快就能组队来给我报仇。”

刘鑫源刷一刷微博上、百度上各大媒体的新闻,真是光看标题就让人心旷神怡。

平实朴素风如:《克莱蒙特高校邀请赛,陈焕之刷新世界纪录》、《克莱蒙特见证奇迹,陈焕之10秒44破世界纪录》。

爱好科学提出终极疑问如:《23年世界纪录一朝破,人类极限究竟在哪里》、《陈焕之打算统治女子百米多少年》,甚至不用“能”而用“打算”。

有睁着眼说瞎话、欺负国人懒得翻墙的:《焕之百米纪录惊世骇俗,主流国际媒体大加赞誉》、《外媒高度评价陈焕之:地球上有史以来跑得最快的女人》、《陈焕之破世界纪录,成就百米大满贯》,这就属于强行大满贯了,她还连个世锦赛冠军都没拿过呢。

有画风微妙、含义不明的:《陈焕之百米10秒44,惊天地泣鬼神举世震惊》、《陈焕之,更快更高更强》、《生逢陈焕之——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也有关注点在观众的:《23年纪录终告破,国人夜夜狂欢夜未眠》,也不知道陈焕之刚打破世界纪录不到一个小时国内又是早上,国人该怎么夜夜狂欢、又哪儿来的夜未眠。

更有一个高瞻远瞩现在就提出预言的《身价一千五百万?在赛场之外,陈焕之的代言费也该破纪录了》,陈焕之真想说借您吉言,替分我代言费的全体成员谢谢了。

不管怎么说,刷着这些新闻,那叫一个身心舒畅,脸上的笑容更是止都止不住,真是亏了媒体朋友们个个文采斐然,能够在短短半个多小时内,就能根据她那简短的赛后采访和历年资料炮制出这么多篇精彩纷呈、各不相同的报道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们上班时间的临近,这些报道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因此当wada的兴奋剂检验员出现的时候,刘鑫源一边想着“我也该买个苹果这样才能随时掌控舆论嘛”一边拿着陈焕之的手机不舍得放,因为这次没带队医、尤其是女队医,所以只能把她交接给元绘云陪同,一起去检验室。

陈焕之在灌了自己多半瓶水后很快完成了任务,这一通折腾下来,也差不多该开始准备200米了。

但正如她自己所说,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打破100米纪录后陈焕之其实很兴奋,在这种高度兴奋的状态下,她整个人都沉浸在一种奇异的懒洋洋的气氛里,对再跑个200米实在有些提不起劲,幸好这次的比赛水平确实挺低,才让她的22秒99也能成功晋级明日的决赛,与她一同晋级的还有元绘云和苏方方。

然后经过简单的修整,就是赛事主办方临时借用了大学里的小礼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了。

此时距离陈焕之百米决赛结束已经三个小时,能赶来的媒体都到了,当然,这次绝大部分是美国媒体了。

在新闻发布会上,陈焕之再次说出了那句宣布了自己的目标,“是的,我打破了世界纪录,但这不是我的终点,也不是人类的终点。我不会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也永远不会在胜利中倦怠,我希望能够成为百米赛道上的布勃卡。”

这话一出口,哪怕是来自国内已经将陈焕之奉为神佛再世、天降紫微星的媒体记者,也觉得吹得有点大了。布勃卡是撑杆跳的,他能够一厘米一厘米、一点一点地提高世界纪录、反反复复来个几十次,那是有他自己的项目特点在的,但百米可不是这样的项目。

女子世界纪录在此之前已经保持了太久了,不太具有参考价值,那么就以男子世界纪录为例,从1968年第一个电子计时的世界纪录9秒95诞生起,到现在四十多年间,这个纪录提高了0.37秒,但只被打破了13次,这13次分别属于8个人,打破世界纪录次数最多的当然是三次的博尔特。但即使是外星人般降临地球的博尔特,他自从09年8月破纪录那天到现在,最好成绩就是去年的9秒83了,再也没靠近过那神一般的9秒58。

由此可见在百米跑道上破纪录是个偶然性多么大的事件。

而百米跟撑杆跳不同的地方在于,撑杆跳你要多少纪录就是多少,哪怕你明知道自己能跳到6米2,你只要6米01,那你的成绩就是6米01,不管你实际上是多高。

而百米呢,根本没有人能够精确地控制自己的速度到每一个0.01秒,不,恐怕连到0.1秒这样的精度都难到超乎想象,所以当你准备打破世界纪录那你就只能榨出身上的每一分力气,全心全意拼尽全力,可能那场比赛过后很多年你才会发现,当时就是你的巅峰期和极限,哪怕要再前进一小步,也是做不到。

而陈焕之宣布自己要做布勃卡,那她别说跟布勃卡比,怎么也得先超过博尔特打破个四次世界纪录再说吧,这意味着,要么她还能把自己提高四个档次,要么她的真实实力现在就比表现出来的要高四个档次。

哪个比较可能?

说真的,哪个看起来都不太可能。

五六个中文媒体记者面面相觑,瞬间决定放下一切疑问站起来就这个话题再问几个问题,顺便吹一波,至于现实不现实,管他呢,没实现前什么看起来都不现实,等真有一天实现了就是一切看起来都有迹可循。而且要盖棺定论能不能实现怎么也得好几年吧,到时候谁还记得几年前的新闻里陈焕之吹了什么牛啊,当然是现在先吹一波让观众和读者们爽到比较重要。

不过不等他们站起来,来自美国某著名电视台的记者就站起来先下手为强了。

“请问你知道英国短跑名将戴维斯曾经暗示过百米跑道上没有一个人清白吗?你对此有何看法呢?”

来了。

陈焕之笑了一下,那是一个有点呲牙咧嘴的笑容,她看起来像是想咬人,“哦,你是说曾经因为药检阳性被禁赛两年,后来在小报记者面前说自己一年吃三百种兴奋剂的戴维斯?”

“我的看法就是我对此人和此人的话毫无尊重之情,他的任何言论我都既不相信也不想评价。他所能看到的就只是他自己身边那一点点,在我看来他只是想毁了田径、毁了100米这个项目。我只能说,去年一年除了比赛的药检以外,我还接受了20次飞行药检,从我正式参加比赛的第一天开始,我从来没有过任何药检阳性纪录,我站在赛场上一天,就一天屹立不倒,想要打败我,你们得从正面上才行。”

作者有话要说:  戴维斯原型钱伯斯,此人好像真的说过自己一年吃三百种兴奋剂,不知道真假,反正应该是个药王吧……

我不太想写兴奋剂情节,大家都觉得用系统的人应该猫着点,因为这已经是对别人最大的不公平了,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吧,不讨论了。不过不写这个情节是不现实的,没有人能够在赛场上打败美国人而不被质疑,叶诗文如此、博尔特同样如此。绕不开,那就正面写,没办法了。

以及今天真是直面了deadline的力量,一天一夜一万两千字,飞鱼,你的名字叫奇迹,我为自己鼓掌。

所以我真正想说的是,周四肯定没更了,周五可能也没有了,我得睡一下、看看白夜追凶的更新之类的。

对了给大家推荐一个老?歌,纵贯线的《亡命之徒》,虽然我爱豆是李宗盛,但声音最好听的绝对是周华健,而且他到底什么时候换气的、到底用不用换气用不用呼吸?这真是个不解之谜。

本章是在循环播放纵贯线台北演唱会的背景音中完成。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