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31章 云梦斋里谈生意2

“那这……”皇上只说了两个字,他盯着桌子上两支火光摇曳的蜡烛沉思着。他想的不是全天下百姓用蜡烛的场景,他想的是这大泽的皇宫内一天要用掉成百上千支蜡烛,就光这一个皇宫大内一年就得多少钱啊!

从皇宫大内便就可以简简单单联想到这整个大泽国境内多少官商豪绅之家,多少寺庙商铺当中都得点这蜡烛,那得是多少银钱呢?如若在推而及天下各国,那又得是多少银钱呢?

皇上坐在那龙榻之上随随便便简简单单一想,就发现光点这蜡烛省下的银钱就不计其数了,甚至能抵得上慕氏一年贩运北魏白蜡所获得的利润。其心下自是吃惊不已,心中不禁想若这些省下的银钱都归起大泽国库所有……

这边皇上正看着那火光摇曳的蜡烛不禁心下感叹惊诧,而那边见皇上默然沉思,慕磊又道:“皇上,关于这石蜡的生产,常夜专此呈上一份折子,其将石蜡的生产及带给我大泽的好处都极其详尽的写在了里面,请皇上阅览。”

常夜连忙将那计划书呈了上去。

郭四接过折子,正要递给皇上,慕磊又道:“这石蜡预计未来每年能带给我大泽四百万贯的进项。”

“四百万贯?”皇上听得震惊不已,就连一旁的大太监郭四也是听得眼睛都直了。

皇上刚刚随便想的是这蜡烛省下来的银钱也抵得了慕氏一年贩运白蜡的进项,而这进项也不过几十万贯而已,想着却告诉他有四百万贯,当真是吓了他一跳。

“正是。”慕磊道。

“怎么可能,我大泽国库一年的进项也才四百多万,你慕氏一年也不过上缴国库两百多万,如何这石蜡一项就能获利这许多?”皇上实在不太相信这个数字,边说边连忙从郭四手上一把抓过那折子来,打开来细细阅览。

这皇上也不知看过千千万万多少份折子,但是像常夜的这份倒是第一次见。

皇上只看了第一眼,不禁“嘶”的一声惊奇不已。

这折子的行文格式虽十分稀奇,却是看得层次分明,一目了然。对于那石蜡成本与收入的核算竟然还画有一张从未见过的表格,而这表格虽简单,却更是让人对这一年的进出看得清清楚楚,分外明了。

折子其实并不长,重点着墨在石蜡的优势,石蜡的投入与产出,以及石脂的国有化政策。皇上一个字不落的从头看完,然后又再一次仔仔细细地看了看折子中的那张表格。

“这全国官员若都要这般写折子,这要省了朕多少心力。不说别的,单说这折子的形式就让朕看的心悦不已。”皇上笑道,然后又将目光落在了那折子上的那张表格上,接着道,“当真一年能带来四五百万贯的进项?没有算错?”

“启禀皇上,这是根据北魏白蜡每年贩卖的数量进行反推出来的,而且考虑到石蜡的耐久度,在核算的时候已经打了折扣。如果真的能取代白蜡,一年四百万贯的进项当不会错。”常夜道。

“一年四百万贯,相当我大泽如今一年的国库进项呢!”皇上不禁看着那折子连声啧啧道,“如果真的可以实现,那我大泽一年就有八百多万贯的进项。如此,就一举超过了北魏成为仅次于东晋的第二大国了。”

“哎呦,那真是要提前恭喜皇上了!”郭四笑嘻嘻道。

皇上看了一眼郭四,然后轻轻合上手上的折子,又转头看着桌子上点着的两支蜡烛来。现在,已经能够明显看出两支蜡烛的差异来,那更白一些的已经明显矮了下去。

皇上盯着那两支蜡烛并没有说话,慕、常二人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皇上,”慕磊道,“常夜不但专呈了这石蜡生产的折子,连石脂炼化的生产工艺,以及将来这大规模的炼化作坊的生产管理也都拟定好了一应的规章制度。”

慕磊说着示意常夜递呈上生产工艺图和运营管理手册。

皇上接过这两样,打开来一看,自是再一次的惊叹不已。那流程图既简单明了,又十分详尽。那管理手册更是面面俱到,将一个大作坊的运营管理从头到尾说的清清楚楚。就算如皇上这样对民间俗务有极少经验的人,也是一看就能明明白白。

“这些都是你一个人写出来的?”皇上十分惊奇的看着常夜问道。

“是学生写的。”常夜道。

“慕先生没有提点一二?”皇上看着慕磊问道。

“回禀皇上,臣先前并不知道常夜在写这些,昨夜他将这些送过来给臣看,臣也是吓了一跳。不过,就算臣想提点他,我也是有心无力的。如此精妙的工艺图臣是从来都没见过的,而那管理手册中的诸多规定臣更是闻所未闻的,哪里能想的出来。”慕磊道。

皇上看着手上的手册点点头道:“的确,让你慕磊写个贩卖行商的手册当不是问题,可这生产工艺应不是你的强项。竟想不到,常夜你竟然还是个干实务生产的人才呢!”

