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183章 战争结束

新来的岳副镇长大约三十岁,高中学历, 接触了几天, 发现是个性格谦和的人, 和大家相处得不错。

穆子期见状,心下稍稍一松,觉得自己的运气不错, 新来的人不是个乱搅合的人,起码目前大家看起来是团结的, 大家能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八月上旬, 他收到了夏国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三天后, 他头上的“代理”两字也被取消了。

“真是郁闷, 我怎么觉得咱们稀里糊涂就毕业了呢?”饭馆里,严日初吐糟道,“三年时间在外面, 看书就靠咱们自个,最多是通过书信和老师们交流,就这样,咱们就毕业了?比起前几届的师兄, 咱们的学识会不会变差?”他有些担忧。

穆子期喝下半碗鱼汤, 嗯,不错, 就是鱼腥味还是重了点, 煮汤的手艺没有奶奶和圆圆好。

“难道你想说自己是残次品?”见对面的严日初还在等待自己的回答, 他就反问了一句。

“什么残次品?咱们又不是工厂里的货物!”严日初很是不满,瞪着他,“我是认真的。”

“难道你对自己没有信心吗?人的一生这么长,你的学识积累不能只靠大学那四年,就算毕业了,咱们也可以继续看书学习,而且就算读完大学四年,实际上在学校也只会待三年,最后一年也和现在一样是实习。”穆子期是真的这么想,当然,可能这是他第二次上大学的缘故。

严日初垂下眼睑,思忖了一会,觉得有理,抬眼见穆子期怡然自得吃着饭菜的样子,又忍不住想找茬:“这么辣的菜你也能吃下去?”

他小时候在琼海岛住,少年时期跟着长辈来到广南省,一直是不吃辣的。来到相省后,受当地的影响,能慢慢吃点辣味的食物,但太辣的还是受不了,此刻见穆子期无视汤汁上那红彤彤的颜色,吃起来津津有味,就有些疑惑了。

就算是他一向喜欢尝试美食,可这样的辣味他还是没能接受。

“这家店子的酸菜鱼做得最好吃,至于辣?”穆子期笑了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先前在湖省那边出生,那边也有辣椒,当地人很喜欢吃。”

算了,他不说了。严日初看着酸菜上漂浮着的辣椒油,赶紧转移话题:“子期,你说咱们真的就在这里待下去了?你不想回广南省?”他原先以为自己毕业后就能结束实习回到老家,没想到上头就这样让他们在这里做下去。

不是说相省不好,这里的机会更大,就像他自己,如果乐意的话,现在就能调去府城工作,只是他想在县里拿到一个级别再走,这才拖下来。

可他心底还是有些不乐意,因为这里离家太远了,每年的假期就只有差不多一个月。离得远,家里发生什么事他都不能及时赶回去。至于让家里人跟来这里居住?他爹还有工作呢,肯定不同意。

“应该会继续待一段时间,至于持续时间多久就不知道了。”穆子期理解他的苦恼,他自己也想过这个问题,“你看报纸了吧?我看这场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到时战后管理,照样需要人,如今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都投入到这新占领的六个省里,管理人才一直是缺乏的,上头不会轻易让咱们回去,除非找关系,你才能回到熟悉的地方。”

老叶氏的年纪一天比一天大了,就算有弟弟妹妹在身边照顾,穆子期还是会想她。去年春节他回明州府时,老叶氏曾经私底下表示过可以跟他在这边生活一段时间,是他觉得目前的条件太简陋,不想她受苦,这才劝下了。

估计等穆圆圆出嫁,穆子安初中毕业去读师范学院,老叶氏就要和他在一起生活了,所以他左思右想,还是决定这几年干活再努力一些,希望职位能更高一点,好给老叶氏更好的晚年生活。

“看来是没指望了。”严日初想到自家的二叔,是有点权力,可跨省调动,他还无能为力。

“那我和圆圆什么时候能成亲啊?”他小声哀嚎,眼睛一直盯着穆子期,期间的情绪不言而喻。

穆子期翻翻白眼:“这我可不管,你先让圆圆同意才行,我说了不作数。”

