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251、第二百五一章

随侍帝王身边的小太监名为魏珠, 年纪与玉柱等同,腿脚快,手脚麻利, 最难得的是他极会看眼色。

梁九功尝尝伴随帝王身边, 小太监魏珠就默默无闻地打杂跑腿儿, 慢慢的,得了梁九功的提拔,就成了掌管一处的大太监。

在这紫禁城中, 太监做到顶天了, 那就是梁九功那样的吧?

深受帝王信任, 太监之中最大的总管, 管着皇宫里所有的太监, 魏珠偶尔也在想,待梁公公年老, 总有他们那些年轻人的用武之地了吧?

再熬一些年,多做点事, 说不定就能混得与梁公公一样风光呢?

老前辈们都说,梁九功手里的金色拂尘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手中捧着拂尘, 感觉人走路都脚步生风。

也因此,当康熙命乾清宫中所有大太监人手一把拂尘时,魏珠受宠若惊。

他跟着梁公公混了些年, 如今拿到手的是银制的拂尘哩!

这会儿魏珠接了任务匆匆来找太子殿下,手中就拿着银制的拂尘。

他到达户部外,还未进入其中,就听见了陈廷敬的抗拒之声:“太子殿下,使不得!”

“孤觉得可以, 陈大人,您就别挣扎了吧!”

“不,不可以……”

魏珠好奇地朝里望去,只见陈大人双手死死抱着账本,拒绝着太子的靠近,那坚贞不屈的模样,像极了被土匪看中的良家娘子。

户部其他官员分成了两派,一部分人苦口婆心地劝他:“陈尚书,翻账是好事儿,盈利了多少若是以太子殿下所提到的表格、量表图形等方式来重写,可一目了然。”

另一部分人则劝说太子:“殿下您就放过陈大人吧,皇上都说了,国库之中多余的银两将为打仗做准备,就算外洋贸易盈利再多,陈大人也不会通融的。”

太子万分委屈道:“孤没有说要用钱,孤只是说看看赚了多少钱罢了,用得着像防贼似的防孤吗?不管怎么说,孤也是在户部挂职的。”

陈廷敬誓死不从:“让您知道多少账目那还得了?”

太子他定会在皇上的底线之上跳舞,愣是将最后可以利用的钱都给花出去。

“国库之余财非同小可,事关大清国未来发展,皇上说了,要留有余地,方能应对之后会出现的意外。”

要让太子知道还剩下多少,接下去一道又一道方案往内阁、皇上案前一滩,就连陈廷敬自己都不确定看了能不能控制自己不心动。

万一皇上把持不住,去畅想未来建设后的新蓝图,朝臣因诱惑太大急功近利怎么办?

皇上说,朝中需要一个清醒的人来面对太子殿下给出的诱惑。当皇上自己都深陷其中时,需要有人跳出来提醒他们,让他醒悟过来自己是否做得太过急切。

康熙:那个人,非爱卿莫属啊!

陈廷敬面临的压力不是一般大,他还有理想抱负未能实现,哪里能像沙澄那样直接请辞?

有时候,陈廷敬真相平调去其他部院做事,再也不想待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了!

魏珠的到来解救了陈廷敬,若他再晚来一步,或许就能看见陈大人被逼进墙角恼羞成怒。

太子遗憾地放弃了与陈大人说道理,一步三回头地对陈廷敬道:“汗阿玛叫孤过去,那正好,孤这就去问汗阿玛要圣旨,有汗阿玛的命令,陈大人不会再拒绝了吧?”

陈廷敬横眉冷目,色厉内茬:“那也要您求皇上要到圣旨了才行!”

他紧紧抱着几册账本,就像是老鹰抓小鸡中死死护着小鸡的老母鸡。

这账本,户部侍郎们都看过,经手了不少官员,里面记录的是外洋贸易的商税盈利,本不是什么需要保守的秘密。若非是陈廷敬率先发现,右侍郎蒋宏道差点将这账本送到太子手中。

太子遗憾走后,陈廷敬狠狠批评了蒋宏道的行为。

“我们做到现在的位置,管的是国库,是全大清的钱袋子,岂能因为私人关系,心软通融,就放弃了自己的底线?你这是与太子‘同流合污’了吗?!”