“启禀皇上,学生擅长实务之学,对于舞文弄墨倒是不太敢兴趣。”常夜道。

皇上听得一愣,忙笑道:“哦?!可是你写的那些诗词也都是千古佳作呢!这当今天下也没几个人能比得过你了吧?”

“学生先前写那些词曲不过是为了换些银钱而已,这城东的炼化作坊也正是学生用那些词曲换的银钱建造的。”常夜道。

“写词曲来修建作坊,也真是难为你了。”皇上笑道。

“皇上,按照常夜的计划,接下来就可以一边将那石脂收归国有,一边进行大规模建造石脂炼化作坊了。如果一切顺利,清明之前便可以有第一批石蜡烛在敦煌城里贩卖了。入夏之前便可以将这石蜡烛铺遍我整个大泽的各处郡县,之后便可以贩运往东晋、西蜀,明年再贩至北魏。”慕磊道。

皇上听着慕磊的话并未有回话,而是将手中的手册轻轻放了下来,将手在桌子上的两个锦盒上轻轻拍了拍。

桌子上点着的两支蜡烛,现在已经更加的高低分明。那白些的蜡烛已经烧了大半,而另一支石蜡也不过烧了四分之一。皇上转头看了看两支蜡烛,想要说什么又没有说出来,只是看着摇曳的火光沉思着。

常夜见皇上默不作声,内心不禁有些焦急。他搞不清楚,如此这般好的买卖他皇帝老儿还在犹豫什么呢?

常夜悄悄瞥了一眼慕磊,慕磊也正好看向了他。

其实慕磊心中明白皇上的担心,他之前其实也和常夜说到过。但是他觉得在四百万贯进项面前,任何人都不会有丝毫的犹豫才对。可是,皇上却犹豫了。

“皇上是否有所担心?”慕磊轻轻道。

皇上将目光从蜡烛上收了回来,看了一眼慕磊和常夜,又再一次轻轻拿起桌子上的折子,然后翻开来浏览了一遍。

“四百万贯呢,等于是再生了一个大泽,任谁能不动心!”皇上似乎在自言自语道,“这石蜡烛行销天下各国,也就意味着北魏的白蜡烛就会被取代。而这白蜡烛一项对于北魏来说就是一两百万贯的进项,也就是说北魏从此就少了这么多银钱。”

皇上说完此话,将目光看向了慕磊和常夜。

常夜忽然明白了皇上的意思,这话和之前慕磊说过的石蜡烛必须和白蜡烛卖一样的价格是一个道理。

慕磊没有说话,他当然理解皇上此话的意思,但是他作为一个商人,哪怕是皇商,接下来也是无话可说的。不是没的说,而是不能说,作为一个商人,对于国家大事是不能进言的。这也是慕氏能够从一个小商贩成长为天下第一行商的原则,只言商,不干政。

而接下来的做与不做,一切都是桌子后面龙榻上的人应该考虑的事情。

皇上见慕、常二人并没有回话,其实他也没有指望他们说什么,他便又看了看那桌子上的蜡烛道:“这石蜡若真较为耐久,是这白蜡的两倍的确毫不夸张。”

“北魏武力强盛,连天下八十一郡独占近半的东晋都只能和他划江而治。而我北魏更是莫敢匹敌。若是石蜡烛取代了白蜡烛,等于是断了北魏的财路。那北魏岂可善罢甘休?”皇上不无忧虑道。

四百万贯一年的进项没有人会不动心,皇上自然也是眼馋不已,但是他作为一国之主想的必将更加深远。他担心北魏会借此入侵他大泽。

天下八十一郡,大泽不过十郡,人口不过区区一百二十万户。虽说每年的户均收入算是天下各国之中最富有的,但是毕竟国小人寡。若不是魏晋两国几十年前达成了相互制衡的条约,他大泽早就被北魏的黑铁甲攻入了潼关,旧都长安怕是早已不复存在。所谓守长、望安,自是永无实现之日。

可是眼睁睁看着到手的四百万贯的银钱不要,哪又是何等的痛苦,这可是等于让大泽的国力扩大了一倍,直接超过了北魏啊!

皇上不禁有些痛苦,他有些难于抉择,轻轻叹了口气,一会看看折子,一会看看手册,又不时看看慕、常二人,他希望能有人能够说出个两全其美的主意来。

可是慕磊沉默无语,继续坚守着他的底线。

常夜看着一时竟不知所措的皇上,想了想,道:“皇上,北魏虎视我大泽多年,早晚都会入侵。这石蜡烛是一个天赐良机,若我大泽把握住了,国力将会大盛,财力上也就一两年便能超过北魏。若善加利用累积起来的财力,三五年后整个大泽国的国力,甚至军力都将可以匹敌,乃至胜过北魏。届时,不是他北魏侵我,而是我伐北魏呢!”

常夜的话让一旁的慕磊已是惊出了一身冷汗,他真想上去捂住常夜的嘴,道一声:这军国大事岂是你我能够妄议的?

