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148章 深远影响,祖孙三代!

看门的县衙还是似笑非笑地望着王李两位官员。

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昨儿还在这当差,今儿啊,哎,那可就不一定喽。”

“两位大人啊,您有一句话说的对,小的在这看门都四五年了,哪个是主子还是认得的。”

“所以,那当然,理所应当的,哪个不是主子了,小的自然也是认得的。”

不是主子了?

这话让王李两位官员都是一惊。

这什么意思?

怎么这几个字听起来那么令人毛骨悚然。

看两位官员变了脸色,看门的衙役只感觉心中暗爽。

他这种小卒子,哪里见过向来高高在上的大人们这副表现。

衙役就带着嘲讽的语气开口了,给两位旧官员解惑道:

“两位大人自然来了,那门口的告示贴得那么显眼,何不驻足一刻,顺便看看呢?”

王李两位官员闻言,挪到告示前。

抬眼往上一看,随即大吃一惊!

只见告示上竟然写着:

钦差大臣东宫侍郎项燕宣。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有司部分官员所犯之罪,实属罪大恶极,罪大滔天。

本来是罪不容恕,但圣上慈悲心肠,特许有司官员拿钱买命。

可洗罪银洗得清过去,却洗不清已经污浊的未来!

朝廷对有些人已经彻底失去信任,认为其全是不可悔改之恶徒!

对百姓没有一丝怜悯之心,体察不到任何一点民生疾苦,实不再适合担任人民之父母官。

特此,对以下官员进行开除官职处分,且所有被处分官员往后三代子孙不得从政!

开除官员名单为……

王李两位官员一看,两人的名字赫然就在公告之上。

两人只感觉晴天霹雳。

顿时傻眼了。

……

“工部尚书大人敬启,这是在下写往工部的第二封书信,事为一些对木龙骨水车的想法。”

古人云“灌溉之利大矣。”农业是中华民族生存的基础, 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带,农作 物的灌溉无需过于费时费力,而坡地或远离水源之地,如何引 水灌溉田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长 期农业生产中,勤劳聪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依靠自身的劳动实践, 发明了早期的汲水农具。

西周桔槔、辘轳的出现满足了农田灌 溉对水资源的基本需求。

而为进一步满足对农业用水的需求量,在前人的基础上,我初步有了一种更高效的提水灌溉机械的想法——翻车,即龙骨水车。

在人们的心中,龙王是江海之主,它能兴风作雨,保佑一方风调雨顺。

故这种提水设施设计为形似龙骨状,故名“龙骨水车”。

龙骨水车是从戽斗提水发展而来的,所以龙骨水车又叫“戽斗”。

信的最后,我会附带一份粗画的一幅设计图。

拿到设计图后工部的匠人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改,以方便做出能用的实物。

我这里就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木龙骨水车的构造:“……车身用板作槽, 长可二丈,阔则不等,或四寸至七寸,高约一尺。……人凭架上, 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道板,刮水上岸。”

龙骨水车车身是长形的木板槽,二丈长度,可宽可窄,分别安置大齿轮和小齿轮(链轮)。

槽中架设行道板一条,长度比槽板两端 各短一尺(合今 33cm),用以安装大小木轮,行道板是由刮板 逐节用木梢子连接起来的,犹如龙的骨架,由人力驱动上端的大轮轴带动刮板,将水刮到木槽上端连续不断地流入田间。

木龙骨水车的工作原理为:“翻车,设机车以引水;渴乌,为曲筒,以气引水上也。”

木龙骨水车的提水原理,主要是以链传动来实现运动的传递,实质 上相当于刮板式输送机。它能做到连续的液体输送。

就传动机 构而言,它的链条(龙骨)与链轮(大轮、小轮)的啮合,不 是通过链孔,而是通过链节(龙骨节)上的凹槽与轮齿的配合。

这种啮合方式不降低链节的强度,简化了 结构和制作方法,适合于木制零件的特点。

在下预估它的提水能力初步应该为:

“……大抵一人竟日之力,灌田五亩, 而牛则倍之……数尺之车,一人两手疾转,竟日之功,可灌二亩而已。”

“龙骨之制,日灌水田二十亩,以四三人之力,旱岁倍焉, 高地倍焉,驾马牛则功倍费亦倍焉。溪涧长流而用水,大泽平 旷而用风,此不劳人力自转矣。”

其对农田灌溉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会为劳动人民减轻农作负担。

木龙骨水车的使用方法一般分两种。一是“踩水式”;二 是“拉水式”。

“踩水式”主要使用于在江南地区。

江南地区用木龙骨水 车提水是在车水坝上栽下两根直木,再用一根圆木横固定在两 根直木上端。

水车放在坝上固定,框架高低要与人车水适度。 车水人扒在横杆上用脚踏在车打滚头拐轴的踩板上往左右蹬, 使水车八页卡住龙骨页板不断地往下循环转动,龙骨上的水页 板便将水往上提,车水人很不费力,即称为“踩水”。

但这 种车水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车身比区内的稍长些,扬程 较高。

而为西南地区设计使用的木龙骨水车,虽然是人力提水,因其车身 短,只有 3m 长,可以方便移动,但扬程低,仅在 1m 左右。

如水车肋档(从尾桩算起),在提水河塘中只淹上第一根车身 肋档,水车斜度陡,提水量就小,很吃力。

如河塘水平面淹上 水车肋档三、四根时,水车坡度平,提水量大,很不吃力。

区内使用的木龙骨水车拉水灌田,这是一项笨重的体力劳动。

劳作时,男性要把整张车水掂上肩扛到很远的田沟边车水灌 田,与江南地区不同是用手拉,不用脚踩,叫“拉水”。

它是 用一对叫“把涉”的竹棍套在大滚头轴的拐子上扯动,车厢里 的龙骨页板把水从河塘里提到田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