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78.78.化解

本来不想设置防盗的, 无奈为之,防盗时间过后,即可看到正常内容  李果急忙过去,让赵启谟张嘴,他仔细察看, 发现是挨死鲸鱼那拳,导致牙齿磕破唇而流血,还好口子不大。

“没事。”赵启谟拉开李果摸他脸的手。

“赵启谟,你别得意, 学规里明文禁止生徒斗殴, 以身触犯的人会怎样?小孙,你来背背。”

王鲸狞笑着,潘猴过来要搀扶他,被他甩手拒绝。

听到学规,小孙脸立即刷白, 他打架前, 早将学规抛在脑后。

学规有言, 但凡生徒斗殴(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行扑挞之法(打一顿),并令学置长报知家长。

王鲸被赶出县学已有老长一段时间,他对学规记得这么清楚, 正是因为他之前频繁触犯。

赵启谟感觉有人抓了下他的手, 转头看是李果, 李果一脸担忧。赵启谟倒是很淡然, 他打架前就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你们等着受罚吧。”

王鲸说时,用手指点着孙齐民和赵启谟。

“我看未必。”

一个清冷的声音响起,是女声。正是之前陪伴舞姬的小公子,居然是扮男装,实为女子。因为个头比较高,又无女儿家娇羞之态,不开口的话,真是雌雄莫辨。

“斗殴是一回事,惩戒乡霸恶棍是另一回事,只要说明缘由,学官不至于善恶不分。”

女子话语一落,番娃唾地,似乎十分鄙夷。

瓦肆男女混杂,在场围观的就有不少女人,不过都是平民。这位扮男装的女子,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气质言谈不俗,想来有点来头。

“老子说话,你个不男不女的妖人,出来插什么嘴,丢人现眼。”

王鲸恼怒,他向来欺软怕硬,何况面对的是个女人。

“你嘴巴放干净点。”

孙齐民最见不惯侮辱女人,再说这位女子说的话,不无道理,见识不比男子差。

“元夜出行,女装多有不便,不得已为之,我无意冒犯众人。”

遭受辱骂,女子不卑不亢。

“我不过是都巡检的家眷,在你这位大海商的公子哥面前,确实没什么说话的地儿。”

女子说时,嘴角微微勾起,明显是个嘲讽。

女子的言谈举止,莫名让孙齐民觉得喜爱,孙齐民不住点头。

都巡检,官是不大,但却是负责海面巡察的头子,手里还有兵。

王鲸咋舌,悻悻起身,招呼番娃和猴潘走人。

商不如官,商不如官,忍了。

“启谟,死鲸鱼怎么走了?”

李果不解,问启谟。

“你知道都巡检是干么的吗?”

启谟微笑,心里对这位陌生女子萌生几分赏识。

李果摇头,他一个平头百姓,哪里知道这些官职。

“负责沿海巡视,王家是海商,都巡检要是有意刁难,说他家海船藏海寇,贩私盐,诸如此类,那可是相当麻烦。”

启谟不大相信这位女子就是都巡检之女,可能是用此吓唬王鲸。

舞姬过来答谢,孙齐民说不必,李果只是傻笑。

此时四周围观的人,陆续散去,他们就是来看打架斗殴,既然城东霸王走了,他们自然也就四散,该干么干么去。

“谢谢姐姐,出手相助。”

舞姬对这位侠义的女子,在茶楼出手相助,十分感激。

“不必客气。”

女子辞行,和“书童”,其实是女婢,结伴离去,很快消失于人群。

打过一架,孙齐民对瓦肆的兴趣大减,心里担虑着明日被王鲸一纸状告到县学里,再兼之身上有伤,出了瓦肆,小孙和赵启谟、李果辞别。

目送小孙和阿荷离去,赵启谟、李果,罄哥三人,便也离开了城东,返回衙外街。

也就在衙外街,李果认出前面执灯行走的两人,正是之前扮装女子和她的女婢。

“启谟,是她们。”

李果扯启谟袖子,惊诧想着,她们居然也住在这里。

“且留步。”

赵启谟追上。

女子驻足,也认出是在瓦肆相遇的那伙人,说着:“赵公子有何事?”她竟然认识赵启谟。

“你何以知晓我?”

