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73、太上皇的警告(上)

翌日。

宫廷太监过来传旨, 李衍觐见两皇。

接任的巡盐御史十分顺利, 这其中,李衍功不可没。

太上皇很高兴,对李衍很是亲和。

皇帝, 一如往常,看不清喜怒。

正如刘u所说, 李衍成了吏部郎中总管,翰林院侍讲学士。

李衍拜谢之时, 用余光注意着皇帝的表情。

僵硬。是的, 是僵硬。

以前的皇帝会有不喜,却从不会是僵硬。因为,皇帝知道他是太子的人。那时候, 太子的人就是他的人。

如今僵硬, 那就是皇帝没有将太子的人当做自己人。

皇家亲情就这么脆弱?

退出正殿,李衍神思不属。

“李大人。”

李衍抬起头, 施礼道:“赵大人。”

来人正是赵自畴。

赵自畴道:“李大人想事情到出神, 没得撞上老夫。”

李衍连忙道:“赵大人恕罪。”

赵自畴一甩袖子,冷哼一声离去。

李衍一怔,那动作好熟悉。灵光一闪,李衍眼中闪出不确定。

不在此地细想,李衍抬起头走了, 不过他的手握得紧密无比。

浑浑噩噩的出了宫,直奔府中,喝了好些茶才完全恢复理智。

他拄着头, 杯子握在眉心,茶水顺着他的手臂流下。

“师傅……”他轻声低喃出声。

“修贤……修贤……”

李衍放下杯子,抄过旁边的手帕擦干手臂。

“大姐姐,在呢。”

李纨听到推开门。

“一回来就得知你将自个关在屋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了?”

李衍摇摇头,道:“两皇对我委以重任,我需要好好想想如何才不负两皇对我的看重。”

李纨打量着李衍的神情,也不像是撒谎。

“吓人一跳,我倒是以为你在宫里受了气。”

李衍不禁笑道:“怎么会?”

李纨点点头:“午膳的时间到了,莫呆在屋子里了。”

李衍站起身来,走到李纨身边,低声问道:“大家都认为死了的人,有没有一天会重新出现人的面前?”

李纨一愣,随后关心道:“怎么了?”

李衍见状,撇过头去:“没事,姐,将我刚才那莫名其妙的话忘了吧!”

李纨叹声道:“你也说大家都认为,并不是都证实。”

李衍眼睛蓦地明亮起来。

李纨拉过李衍的手臂向外走。

李衍一开始还需要李纨费力,后来李衍走得轻快起来。

大都数有心事有疑惑的时候,走路是沉重的,但是一旦想清楚了,那么步子会轻快两倍。

姐弟侄儿三人沉默用着膳。

李衍将自己在京的官职说了一会儿,李纨不懂朝事权利分配,不过品级还是能明白的。

正四品,已经比得上父亲了。又得知李衍要为太子讲学,她不由惊呼出声。

太子,未来的皇上,皇帝的半师,这名头可是了不得。

贾兰眼睛明亮极了,他是舅舅的弟子,如今太子也要听舅舅讲学,舅舅当真了不起了。

李衍道:“太子的年纪不小了,本身有太傅和众多讲师,传闻太子读书聪慧,想必再过一两年就出阁读书了。到时候,也不需要我这个半途出身的讲师。”

李纨笑道:“那也无妨,修贤既然教过太子,就是李家满楣荣耀,父亲知道了,也会感觉到高兴。”

李衍抱之一笑。

到了下午,李衍升职的事已经为京城各府所知。

当即就有邻居同僚送上贺礼,更有官员亲自上门道贺。

李衍自知京中等着抓他小辫子的人不少,于是查礼时非常小心,并登记在账,以后再行送回等重。

到了黄昏。

荣国府打发了轿子来接李纨、贾兰回府。

这一次难得贾府没有自大当起他的长辈为他操办宴席。

不过接李纨回去,也意味着李衍需要去拜访。

皇上和太子有了隔阂,李衍原本故作客气,这会儿子要真的客气起来。

太上皇终究站在太子一边的,虽然也用心不良,但是却比皇上要显得可靠。

从近些年消息来看,随着贾元春被封为九嫔修仪,贾家开始朝着皇上走近,不过到也没放弃太上皇,与剩下的四王二公抱成一团。

贾家固然是为自己留下好进退的路,可是有时候这墙头草更令人厌恶,尤其是对于皇上这种类型的人。

没有了秘密消息,也不知能不能保住一些荣华。

目送李纨和贾兰的轿队,队伍消失后,李衍还站在外边。

夜风吹过,李衍披散下的长发吹到脸上,让人生出一种萧瑟之感。

这时候,马蹄声响起,在黑夜中显得格外响亮。

“圣旨到。”

李衍快速整理衣冠,焚香贡案后跪迎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吏部郎中李衍温良敦厚、品貌出众,文武卓然,今有承恩公嫡女萧氏宜秀,秀毓名门、贤良温惠。佳儿佳妇,天造地设,特予以六月十二吉日成婚。钦此!”

