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一百十八章 是我

“你是说?”夏君有点疑问。

王君道:“眼前这河神就是一例,道友可寻一道场,走香火神道的路子,神土成就之日,法力无边、化身万千。”

夏君摇摇头:“不妥,我父便是在这样的诱惑下走了神道,结果天地劫起,人道鼎革,纵然神力再大也没用处,该死的死该亡的亡。更何况,不得自由。”

王君道:“还有,便是一心修磨神魂,阴神大成后,历经九九雷劫,由阴反阳,可为逍遥鬼仙。”

“也不妥。”夏君苦笑道,“这条路是最难走的了,纵然有所成就,也万劫阴灵难入圣,非我所取也。”

王君咬了咬牙,最后道:“那只有最后一条路了,转世重修!”

夏君默然不语。

其实从逃生以来,她已经不止一次想起自己的出路问题,利弊都考虑过了,也跟王君讨论过。今天是王君与她第三次讨论这个话题。

“转世难,转世难,到时候,若胎中之迷熬不过,那还是不是我?”想到转世的风险,夏君不由得一阵犹豫。

这时候,王君突然间道:“一岁时候,在襁褓中哭嚎吃奶,只知坐爬的我,是不是我?

四岁时候,蹒跚学步、奶声奶气,依恋父母的我,是不是我?

八岁时候,偷懒玩耍,调皮捣蛋,夺同伴食物,烧村民麦垛的,是不是我?

十四岁时候,对女孩懵懂好奇,情绪常变,爱莫虚荣的,是不是我?

十八岁时候,热血冲动,鲁莽好义,向往着花花世界的,是不是我?

二十五岁,初出社会,谨慎小心,眼高手低,负尽师友,各处飘零的,是不是我?

三十二岁,娶妻成家,生儿育女,任劳任怨的,是不是我?

四十五岁,精疲力竭,家长里短,偶尔厌倦,老态显现,疾病多生的,是不是我?

五十五岁,知天命将尽,人世过往,尽付浊酒笑谈,子女长成,即将谢幕,心有不甘的,是不是我?

六十六岁,死亡将至,鬼吏屡摧,疾痛煎熬,日夜难眠,行动难举,心中恐惧的,是不是我?

其实,到了后来,人生一世,所历所属,都成就了‘我‘。不过若是将其中的一段经历,一段记忆抽掉了呢?那我还是不是我?”

王君沉默了一下,自问自答道:“当然,这还是我。我就是我!”

夏君在王君的讲述中,起初蹙眉不解,后来若有所思,到最后眼睛越来越亮。

“是啊!我就是我!何须执着?何须恐惧?”

展颜之间,如春花灿烂,郑重向王君道:“多谢王兄点拨!我差点就陷入迷途了,若不明本我,一点本性明光不亮,恐怕真的只能沦落鬼道,沉沦难起了!”

“决定了?”王君笑着问。

“决定了!”夏君目光充满了坚定。

“善哉。”王君抚掌赞叹。其实他这一席话,最大的收获,是他自己。

前生近世,没有谁比他更为“我”而迷的了。眼见着夏君的迷茫,自己有感而发,突然醒悟。

不管有没有胎中迷,不管有没有忘却前尘往事,我就是我,并不是内外认知构建的我。我为真,则万物为真!

其实对于夏君的选择,王君并没有任何意外,也没有任何偏向。不管哪一条,王君都会真诚地赞叹。

但是夏君无疑选择了最艰难,也最辉煌的一条,也不得不让他感叹于对方的决断。

换做他自己,即使懂了再多道理,恐怕也难做出这样的抉择。

初步决定了转世,但是具体操作,具体行动还需要琢磨。

二人低头商议一番,最后将忙碌了一天的河神招了过来。

“二位神君,不知有何吩咐?”河神似乎知道两个大佬要有什么话要说,所以略有紧张。

“实不相瞒,我欲转世,所以想问尊神讨个善缘。“夏君直接道。

“转………转世!”河神身躯一抖,语气中露出凝重,“此乃阴司轮转大事……小神恐妨碍了神君大计。”

王君道:“当然不能由阴司轮转,我自有法做到,不过需要尊神行个方便罢了。”

“悉听遵命。”河神应诺道。

为何河神如此慎重?因为转世轮转,乃是阴阳大事,天地规则,由阴司执掌。不经阴司转世,就如同阳世不经海关边检偷渡越境一般,被发现了轻则遣返,重则魂消。

那么,如果经过阴司轮转呢?一切皆由五德、业力牵引着,进入冥冥之中,一切皆不得自主。更何况,天地六道生灵万类,有几个能有机缘转世?纵然能转世的,谁能保证自己转世为人?一个不小心,沦落恶道,就真是再无幸理了。

夏君自问是不够资格转世的,于是便打了河神的主意,让河神以神力遮掩,瞒天过海,偷渡转世!

王夏二人都是胆大包天,这种逆天逆命之举都敢做,河神一是成神不久,对其中道道不清楚,二是摄于王君的威能恐吓,所以才答应下来。

几个人计较已定,河神将王君漂流在水中的“浮尸”好生安置起来,免得真被人当浮尸打捞了去。又不辞劳苦地四处查看,终于让他发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一日,一对夫妇途径河神庙,进庙便焚香拜祭:“求河神老爷保佑,我们能早日生到孩子。”

原来这一对夫妻,成婚多年,因为身体缘故,却一直无子,不知道跑了多少医院,不知道求过多少偏方,最终一无所获,寄托于求神拜佛之上。

虽然不止一个算命的批道:“命中无子。”但二人还是抱着侥幸心理,过庙烧香,见神就拜。

怎奈命运就是这么神奇?让他们意外回到老家,正巧遇到了河神庙新落成。

“就是他们了。”

夏君满意地看着他们道,“一切拜托王兄了。”

王君点点头,回到肉身上,穿着一身皱巴巴的衣服,打着赤脚,提着一篮青枣,蓬头散发地坐在庙门口,对着刚走出庙门的那对夫妇喊道:“卖枣子啦!卖枣子啦!”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