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59章江淮

《汉纪·王邓姜霍传》:“建兴二十五年,三月曹彪叛,于寿春自立为帝。中祖命骠骑将军霍弋,统五路大军南征讨。四月,攻其外黄,王昶出战,弋破其军,斩昶首级,灭其三族……六月,弋进至豫州,斩毌丘俭,谯、陈二郡降。”

“既至寿春,会吴、越之师。越大将军诸葛恪曰:“秋季多水,可作围壍,决颍水灌城。”弋纳之,使军士作土木。王凌闻之,欲阻,出城多击围壍,皆被文鸯所破。凌惧,使徐州刺史令狐愚乞降,弋不许,斩愚。起土山地道,楯橹钩橦,发失石雨下,昼夜攻之。”

“大雨半月,大水,平地数尺,颍水灌城。城中饿死者过半,凌再乞降,弋不准,为围益急。使扬州刺史诸葛诞为先锋,率本部攻城,战事急,诞欲撤,弋斩之,命吴、越二师攻城。凌攻南围突出,弋纵兵败之,斩于寿水……”

因引颍水淹寿春城,城内积水甚多,浑浊异常。角落间溺死的家禽散发着恶臭,饿死的尸骨曝露荒野。汉军将士捂着口鼻,将这些家禽与尸体搬动到城内集体焚烧。

霍弋踩在泥泞的积水上,吩咐说道:“非流水不可用,凡饮水必热之,当命将士小心疫病。”

“诺!”

此次王凌、毌丘俭掀起叛乱,看似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并未对大汉构成特别大的挑战。在大汉强大的军力下,叛军被大汉一一瓦解,王昶、毌丘俭陆续战死。王凌率领残部退守寿春,负隅顽抗。

而唯一具有挑战性的也就是寿春包围战了,寿春在王凌的长期驻守下,早已经被打造成铜墙铁壁,大汉对其展开了包围。不过寿春包围战也成了大汉削弱归降魏军及吴军的战场。

归降的叛军以诸葛诞为代表,霍弋为了削去诸葛诞手上的兵权,命他为先锋强攻寿春。霍弋也不准王凌投降,而是将他逼上绝路。数日攻城之下,因手下将士死伤太多,诸葛诞请求撤军,被霍弋以违背军令,寻机杀了。

同时还有王基、文鸯等魏军将领,在平定王凌的战事中,他们付出了大量的伤亡,几乎所有的头阵都是他们打。几场硬仗下来,归降的魏军死伤颇重,汉军将士几乎没有伤亡。

魏军抗完了,轮到诸葛恪、全琮统御的越、吴兵马当耗材。最终在大汉的人海战术下,寿春扛不住了,城池被大汉攻破,王凌出城逃窜。

“启禀霍骠骑,曹彪被我军擒获,当如何处置?”邓芝问道。

霍弋没有任何犹豫,说道:“将曹彪及其家卷,并叛军公卿全部处斩,诛其三族。将曹彪首级送至长安,以向陛下报喜。”

“诺!”

大汉对于叛军首恶的处决秉持斩草除根的原则,同时除了参与叛乱的曹魏余孽也少有放过,当然前提是进入碾压局上。比如在战役焦灼时候,为了尽快平定叛乱,对于诸葛诞的归降也是接纳。

但到了包围寿春之时,大汉进入了碾压局,霍弋为了削弱降卒的力量,也为了惩处首恶王凌,霍弋还是不准王凌投降。

总之大汉不会太死板,因势而导。

罗宪从身后策马前来,禀告说道:“霍骠骑,王凌出逃至寿水,被我军骑卒赶上,将其当场围杀,将士已带其首级归营。”

霍弋微抬眉目,说道:“将其首级与曹彪首级一同送至长安。”

“诺!”

罗宪应后,并未离开,而是支支吾吾,好似有些话想说又不敢说。

“令则但说无妨!”霍弋看出了罗宪的心思,说道。

“将军,请借一步说话!”罗宪说道。

待罗宪与霍弋走到角落处,罗宪见是四周无人,大胆说道:“将军,吴、越二国盘踞江左,虽为藩国,但仍非我汉所辖。今我大汉已剪灭曹魏,一统中原。大军又至寿春,不如破吴、越二师,挥师南下,兼并江左,以定南事。”

罗宪认为曹魏已经被灭,天下仅剩吴、越二国尚未归附。如今霍弋统率大军抵达寿春,与江东就间隔一条长江的距离,不如将降服吴、越二师,顺势进军南下,彻底统一天下。

“哈哈!”