“微臣谢主隆恩。”

双手捧着圣旨,缓缓起身。

“恭喜了,李大人。”

李衍微微点头,安伯很有眼色的递了几个红包过去。

宣旨太监掂量红包的重量,笑得越发开心。

打发人离去后,李衍带着圣旨进了书房。

打开玉匣子,看着里面躺着的圣旨,李衍不知为何竟然开心不起来。

他早就知道他要成亲了,也早知道自己未来的妻子是什么样的,更知道自己未来的妻子对自己一心一意,他已经比起无数人要来得幸运。

将盒子盖紧,他也是有家有室的人了,他要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来,不管他对妻子是什么样的感情。

李衍哑然一笑,说到底,他是得了婚前恐惧症了。

第二日,李衍第一次以吏部郎中的身份入朝。

吏部郎中在金殿中是没有他的位置,他和众多的官员在殿外站列,这倒是最靠前的地方。

朝事一如常,辰时散了,各大官员回了各部。

以李衍的官职本应该去吏部熟悉事物的,可是却被太子的人叫走。

留下吏部等人思虑着如何对待这个新来的同僚。

东宫。

刘u已经坐在书案前等候。

这番态度,令为师者大生好感。太子上学,师更尊弟子,太子迟来无人敢非议,称等君天经地义。太子能早早等候,便会多好学之名。

一般而言,除了少傅就是德高望重的老学士,太子需要给些面子。

其余诸如李衍的讲师,是不需要这么客气的。

今日太子提前进学,以后李衍在太子众多的讲师中地位会有所提升。

李衍给他请安,刘u指了指位置,道:“坐吧!”

李衍轻轻点头。

座上很软,让李衍在朝堂外站了一个时辰只觉得舒服无比。

“孤已经和皇祖父、父皇说好,每日下朝后第一个时辰由你讲学。”

李衍看着自己书案上重叠的书。四书五经、政治军事,还有各种史书。

“臣听闻,由向少傅为殿下讲授为君之道,诸学士讲政,钟学士讲儒家……赵学士讲法?”

刘u点点头。

李衍想着太子各方面都有老师,到也为难。

李衍现在是讲师,不是以前刘u拖着他指着章节让他讲授,所以李衍必须要拿出个讲学章程。

想了些许时候,道:“殿下,臣为你讲史如何?”虽有讲史的学士,不过史书何其多,那学士哪里都能讲完。而且,李衍打听过,讲史的张学士告假,大夫说需要为他母亲准备后事,想来张学士也需要丁忧三年。

这张学士叫张初晖与李衍也是有旧的,正是李衍考中举人时的座师,也是与贾家断了姻亲关系的贾琏母家。

刘u点点头,对于他来说,什么东西都学得差不多,剩下的自己学习慢慢参悟而已。

现在,他已经不常招讲学学士给他上课了。

他想李衍每日报到,其实也是想每日多见几回,多一些独自相处的美好日子。

于是,刘u指了指旁边的《资治通鉴》。

问道:“李学士如何看待此书?”

李衍翻开几页,道:“司马温公《通鉴》,天地一大文。结构之宏伟,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

刘u有些意外,他以为李衍这等傲学之士虽然会推崇前人,却也不会说得这般神圣。

“殿下,今日就从汉纪开始。”

刘u问道:“为什么从汉开始?汉之前也有周与秦。”

李衍道:“周与秦可做考虑,然汉与本朝最为相近。”

刘u目光闪了闪,汉吗?

李衍丝毫未曾察觉,很是认真的给刘u讲楚汉之争。

项羽此人虽英雄了得,刘邦做人不堪,可是他得承认“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句话。

刘u听得异彩连连,因为李衍讲学非常道。

而是先介绍楚汉之争,然后将人代入败者一方,让他慢慢分析,再慢慢谋取胜利。

这样一来,更能让刘u深刻了解汉,甚至开阔了他的思维,锻炼了他的心智和他的能力,还有……帝王心术。

一堂课下来,李衍说得口干舌燥。

比起两年前,他只需要回答刘u的疑问来,这有着很大的不同。

刘u完全沉浸在书海里。

李衍微微抬眼,原来,门边的太上皇不知听了多久。

似乎注意到李衍的发觉,他打了个制止的手势,然后走了。

李衍一直想着太上皇那饱含深意的目光,让他凭空生出不安来。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