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195章 贺礼

“走吧,哥们弟兄出发啦!”

叨咕一声也无法,九王爷,大明朝崇祯皇帝他哥,遇到烂事得去管一管,张嫣赖在自己手里,大明朝的事成了家事。

大牛和弟兄们带队,抄小路早跑掉没影,宁义要回宁远城见后续队伍,从辽东调回的刘兴祚与耿明忠所部。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孤身跑到大西北去平叛,不安排俩底实人留作后路,遇事调用本地官军来救急,宁义怕回不来家。

俩人官职不能给太小,否则指使不动驻扎在九边的西北军队,第一个拿下的人是洪承畴。

此人靠砍杀民众爬起来的官,不利于安抚平叛策略不说,小孝庄给披件衣服便乖乖归降,那自己与她……,宁义琢磨不是滋味,洪承畴多大本领不用,该干啥干啥去。

来到宁远城,宁义见刘兴祚与耿明忠俩人,命令快去接手洪承畴在西北的九边防线,刘兴祚为正总兵官,耿明忠为副将。

升任如此之大的官,俩人荣辱不惊,连谢谢不说,带领两千的精锐人马,给宁义扔在后头,便急匆匆又跑了。

带着一百名锦衣卫,宁义磨叽叨咕着上路:“总兵的官不大,还是不愿干,没人情味?”

伴随左右的锦衣卫听了笑:你这里的官,哪里有事到哪里去,白帮忙,谁爱干?

两路人马,刘兴祚与耿明忠带人跑得快,入关没了影,大牛与东塔沟里的老弟兄押运物资,两千人总算到榆关,拉车的马需要好好照料,众人随着休息。

九王府的家将,见官大三品,到哪里专挑不顺眼的看,大牛与东塔沟里的老弟兄,站在榆关城头上,总瞄起李率教的人马碍眼。

用东塔沟的大炮,炮口向北,轰后金的皇太极有上千里地远,等后金打到榆关这边,辽东辽西早被后金踏成平地,所以大牛带头笑话李率教,养你这榆关的兵将没用。

李率教六十来岁人了,胡子白到腰,东塔沟里小年轻人笑话他还不敢惹,干憋气听风凉话,盼宁义快点到来,带领这堂仙赶快走。

眺望北方,丘陵遍布,草木青青的官道上,一支百人队伍急急奔向榆关而来,老李率教见了立刻来了仗势:“你家王爷来了,不要闹!”

大牛和老弟兄们,对宁义官不官的已经习惯,站立在城头上继续指点江山。

李率教身为总兵,但官阶地位没法与宁义相比,赶快带领榆关众将前去相迎。

“臣李率教,统帅榆关众将,恭迎王爷驾到,祝平西早日班师!”

李率教官场老人,识得其中的套路,宁义这个王爷有学问,崇祯舍出大皇嫂张嫣,张嫣有了孩子又绕回到老朱家,皇家的事操不起真。

宁义见白胡子老李,看自己眼珠不动地坏笑,不下手也没了好名声,脸一沉道:

“老李头,别整没用的,我做了王爷,你掏贺喜银子?”

“我……哈哈,给奉上一百两?”

“才一百两,你多大的官,掏一千两?”

“真没一千两,俸禄几个月没开,我家死婆娘,给你做老妈子抵债可好?”

“哈哈……”众人听了大笑。

“老李头,你别磨叽,榆关总共给我拿一万两银子,否则全回家呆着去!”

俩人一逗,真不真,假不假,旁边的榆关众将受不了,官场规矩人人知道,早给宁义准备好贺喜银子,上前给掏见面礼。

“这样好,同朝为官,咱不客气,快给上礼单!”

“啊,你真收?”李率教发懵圈,人变得太快。

“哈哈,老李头,你这礼我替你先记上,一千两不多?”