女子笑着,用手指着李果,说:“我还知晓他唤果贼儿。”

此时,赵启谟已隐隐猜测到,这位女子恐怕也是位邻居,只是处于深闺之中,他们不曾逢面。

“我是林家女,名唤瑾娘,家与静公宅相邻,往日曾在窗内见过你们。”

瑾娘解除赵启谟的疑惑后,不再多话,和女婢离去。

留下赵启谟和李果面面相觑。

“启谟,要是死鲸鱼真的告到县学里,你怎么办?”

将赵启谟送至西灰门门口,李果问启谟。

“没事,我顶多挨家父训斥、再禁足几天,就是小孙有些吃亏。”

赵启谟在县学里是著名的学霸,毫无疑问,老师们都喜欢他,也十分赏识他,他不会被体罚。至于小孙,因为平日成绩就差,小过错记下不少,恐怕难逃惩罚。

“那我和你过去,跟赵提举求情,告诉他,你是为帮我才和死鲸鱼打架。”

李果心里不忍赵启谟因此受罚、被骂。

“不必,你回去吧。”

赵启谟话别,走进衙坊,回头见李果还站在门口。

“快回去。”

赵启谟挥手。

瑾娘十五岁,比赵启谟大一岁。

衙坊的居民大多是官眷,也有小部分不是,属于富人。林家便是富人。元夜,贵家妇人闺女,都会出游看灯,瑾娘因为没有家人陪伴出门,才扮了男装,带上婢女出去。

林爹三年前亡故,瑾娘的母亲是位刚毅的女子,接手亡夫的生意——林家在落玑街有家真珠铺,并抚养瑾娘及一位年幼的儿子。

随着年纪增长,瑾娘体现出和其他深闺女子不同的一面,她对外界十分好奇,胆大敢为。趁着月色,装扮的遮掩,瑾娘不只经常去城东,甚至瓦肆也去过不只一次。

这个十五岁的女孩,惊世骇俗,缺乏管教,见多识广,不亚男子。

年幼时,被关在院中,瑾娘的乐趣是荡秋千。能荡得老高,仿佛要飞上天那边。她喜欢荡秋千的感觉,惊险且逍遥。

对于女红,瑾娘毫无兴趣,她倒是喜欢看唐人传奇,喜欢听人说书,这也是她会去瓦肆游荡的缘由之一。

白日在家,瑾娘透过二楼闺房窗户,望向外界,能看到静公宅的门口。她数次见过赵启谟和李果。

仆人最喜欢说邻里的闲话,由此她也知道赵启谟是赵提举的儿子,而李果是衙外街一个很调皮捣蛋的穷孩子。

一个官员之子,一个贫民之子,和睦相处,成为友人,这让她觉得十分有趣。

市用于做生意,坊为居民区。本朝解除市坊阻隔,商铺开遍居民区,唯有那桓墙,还保留着。

西灰门直通衙外街,衙外街的住户都是平头百姓,日子大抵还过得去,就挨着桓墙住的李二昆家最为贫困。

李二昆是个水手,两年前跟随海船出航,再没有音讯,没音讯的水手很多,大抵都是死了。航海极其危险,狂风暴雨,迷途触礁,人船并沉;也有那遭遇海寇的,活活捆系丢大海喂鱼。汪洋中,无人知晓,音讯不达。

李妻阿匀独自抚养两个孩子,一个十岁,男孩,叫李果;一个二岁不到,女娃,唤果妹。

秋日的清晨,一行队伍浩浩荡荡穿过衙外街前往西灰门,开路的官差皂衣齐整,官差后是位骑高头骏马的男子,男子四十岁光景,白面美须,是位燕闲装束的官员。在官员后面跟着一顶轿子,轿子遮帘严实,里边是位女眷。轿子右侧紧随位十一二岁光景的男孩,男孩明眸皓齿,仪貌出众。他脖子上挂着串珠金坠项饰,及肩的发用红发须系结,是位贵气的小公子。男孩跨下骑匹雪白的小马驹,马具鲜彩,悬挂铃铛,一路叮铃,十分惹目。围观群众众多,熙熙攘攘,男孩似乎很厌烦,他眉目间的稚气未消,却一脸矜傲。在轿子后,还有七八位仆役,有女有男,有挑担的,有提盒的,肩上都挂着包裹,风尘仆仆。

李果挤进人群里观看,他个头矮小,四肢灵活。李果头上扎两个羊角,手腕上用红绳系着一枚花钱。已经入秋,他还穿着一件宽大的短袖背搭,露出大半的手臂。这个贫困人家的孩子,小胳膊小腿,皮肤白皙,眉眼如画。