蒋宏道:“……”

其余官员窃窃私语:“太子殿下也不是恶人,要看账本也并非是为了作奸犯科。”

“嘘,少说两句,陈尚书近日被太子的奏本刺激成了惊弓之鸟。”

“皇上又给陈大人那样的任务,陈大人也很难做。”

怪只怪皇上自己不拒绝太子殿下,却让臣子来做“恶人”,陈大人夹在他们之中,可不得备受煎熬着,上方是冰水在浇,下方是火焰在烤。如何抵御来自太子殿下画大饼的诱惑,是他为官几十载以来面临的最大困难!

陈廷敬念叨着:“皇上说了,在确定打仗以前,任何需要耗费库银的大项目皆延后进行。”

胤礽跟着魏珠走,瞥了一眼他手中的拂尘,觉得那拂尘的式样略眼熟,怎么那么像汗阿玛揍他揍断的那把银拂尘?

“魏公公,你这拂尘?”

魏珠笑容满面道:“皇上为乾清宫中有职务的太监们都赏赐了拂尘,像奴才这样掌管一处的大太监,手中拿的就是银拂尘。”

胤礽感到头大:怎么感觉一夜之间,孤就被拂尘包围了?

【为了方便揍大朋友?】

不,不,他长大了,汗阿玛揍他,就等于在揍自己的脸面,以后谁都知道帝王棍棒底下教孝子,还不得在人后偷偷嘲笑汗阿玛。

所以,让大太监们也拿拂尘,是为了威慑他,要他时刻都崩住了,别再说两句话就跑了调。

另一边,温都尔格根等候不久,果真见皇太子匆匆赶来。

康熙对温都尔格根道:“京城的科学发展,皆是太子一手推动起来的,太子懂得天文地理,于格物一道也甚为精通,或许能解答哲布尊巴诸多疑惑。”

胤礽就这么被康熙丢给了哲布尊巴,与学识渊博的活佛大眼瞪小眼。

温都尔格根温声问道:“这显微镜由数枚凸起的琉璃镜形成,我素来知晓有远镜之说,可放大七百五十倍的差距,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胤礽为难道:“这就说来话长了,还需要提到光学原理。”

温都尔格根不会轻易退却,他坚定地认为这能观察到微小世界的显微镜是盘古开天辟地般厉害的发明,足以改变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

他有足够的耐心去探寻更深一层的奥秘,这对于修行来说具有巨大帮助:“殿下请说。”

胤礽清了清嗓子,正襟危坐道:“显微镜本质上是由凸透镜组合形成,利用其聚焦不同而达成凸透镜套凸透镜的效果,比如较远的物镜可放大一百倍,而另一接近人眼的目镜可放大七倍,那么组合作用之下,获得乘积,便是总放大倍数……”

他越是说,哲布尊巴就越糊涂,康熙见状,眼中笑意更深。

显微镜的原理涉及到了光学与数学,而这两项学问,正是他学会的。

他见太子复述之下将哲布尊巴说的一脸迷茫,顿时就明白恐怕智慧如哲布尊巴,脑子也还未转过弯来。

康熙心中油然而生一种骄傲与优越感:朕之太子聪慧博学。原来睿智如哲布尊巴,亦有被难道的时候。

他不禁感叹道:科学可真是神秘又令人着迷的东西,还好朕足够开明,支持保成设立了大清研究所。

一直身处京城或许并不觉得这些一年一年产生的变化有多么惊人,等放眼深处内陆游牧部落,骤然觉得他们的管理方式是那么原始与落后。

要教哲布尊巴光学与数学,当然还是去实地教学更能令人理解。

胤礽将他带去了大清皇家研究所,从光学基础开始讲述,将显微镜的原理说得透透的。

胤礽:说实话,与活佛谈论科学,是一件很新奇的事儿。

哲布尊巴显然对研究所的各项发明极有兴趣,粮种研究,牲畜研究,还有化肥研究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更有改变人们生活的抽水茅厕、橡胶雨鞋……