然而皇上却听得颇感兴趣,笑道:“就算是我大泽能够匹敌北魏,那也是三五年后的事情。若是北魏明年就来犯如何?”

“皇上,自古有利必有险,如同阴和阳,是相辅相成的。天下诸事,越是大利,其背后风险越大。我大泽若想长久摆脱北魏的威胁,必然要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常夜道。

皇上笑道:“大道理朕自然明白。魏晋几十年前达成了制衡的协议,因此几十年来各国也都是相安无事,北魏的威胁说无自是没人信,但是说有却也几十年未有战事发生。如若因我大泽朝廷切断了北魏的财路导致战事再起,岂不是因小失大。”

因小失大?常夜听得无语,心道这等于再生了个大泽国,让国家财力翻了一倍,这还是小事?但是,他知道他刚刚说的那几句大话等于是放屁,根本说服不了皇上下定决心。其实,皇上肯定是想要这四五百万贯的进项的,也想三五年后可以匹敌北魏,要不然也用不着如此犹豫。但是只有打消这一两年就会引起的北魏关注,才能让皇上下定这个决心。

“皇上,学生有一策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北魏的反弹。”常夜道。

皇上听得一喜,他早就盼着能有个让自己迈得过去的台阶下了,忙道:“你且说说。”

“这石蜡烛的生产如果完全与我大泽国朝廷无关,而是由民间的商人自行发明生产的。就算届时北魏发难,朝廷就道不知便好,大不了将作坊关了。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先前两年只将这石蜡烛贩运往东晋、西蜀,乃至西域诸国,不贩至北魏,从而进一步减轻北魏的反弹。”常夜道,“这民间百姓商人进行的正常的买卖生意,你情我愿,没人逼迫,且又没贩运至北魏。想必这北魏也不至于会做出大动干戈的事来,毕竟天下的百姓都看着呢,而且,魏晋不也相互制衡着么?”

其实,这常夜说的对策着实有些牵强。这时代,别的国家真想入侵,找到一个借口哪里会和你讲道理。但是,皇上等的就是这个下来的台阶。虽说他心里清楚的很,若是给北魏逮住了机会,北魏极有可能不会放过。但是,在这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万一能拖得过几年呢?就算再不济,将这些作坊关了就是,大不了再将蜡烛市场让给北魏。

皇上听得点点头道:“如此,倒是说的过去。这样,这石脂炼化、石蜡烛的生产就以你常夜的名义建造如何?”

常夜一听忙道:“一切听皇上的旨意。”

皇上想了想,又道:“朝廷既然什么也不知道,那也不便出面参与其中,这石脂的国有化朝廷也就不便出面了。另外,朝廷也不能派兵保护各处作坊和石脂产地,一切都由你们自行处理。”

常夜一听便有些傻了,这朝廷不出面,这生产根本就没法进行下去啊。石脂不国有化,那来源必然不稳定,而且价格也定然会上涨。不过,他转念又想,这其实也并不困难,如同后世的国企改革一样,一切转为民营,市场化。

皇上看着慕、常二人有些犹豫的神情,又道:“不过建造作坊以及生产所需的银钱,慕氏商行可以私下里悄悄的出,务必不要让他人知悉。另外,既然这一切生产工艺都是你常夜发明的,而且接下来都将是以你的名义进行,那你就占股两成,余下均归慕氏商行。”

常夜听得心中不禁大喜,他想不到皇上竟然大手笔给了他两成的占股。但是他也知道,这里面的风险可不是一般的低,说不定哪天北魏打过来,皇上就将他的人头交了出去。

“皇上,学生还要恳请皇上批准两件事。”常夜道。

“你且说来。”皇上道。

“一是那石脂的产地还请皇上让户部想办法划到我名下,二是准许石脂炼化作坊自行招募护卫。”常夜道。

皇上听了点点头道:“朕会让户部想办法辗转将那些石脂的产地划到你名下,以此替代国有化的方案。护卫的事就参照慕氏商行的规定就行了。”

皇上说着拿起了桌子上的折子、手册等,然后道:“这些你们统统拿回去,就当从来没有呈上来过。切记,今日之事,只能这云梦斋里几人知悉,不得外传。”

慕、常二人忙道遵旨。

皇上接着道:“这石蜡烛的生产以后就由你们二人共同来督办管理,每年的银钱进出都按慕氏商行的规定来,不过,要隐晦些。包括作坊的建造也尽量要避人耳目,切不可让人知道这事与朝廷有关。”

说话间,那桌子上的白蜡已经烧热完毕,“噗嗤”一下就熄灭了。而另一支石蜡还剩下一半,火光依然摇曳。

“果然是支好蜡烛!郭四,”皇上转头对大太监道,“以后皇宫内都统统换上我大国过的石蜡烛。”

郭四听了连忙点头称是。

“若是整个敦煌城都换上这石蜡烛,那将是何等的灿烂辉煌!”皇上笑道,“若是天下各国都换上这石蜡烛,怕是连天上的星星也都看不清了吧!”

众人听得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作者题外话】:请记得投银票,或者评论区留言,谢谢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