“快记上,你老嫂子领家去,做妈妈正合适!”李率教不信邪,你宁义爱记便记,我这里没钱。

礼收了,想留宁义吃饭,宁义说见天亮多走几家,贺喜钱要早点收上来。

李率教叹息,眼睁睁的挺好一个人,入关立刻变坏,以前官小装作清廉,如今是王爷了,贪还没人敢管。

进入京畿重地,城镇遍布,大小官员多如牛毛,宁义在一路上忙得没干啥,走在官道上,处处截住给送礼。

知州五千两,知府一万两,县令三千两千,名门望族,乡绅大户人家,银子统统奉上。

如此这般公开收受贿赂,一路上乌烟瘴气,京畿大小官员,还人人挑大拇指夸宁义好,九王爷没架子,对大小官员没说不外。

狠狠捞了一道,第二天一大早,宁义盆满钵满,终于到达京城。

小队人马驻扎在安定门外,军需物品车辆继续前行。

崇祯皇帝给足了宁义面子,已经算是进入了内城,青砖碧瓦的安定门,在宁义眼里没有几分惊喜与感怀。

天下第一关不放在眼里的人,对皇城没有几许感动与热情,宁义的心目中,只有大炮说了算,于是在安定门外的班房里,继续收礼。

京官有品位,按级别写好了送贺礼,什么你谏官,天天瞎吵吵得欢,两亩地的收成,比朝廷大员还富有,你带媳妇种田啦!

收着谏官的礼,宁义还教训着人家,下农田干点活,别吃着挺饱不运动,家里的那点事,越干身体越差,少说多做,本王爷不是活得挺好吗?

谏官是干什么的人,纯粹骨头里挑刺,有不知道好歹的,真敢对付上几句。

张嫣皇后到辽西东塔沟,按大明礼制不符,有辱皇家礼仪规范典制,君臣混淆,沦落天纲祖训。

宁义奇怪,我被粘上了,你们捡好听的说,问起谏官,家里有几位夫人?

心再直也不行,大小老婆人人没少养,一条遮羞布给揭开,谏官人人自找晦气,多数是韩炉首辅的人,想上来装装门面,不曾想全军覆没,自然派首辅上场。

东林党的魁首韩炉,要说多清高办不到,整个大明朝的风气延续上百年,操起真来,恐怕只有太和殿的狮子最完美。

准知道宁义是坑爹的主,首辅韩炉低三下四,跑到安定门外的班房里,好言安慰相劝。

官场上的事和为贵,众官员有这个心情,你笑纳了,众同僚心存谢意,到大殿上,多少给众人留个情面。

“晚辈师从袁督师,督师师从首辅大人,给韩大人叩首!”

‘扑通‘宁义给首辅韩炉跪下。

“啊……?”

韩炉做梦没料到,宁义如此重感情,堂堂的九幽王,竟然跪在自己的面前。

有心伸手相扶,见班房外站满同殿称臣的大小官员,得装装找回点面子,故意惊呆不已。

哪知却被宁义赖上了,非得与韩炉要见面礼,五万两银子。

“啊……这事好说,容我筹集?”

“首辅不差钱,我手紧?”

“可不是,王爷为大明竭心尽力,早些面见圣上,西征凯旋!”

韩炉嘴里说着,心里恨恨满满,你宁义坑人没头,张嫣皇后收走你家底,到那时两眼发直才老实。

“贺礼收完上朝,本王不急。”

首辅韩炉恨是恨,见宁义小伙棱角分明,身材伟岸,的确像个人物。

怕他在大殿上出丑,有心问下述职,答辩平西策略,但见两个宫女飘飘走进班房,韩炉脸色陡然一变,赶快退了出去。

“九王爷万福,圣上命前来更衣,及早入朝议政?”俩宫女弯腰一拜。

“既是这样,快收礼,我还得打扮一下。”

受罪的九王朝服拿来,宁义为了省事快点,自己忙着开脱,俩宫女看得秀目发直,羞羞扭过头,他还不以为然催促。

“快点换,我这忙?”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