他还亲自穿上了雨鞋,尝试在泥地里行走。

应对下雨天,除去有雨鞋,还有雨披、雨伞,马车之上也裹上了橡胶用以防震。

如今研究所又设立了新的项目,叫做“羊奶/牛奶除菌保鲜之法”。

这一切还要归功于大清新引入了荷斯坦奶牛,与黄牛结合后产生了产乳量丰富的大清本土乳牛。这些乳牛奶率先从牧场供应给周边地区售卖,有了显微镜,可以看到新鲜牛奶之中的菌,研究所发现,若是采取高温煮沸之法,牛乳之菌可减少许多。

哲布尊巴津津有味参观,并有机会品尝了一杯名叫巧克力牛奶的食物。

次日,胤礽又与他约好带他去参观大清医学研究中心。

医学研究中心有解剖室,还有从古至今可搜集到的所有医学书籍。

从解剖学开始理解,又加深了生物知识,摆在哲布尊巴面前的是一扇崭新的新世界大门!

自从帝王在朝中与众位臣子商议下治理喀尔喀蒙古的策略后,众臣为如何与其互市贸易,加深联系而想出了各种办法。

有的说买牛羊,卖给他们衣裳,又有的说卖瓷器与琉璃。

这些都一一被帝王否决了。

只卖衣裳买牛羊显然是不够的,瓷器与琉璃?在大草原这些都不是必需品,不过是观赏的玩意,外洋人将他们当做宝物,蒙古人对此需求却不是很大。

康熙正为此而挂心烦恼,没料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哲布尊巴自己提出了想要与大清互市贸易之事。

显微镜等先进之物购买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希望大清派遣人去喀尔喀蒙古搞发展!

不是派遣和亲公主,而是期待懂得先进知识的文人与大夫前去那边,教导他们的子民祛除蒙昧,学会科学。他打算在家乡创办学堂、建立医馆!

喀尔喀蒙古的蒙古大夫素来有恶名,是因蒙古大夫们下手太重,用药凶猛,若真是重疾,治死了也有可能。大清皇宫里也有蒙古大夫,那是骨伤治疗的好手,只是因蒙古大夫名声不佳,很少有人敢叫他出诊。

哲布尊巴提到:“草原盛产牛羊马,羊毛应有尽有,可以进行互市交换。”

蒙古想要从无至有建立学堂与医馆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一旦有了学堂、医馆,就会在当地形成一系列的效应,比如诞生市场,诞生城池……

这些游牧在外的牧民们会将子孙们送往学堂,在受伤或生病时会聚集来医馆。

他们会从彻底松散的游离状态,逐步转变为有聚集中心地游离在外,不管他们游牧到多远的地方,最终还是会向着有学堂,有医馆的地方凝聚而来。

康熙往深处一想,已然想到了这么多,更别提更深层次的影响与掌控了。

帝王一想到喀尔喀蒙古会彻底归顺,大清版图在自己的手中稳固到全盛,心头一片火热,在哲布尊巴的请求下脱口而出:“令礼部选择去往蒙古的人员名单,建学堂与医馆,拨款……”

“皇上!——”陈廷敬脱口而出,站出列来:“皇上,建学堂与医馆非一朝一夕,喀尔喀那么大,建多少才合适?国库拨款不可轻易许诺啊!”

康熙话茬一顿,立即闭上了嘴巴。

他伤脑筋地扶额:一边是可以治理管理好蒙古的途径,一边是紧巴巴的国库,可太令朕为难了。

他看向了事不关己的太子,太子眼睛一亮,朗声道:“汗阿玛,儿臣也有话要说!”

“喀尔喀蒙古放牧所得羊毛多到数不完,若是互市,于大清而言是好事,儿臣准备了一份纺织业兴盛计划……”

陈廷敬闻言,眼前顿时一黑。

皇上,微臣扛不住了!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