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一百八十七章 阉割

小公鸡到了可以阉割的时候了,江子羽联系了一个阉鸡师傅过来。

十几二十年前,村里经常能看到阉鸡师傅的身影。

他们常常骑着辆自行车,背个装着工具的小包,走街串巷地吆喝。

尤其是春天,天气暖和之后的四五月份,最适合阉割小公鸡,一天能听到好几个阉鸡师傅的吆喝。

那时养鸡的人多,阉鸡师傅往往一进村就被人请进家里了,这家的小公鸡还没阉割完,下一家又上门来喊了。

但现在已经看不到这种情景了。

阉鸡师傅越来越少了,养的鸡不多,他们没有活干,赚不到钱,也没有年轻人跟着学这门手艺。

或许阉鸡这行当也会慢慢消失,终将被中药阉鸡代替。

阉割的前一天晚上,江妈和江子羽清理出一间鸡舍来,里里外外消毒了一遍。

阉割后的鸡有伤口,最忌感染,鸡舍一定要干净卫生。

入夜后,江爸江妈和江子羽拿了手电筒到鸡舍,把需要阉割的小公鸡抓了装到笼子里。

晚上抓鸡很简单,它们看不见,伸手就能抓,它们不会躲开的,像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

阉鸡师傅八点多到了,是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男人,开着辆摩托车直接来到山上。

“梁师傅,到屋里喝杯茶吧,要阉割的鸡都装在笼子里了。”江子羽邀请道。

“不了,今天要阉割的鸡多,早点开始吧。”梁师傅摆摆手,解下随身带着的小包。

“行。”江子羽带着梁师傅往鸡舍走去。

给小公鸡阉割用的鸡舍,江子羽用了一块黑布把窗户蒙上了。

鸡舍里光线很弱,有利于阉割的进行,不会引起一群鸡的恐慌和躁动。

江妈烧了一壶开水,装在脸盆里端了过来。

梁师傅把包里的工具放到水里泡着。

江子羽蹲在旁边多看了几眼工具,他有好多年没有看到过这些工具了。

阉鸡师傅的工具有五种:扩张器、钎匙、细线、小勺子和镊子。

江子羽搬过来一个鸡笼。

梁师傅也准备好了,坐在一个矮凳子上,往腿上铺了一个垫子,捞出开水中的工具,放到一个盘子里。

梁师傅伸手抓过一只小公鸡,把鸡头塞进翅膀底下,有些鸡睡觉时就是这个姿势,现在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鸡阉割时太疼而啄人。

阉鸡不用麻药,全靠师傅“快、准、狠”的手艺。

梁师傅一手抓住鸡的翅膀,一手抓住鸡的脚,分别用左右脚踩住。

接着刷刷几下拔下鸡翅膀下边的毛,露出需要阉割的部位来。

他从盘中拿起镊子,镊子的一端可以用来夹东西,另一端是刀面。

梁师傅用刀面的一端飞快地在鸡的皮肤上切出一道口子。

然后拿起扩张器把口子撑开,再用系着细线的钎匙伸进口子里。

找到鸡子的位置后,扯住细线拉两下,鸡子就被割了下来。

梁师傅有时会用小勺子把鸡子勺出来,有时会用镊子的一端夹出来。

一只鸡有两个鸡子,椭圆形的,粉白色的,小公鸡的勺出来只有花生米大小。

鸡子能用来炖汤喝,拿去市场上卖,一斤一百以上,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不是每天都有的。

掏出鸡子就算阉割完了,梁师傅掰开鸡的嘴巴,灌上几滴消炎水,把鸡往旁边一放,换下一只。

阉割完的鸡不需要缝伤口,它们会很快愈合。

手艺好的阉鸡师傅,给鸡阉割完后,鸡身上的伤口连血都看不到,整个过程一分钟就完成了。

梁师傅就属于手艺很好的,手一松开,刚阉割完的鸡都精神得很,站起来后在鸡舍里走来走去。

连着阉割了一个多小时,梁师傅停下来休息一阵。

江子羽倒了一杯水给梁师傅,站着和他闲聊:“梁师傅,你学这手艺多长时间了?阉割的技术太好了!”

“我今年刚好五十岁,是在十六岁那年跟着师傅学阉鸡的。”

“阉鸡这手艺没有专门的培训,都是靠师傅手把手教的,那时阉鸡师傅收徒可严格了,我打败了十几个竞争对手,才被师傅选中。”

“而且还正儿八经地行了拜师礼,每天蹬着自行车跟着师傅到处跑,特别羡慕师傅的一手阉割技术。”

梁师傅回想起十六七岁的自己,到了阉鸡的时节,师傅忙得停不下来,他也跟着忙得停不下来。

去完一个村,接着去另外一个村,阉鸡师傅能靠这门手艺赚钱过活。

不像现在,好多阉鸡师傅都另谋出路了。

他也是,只偶尔有人找上门来才带着工具重操旧业,没有活的时候就开着小店维持生活。

现在也没有年轻人来学这门手艺了,一来老师傅都没有活了,新手可能一单都接不到。

二来阉鸡手艺讲究熟能生巧,现在并没有机会给新手锻炼。

梁师傅想起曾经的辉煌,感叹了几句,看着这门手艺慢慢消失,感觉有点可惜。

喝完一杯水,梁师傅收拾好情绪,重新投入阉割中。

阉割后的鸡要防止伤口感染,江子羽不单给它们准备了刚消毒的干净鸡舍,还加了些止血消炎的药到它们喝的水里。

阉割完的鸡不能做太大的动作,所以江子羽没有把它们放出来。

在鸡舍里关了四天,看它们的活动不受影响了,江子羽才打开门,恢复了它们的自由。

小公鸡变成阉鸡之后,果然变得温顺了起来,基本不会去打架了。

江子羽站在一边看着阉鸡在树林里走动和觅食,贾秋枫上来找他。

贾家养的一千只二代鸡,现在还剩九百八十九只,养的很不错,管理起来比想象中轻松。

贾秋枫本来是打算这一批二代鸡出栏后再养下一批的。

毕竟他们家是第一个养二代鸡的,都不知道它们好不好养,长得快不快,长大后能不能达到回收的条件。

但看着它们好养,长得也快,贾秋枫决定再养一千只。

现在定下来,等到脱温苗到手也是一个月之后了。

他们完全适应了养鸡的节奏,有精力来养新的一批了。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