“怎么可能不作数?圆圆最听你的话。”说到这里,严日初就有些妒忌了,原先他不以为然,还觉得妹妹听哥哥的话是正常的,可现在妹妹是自己未来的妻子,他怎么看原来的大舅哥怎么不顺眼。

话说回来,不应该是他这个未来的夫婿最重要吗?上次他试探性地写信回去,想明年成亲,圆圆竟然还说再想想,他好说歹说,这才把亲事先定下来,决定年底定亲,成亲再两家商量。

“主要是圆圆不想女学,她还想教书,如果平福县有女学,我相信她一定肯来。”严日初可不想婚后两地分居。

穆子期觉得有理,两人又说了一通,倒是对目前的形势看得更清楚了。在大浪潮中,他们都是小卒子,有时候只能随波逐流了。

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再一次,这句话他理解得很深刻。

等到休息日,挨着中秋节,他有三天假期,穆子期就赶去府城看唐昕,两人在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节日。当然,如果没有方教授在旁边就好了。

“方教授是不是以为我想做坏事啊?我一说约你出去赏月和赏烟花,她就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穆子期很是苦恼,“她对我太不放心了!咱们可是正经的未婚夫妻!”

唐昕掩嘴一笑,眼睛弯了弯:“都怪这月色太美。”怕我们情不自禁。

这最后一句话她没有说出来。

穆子期心知肚明,不由得感叹这时代再怎么发展,风气再怎么开放,对男女之间的交往还是很严苛的。像他,和唐昕确定关系,定亲后,两人也不能单独在一起很久,最多能私下拉拉小手,至于前世情侣间常有的亲密行为,那是想都不用想的。

“好吧,方教授是个好人。”穆子期叹了口气,试探性地问起,“昕儿,咱们什么时候成亲啊?”这两天他们走到哪里都有人看着,好不容易,今晚他终于抓住机会,趁着送唐昕回寝室的路上,两人终于能私下相处了。

唐昕抬头望了望夜空下又大又圆的明月,又瞥了他一眼,这才低声道:“前些天刚收到我哥哥的来信,他快能回来了。”

穆子期一听,大喜,随即反应过来:“战争真的结束了?”虽说他们暗地里一直在讨论,从种种迹象中能分析出战争快结束,可那到底只是民间传言,当不得真。

唐昕点点头:“川省那场关键的战役打赢了,剩下的自然是平推过去。”

“原来朝廷的目的真的是划江而治,而不是一鼓作气推到大金的都城。”这下子,穆子期不知是喜还是忧了,“我们大夏在发展,大金不会干看着,不会原地踏步,他们也一定会想法设法增强国力,双方迟早会有一战,就是不知那一场大战什么时候来到了。”

“陛下和朝中大臣自会有考虑。”唐昕安慰道,“不管怎么说,这天下迟早是咱们的。”

穆子期点了点头,他当然不会对大夏的实力有所怀疑。要不是战争对后勤的压过大,国家储备的人才不够,他们推进的速度会更快。

在府城过完中秋节,吃过月饼后,穆子期和唐昕不舍地分别,孤零零地回到梅山镇。

安置陆陆续续出现的流民,调解纠纷,到乡下巡视,处理公务,应付上级检查……穆子期的日子按部就班,忙碌无比。唯一的好处是,安景然做了县里财政部的部长,他们镇申请资金时,速度会比以前快上那么几天。

见下雨时,镇上的泥路难走,镇衙就向县里申请一部分资金,在水泥厂低价买了水泥回来铺路。还有后面成立的两个村,他们的水利设施比东西两村落后,穆子期也组织人手去实施,这些都需要用到钱。

在他任内,穆子期带头厉行节约,剩下的办公费和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用于建设民生项目,一步步建设镇内的基础设施。

他重视农业,重视经济和教育,经过前面两年多的发展,他重点宣传青梅树、莲藕的种植,去县里请来农业方面的技术人才,举办各种培训班,让有意种养的农户前来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