霍弋拍了拍罗宪的肩膀,笑道:“令则之言,乃是良策。然江左之事,本将心自有定数,令则可观后事。”

“诺!”

罗宪抿了抿应道。

其实不用罗宪这么提,霍弋与刘禅往来的密疏,早已确定了兼并江左的计划,甚至计划已经在实施当中。

汉军营帐内,诸葛恪与施绩脸色不太好看,攻破寿春城后。他们被汉军甲士‘请’到大营当中,邓芝与他们沟通归降大汉之事。

大汉一统天下,他们不是不知道。在刘禅诏令他们出兵北伐时,他们心里大概也有数了,王凌死后,他们越国离灭亡也是不远了。

同时王凌也不是没有联系过他们,但是他们畏惧大汉的力量,担心自己与王凌联合,会被大汉一起解决。故而孙和也是犹豫,不敢出兵应和王凌。在刘禅的诏书送达之后,见越国出兵了,他们才慢慢吞吞地出兵。

当下王凌身死族灭,他们本以为过些时间才会轮到他们。可没想到霍弋直接过河拆桥,向自己等人下手。

投降大汉,他们不是没有想过,但被汉军这么挟持,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不过当下这个时候,也轮不到他们犹豫太久。在他们的另外一座营帐中,还有吴国的全琮、全绪父子也在思考着归降大汉。

施绩叹了口气,说道:“今下大汉一统天下之势明了,负隅顽抗实非明智之举。今下我等若归降大汉,主公仍不失公侯之位,宗庙仍可存之,江东百姓亦能幸免于难。”

诸葛恪也是应和说道:“昔陛下遇刺身死,国家中分,二国战乱不休,生灵涂炭,恪每每见之,于心不忍。今天下归一,实乃大势,我等当为百年大计而事。”

顿了顿,诸葛恪说道:“大汉天子圣明贤德,能以西南一隅之地起兵,终定天下,非是凡君,当功盖高祖,武胜世祖也!”

诸葛恪与施绩互相给了台阶,二人心有灵犀地走出营帐,却见全琮父子也同时地走出营帐。

诸葛恪发声冷笑,显然他对全琮父子心生不满。而全琮父子也是看不惯诸葛恪,怒目以视。经过孙和、孙霸长年的斗争,二国士人从公事牵连至私事上,又从私事上升到公事上,相互仇视,相互厮杀。

四人对视之时,等候许久的邓芝走了上来,笑道:“陛下常言识时务者为俊杰,今下我大汉又得江左俊杰也!”

“骠骑将军已在大帐设宴,庆贺平定曹彪之乱,并为吴越归一庆贺。”

“多谢邓君!”

在邓芝的强压下,诸葛恪与全琮放下了心中的不满,友好地进入大帐内,拜见了霍弋。

次日,吴、越二国将领留在寿春,书信回国,劝降孙和、孙霸及众人归降大汉。

而霍弋也以便宜行事之权,在寿春救济受战乱影响的江淮百姓,减免江淮百姓的二年赋税,二年后他们也仅需出一半的赋税即可,五年后正常缴纳赋税。

“启禀将军,我军在城外抓获一人,此人收敛叛将令狐愚尸首,并为其安葬。敢问将军如何处置?”侍从禀告说道。

“哦?”

处理军务的霍弋站了起来,好奇问道:“此为何人,敢如此大胆,将其押上来。”

“诺!”

身材壮硕,面容刚毅的年轻男子被侍从押了进来。

“令狐愚乃叛军之将,你是其何人,敢为其收拢尸首?”霍弋问道。

“在下马隆,泰山郡人士。令狐愚乃我故主,委任在下为牙门将。今见其曝晒荒野,心有不忍,特为其入葬。”

马隆不紧不慢地说道:“令狐愚虽有大过,但已曝晒三日,已达大汉惩戒之意。在下素闻大汉以忠孝仁义治世,方才斗胆为故主安葬。”

霍弋见马隆不卑不亢,心怀仁义,对他心生好感,笑道:“速为义士松绑。”

“谢骠骑将军,在下字孝兴。”

“孝兴既为牙门将,不知有何所长?”霍弋问道。

马隆沉吟少许,自信说道:“在下少习武事,粗知兵事,善用弓弩,心慕忠武公用兵之法……”

霍弋见马隆一个魏人,佩服诸葛亮的用兵之法,顿时来了兴致,但碍于手上公务急需处理,只得说道:“孝兴既有所言,必有真才。今下某公务繁忙,君且退下,待会与你细谈兵略。”

“不敢!”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