小公子骑着白马从李果身边穿过,李果看得目不转睛,他的注意力全被那匹小马驹勾引去,倒是没看清马上人的模样。

马蹄溅起的泥土撒在李果脚上,李果蹲下身,脱下一只破草鞋,用鞋底擦蹭。等他再抬头起身,小马驹已走远,只能看到稀稀拉拉的几位仆役。

衙坊又入住位携家带眷的官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位官人从京城前来,分派到提举常平司任职,是位茶盐提举。

茶盐提举及其家属入住的房子,正是李二昆家斜对面那栋空置的大宅院,当地人习惯称这座大宅院为静公宅,静公大概是宅子第一任主人的敬称。

静公宅和李家之间只隔堵桓墙,两家挨得很近很近。近到两座宅子二楼窗户对望,相距不足二尺。

以往,这座宅院住着提学官人,自提学官人搬走后,空置有一年之久。

人走寂寥,院中树木便也就寂寥的生长,不误花期,不误果期。

静公宅院子种满花草,在挨近李家的角落,有一棵梨树,尤其高大,什么年代种下不可追溯,新主人入住,正是硕果累累的时候。

在梨花飞舞如雪的季节,李果就已惦记上这棵梨树,对于静公宅,突然来位新主人,李果扼腕。

李家已经是赤贫家庭,李二昆了无音讯,李家断掉生活来源,依靠李妻阿匀给人洗衣,帮衬赚几个买粮钱。家里往往吃了上顿没下顿。李果是个机灵,不安分的男孩,城郊瓜农的瓜熟,他会去摘瓜,花农的花圃的荷花芍药盛开,他会去摘花;城东海港的渔船靠岸,他会去捡渔民网里抖出的杂鱼,衙坊后菜市场休市,他会去跟菜商讨要两根枯萎的萝卜或者一颗芋头。

但凡是能吃的,他都很热衷,如果还能卖点小钱,那再好不过。

也就不难理解,从静公宅的梨树开花,他就惦记上了。

李家一日一炊,日不再炊。吃过一日唯一一餐,可能是萝卜煮米汤或者野菜烙饼,也可能是清水蒸芋头,李果舔舔手指,回味着食物的美味,又开始出门转悠。

转来转去,他站在城墙下,仰望着静公宅种的那棵梨树。

梨子瞧着还有些青涩,假以时日,定是多汁甜美,擦擦口水,李果往城东港口跑去。他一个小孩儿,又没人管教,终日无所事事,不过是闲逛。

果妹呢,阿匀绑在身后,这娃特别瘦弱,无论做什么活,阿匀都带在身边。

再大些,就可以让李果带了,当然得是能养大,要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没钱医她。

十多日后,静公宅的梨子成熟,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李果搬来木梯爬上自家二楼。

李家的房子又窄又小,还歪歪斜斜,营建时用料低劣,勉强也撑过三代人,就是每年海港刮来台风,会在风雨中颤颤巍巍,仿佛要寿终正寝。

李家二楼就是一个阁楼,在前年和大前年的台风中饱受摧残,已经不能住人,成为杂物间。

李果推开陶缸破箱,爬到木窗窗棂,拿起木条,将木窗支起,那窗子残破,悬在半空,摇摇欲坠。

将身子探出窗外,李果用眼睛测量自家窗子桓墙的距离,对小孩的李果而言,距离有和桓墙的距离,对小孩而言有点远。但是小孩子身手灵活,李果弓身往窗外一跃,安稳落在桓墙上,简直毫不费劲。

大白日的,李果没敢干这种逾墙的事。但晚上嘛,趁着夜色,偷偷摸摸的,满载而归,岂不美哉。

夜晚,趁娘入睡,李果在腰间绑一个小篮子,他从阁楼窗户跳到桓墙,再沿着桓墙行走,来到靠近梨树的位置。梨树远比桓墙高大,几根枝叶蹿出桓墙,踩在桓墙上,采摘梨子十分便捷。

摘下一颗,在衣服上擦擦,急忙三五口吃完。夜幕下,也没人会注意到桓墙上头有个小人。

迅速摘满一篮,约莫十一二个,李果原路返回。跳回自家窗户时,余光瞅见静公宅二楼房间突然灯火如昼,李果机智的趴在地上,扑了一脸灰尘。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