事实上,上行下效,镇衙门的咸梅干、莲藕和鱼每年都能卖出不错的价钱,百姓早就看在眼里,所以宣传的效果非常不错,大家的积极性很高。

这是看得见的成果,大家自然乐意效仿。

穆子期见状,知道作为官府,能做的就是为农户找到销售渠道,在这方面,他早有准备,已经和几个商家商量好。

等到第二年春天,除了分给各村的山林和一些无法利用的深山老林,剩下的位置好和适宜种植的山坡都被私人承包下来,大家纷纷种上青梅树。至于池塘,开荒的人更是不少,大家干劲十足。

看到这热火朝天的场面,穆子期心底高兴。就在这时,持续了三年多的战争终于结束,大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目前将进入谈判阶段。

消息一出,举国欢庆,一时之间,到处都响起鞭炮声,人们兴高采烈地庆祝。

梅山镇虽然是个小镇,可这个大好的消息还是让穆子期等人喜笑颜开,二话不说,就买来鞭炮大放,还派人通知各村,在镇上举行□□活动。镇上的商户们还趁机降价出售商品,加上镇衙出钱请来的戏班子,倒是让这场热闹深入人心。

这天晚上,穆子期翻看账本时,当看到那一串串数字时,心底忍不住暗暗心疼。只是想到通过这一场庆祝活动,可以增加镇民们对大夏的向心力,就觉得钱没有白花。

就是这时,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进来!”穆子期应了一声。

门被推开了,进来的是许多才,他的手上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东西。

“你这是在做什么?”一般情况下,晚上许多才是不用跟在他身边的。

“镇长,给您端来的一碗豆腐花。”许多才把碗放在书桌上,这才笑眯眯回道,“刚做出来的,您瞧,还冒着热气呢。”

穆子期看着瓷碗里热气袅袅的乳白色豆腐,上面还撒有一层红糖,眉毛一挑,笑了:“这是街口那家做的豆腐花?”做豆腐的过程是辛苦的,他们晚上就会开始忙起来,第二天还会起得很早。

“是的。”许多才故作腼腆地笑了笑,“放心,我给钱了。”他知道穆子期的性格,自然不会白拿别人的东西,要知道作为镇长的贴身文书,镇里不知多少人羡慕他,他可不能犯错误,免得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咱们打赢了,这不,大家高兴得很,连这碗豆腐花都比往常便宜一文钱。”他说着又补充道,“我吃过了,嘿嘿,去年风调雨顺,黄豆的收成好,连做的豆腐都要比以前好吃。”

穆子期心里奇怪许多才的来意,面上却不显,把账册移开,就拿起碗里的小调羹吃起来。不得不说,在这个还残留着几分寒意的夜晚,吃下一碗热乎乎、口感鲜润滑嫩的豆腐花是一种享受,即便他很少吃夜宵。

许多才帮忙整理了下凌乱的书桌,当看到几本有关于学术的科学报刊时,他定睛看了看,发现还是看不懂,再一看旁边那本,是讲农业方面的,心里暗自佩服。

大家都说穆子期年纪轻轻就成为一镇之长,未来的前程是看得着的光明,私底下可能还不知会怎么高兴呢。可他这个贴身人知道,穆子期每天晚上都会看书,早上会起得很早。反正他看到过几次,不比做农活的村民迟,他早晨起来会打拳做操锻炼身体,有时候天气好还会跑出镇外去看看农田,镇上哪里脏哪里乱,哪户人家的关系如何,他比镇衙里的人都清楚。

对于穆子期这个上官,他是服气的。想到跟着安景然到财政部的小刘,他暗暗羡慕,这才是自己的目标啊。

穆子期很快就把这碗豆腐花吃完,他掏出手帕擦擦嘴,笑道:“这下可以说出来意了吧?”

许多才摸摸脑袋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还是说道:“我就想来问问,这次能有谁去管理学院培训?”他们这一批临时吏员进入镇衙,最多的超过三年了,可身份还是临时的。

以前就不说了,朝廷忙于打仗,这种小事没有想到,可现在战争结束了,他们这批人该何去何从?这不,今天公文刚下达,大家的心思就浮动起来。

在大夏朝,想得到正式的吏员编制是需要经过考核的,他自然会关心和紧张。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