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225章 就是误会

小双的二娘也是老庄丁家人,虽说和这个丁有青在血缘上远了,但好歹是本家,有这一层关系,谈事儿就有了切入点。

小双跟着二娘家堂弟的口气,叫丁有青舅舅。

“有青舅舅,你看,咱们两家说到深情处都是亲戚,亲戚套亲戚几辈子深,不要为这件事儿伤了亲戚和气好不好?”

“我霞姑和我主动上门来,第一,给你家赔礼道歉,第二,给你家赔钱,但是呢,你张口要十万块钱,确实有些多了,我姑姑开的小杂货店,尽给村子里人赊东西,就没赚到钱嘛!是我帮她拿这部分钱赔给你,但是呢,你家能不能少要点儿?”

小双一脸真诚的笑,说话的口气极其温和,等着丁有青答复。

刚进门时,院子里那位说话的妇人是丁有青的老婆,她不认识万小双,但丁有青认识这个小伙子是谁,他把姑侄俩人让进屋里谈事儿。

这位三十五岁的男人在老庄村里还算老实本分,不惹事生非,所以小双用极其温和的态度和他谈这件事儿。

“万小双,你不是万阿霞的亲侄子吧?”

“舅舅,你这话说得就不对,我霞姑虽是我四爷的女儿,但我四爷是我亲四爷,我霞姑也就是我亲姑嘛!我姑给你赔两万块钱,你不接受,这我理解,毕竟你给医院就掏了两万块,就赔你两万块,你什么也没得到,心里肯定不平衡,这我理解,但你要十万元,确实多了。”

小双不是掏不起十万元,是不能掏这么多钱,这个钱要是掏出来,成了霞姑心里的一件吃力事儿,也是老四爷心里的吃力事儿,一下子欠十万元债,能不吃力嘛!

十万块钱给了丁有青,他也得不到太多好处,村里人会把他骂死,说他贪心讹诈,他在村里的影响也好不到哪里。

小双把这一层意思也说给丁有青。

“万小双,我一开始就没真要十万块钱,我儿子在急救室洗胃输液,我是又急又气,冲口说出来要十万块钱,可万阿霞一口回绝掉不说,连两万块钱都不出了,还不看一眼我的两个孩子,我能不生气吗?我就一口咬着要她赔十万元。”

“气话,气话对吧?有青舅舅,我带来了五万块钱,这五万块钱我现在就给你,但你要给我写个收条,这件事儿就算解决了,你觉得怎么样?”

丁有青被小双说得心里软和,想着最多要三万块钱得了,没想到小双一口说出赔偿五万,他心里忽一下高兴起来,以前的不愉快一股脑儿没有了。

“不用赔五万了,就四万吧,都是亲戚处,抬头不见低头见,就这样吧!”

小双把五万块钱掏出来,递给丁有青,笑着说:“有青舅舅,这事儿就过去了,以后不要再为难我霞姑,咱们亲戚处,该走的人情还是要走顺当,你说我的话有没有?”

“当然有道理,这一万块钱你拿回去吧,我不占你便宜,不能让村里人把我看扁了,说我讹你。”

“村里人不可能这样说话,现在,村里人夸你呢,说你这人宽容大度。”

小双又从兜里掏出他这两天写字的小笔记本和圆珠笔,让丁有青写一个收据,事由写明白,日期写明白,这事儿就算解决了。

丁有青两口子和他们的两个小孩把小双姑侄俩送到大门口车上,丁有青笑着问一句:“万小双,你现在做什么呀,开这么好的车,还帮你姑姑出钱?”

“红会矿区孙富平的煤场子,现在是我的,你去我场子里拉煤,我给你送两三轮车。”

这话说得丁有青满脸堆笑。

姑侄俩原路返回,小双悄悄安顿霞姑姑:“别跟我四爷说咱给人家赔了四万块钱,就说赔了三万,我四爷那人,唠里唠叨烦死了。”

回到霞姑姑家,喝了她泡的一杯热茶,小双看看手机上的时间,赶紧往外面走:“四爷,霞姑,我去县城接我老婆去了,现在就走了。”

“哎!小双,吃完姑做的饭再走嘛,帮了我这么大忙,不能不吃一顿饭,你的钱,姑姑一定给你还上。”

“姑,这钱不急着还我,你家的胡麻油给我一桶!”

小杂货店里的胡麻油味道不错,拉上一桶给岳母家。

四爷又骂骂叨叨训小双:“你这孙子,让你把我拉上去医院看你爸妈,为什么不拉我?”

“哎呀四爷,我要去县城我老婆家,拉你干么,你在我姑这儿待着,让我七婶安静几天,你一天到晚训我七婶,迟早有一天把她骂爆发,把你赶出家门。”

这话小双没说错,几年之后,四爷的儿媳妇和他大吵一架,和四爷分家单过,要不是铜城市里的五叔给他和四奶买了一套小户型房子,四爷后半辈子就困难喽。

祸端就在四爷的叨叨嘴上,叨叨孙子可以,叨叨儿媳妇,他没好下场。

四爷和儿媳妇合不来,分家单过,可四爷老八十了怎么办?

开着车子往县城走的小双想着他能不能改变四爷家这种状况,让四爷这样的老人尽可能不倚老卖老,儿媳妇也不要耍小心眼脾气,别对老人那么厌烦冷漠,别把老人赶出家门。

车子开到县城的时候,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来!

但这是个问题,他把车子开进加油站加油的时候,掏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一段话:老四爷、张家表叔爷、上庄的几个堂爷在十五年以后,老年生活过的不如意,在接下来的十五年时间,以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

有一个情况是肯定的,老人们生活不如意,和儿女们生活压力大,外出打工,长时间不在家陪护有很大关系。

小双在三十六岁的时候,自己老家的年轻人都在外面做事,村里剩的尽是一些老人孩子,这是很大的问题。

小双和李常虹的孩子出生后的三年,两个人上班挣钱,没法照顾孩子,老妈就把他们的孩子带回老家,可三年以后,李常虹一肚子抱怨,说老妈在老家带孩子不合适,把孩子毁掉了,为这件事儿,两口子大吵好几架,李常虹辞掉学校里老师的工作,在家专心带孩子。

这个家里就是小双一个人上班挣钱,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子捉襟见肘,拮据的不行,这让李常虹心情更加苦闷,一天到晚没有好脸色。

李常虹一吵架就抱怨是小双父母不给他们好好看孩子,才拉拽的她没了工作,少了一份收入,她给公公婆婆也就没有好脸色看。

小双拼命上班,挣的工资艰难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无力照顾老家的父母,姐姐生活也很困境,更照顾不上娘家父母,这一年一年过去,父母在老家过的日子,和老四爷他们也就没什么两样。

让村里的老龄人生活好,又不拉拽年轻人在外面做事业,小双的笔记本上也把这一件事郑重写上。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