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73、过往

长公主似乎并不打算太快将定亲的事告诉公子。

夜里用膳的时候,阖家相聚, 桓攸和桓旭说着朝中的事, 许氏和樊氏与乳母一道照料着总爱乱跑的孩童, 而长公主和桓肃在上首说着闲话, 全然不曾提起皇后说的话。

莫名的,我心中竟有些安定。

看向公子,他一向不爱在宴上说话,只安静用膳。

回屋之后, 公子更了衣, 到书房里去看书。我也跟着去, 坐在一旁,却什么也不想干, 只盯着他写字。

公子的坐姿十分好看, 脊背挺拔,却不像许多人那样挺得好像楔了一块木板, 松弛而不懈怠,毫无刻意, 却优雅得令人百看不厌。

看着他,我忽而有些联想。

比如, 他身旁坐着一个女子, 亲密地挨着他, 跟他说话,又看他写的字,未几, 把头倚在他的肩膀上。而公子……说实话,我很难想象公子一旦有了妻子,会如何与她亲昵。他任性,挑剔,还有洁癖,看人的眼神也一向不冷不热。但惠风说过,越是想象不到才越是有味。就是公子这样看上去高不可攀不可亵渎的人,一朝露出意乱情迷温柔溺人之态,才最是令人发狂。

也许公子只不过是在我面前任性挑剔,当他有了妻子,就会如惠风所言,变成一个仿佛我从未见过的人……

“你叹甚气?”公子忽而道。

我回神。

他停住了笔,看着我,道:“墨干了。”

我这才发现砚台里已经没有了莫,忙调了水,细细研磨起来。

“你在想何事?”公子问。

我看他一眼:“我不曾想何事。”

“撒谎。”公子道,“你方才一直在走神。”

我想,公子如果在乡下,说不定会变成那种总能发现别人偷懒被奴客暗地里诅咒的刻薄地主。

“不过想着些明日的事罢了。”我说。

公子的眉梢微微抬起。

“可是在想着明日去了逸之那边,就不用伺候我了?”他说。

我讶然,即刻否认道:“公子哪里话,我不过在想公子那朝服如何才能熨得平整。”

“当真?”公子瞥着我。

“自是当真。”我义正辞严。

公子不置可否。

我说的其实是实话,方才,我的确没有在想沈冲。

说来奇怪。若在从前,我如果得知明天就会去沈冲身旁跟他住一起,我的确会高兴得吃不下饭,满脑子都在想他。就在淮南的时候,我晚上睡觉之前,还总想何时能再回到淮阴侯府,和沈冲待在一起,以告慰我去淮南近月来的单相思之苦。

但回到雒阳之后,我甚少这样去想。甚至见到沈冲的时候,也并不像从前那样心情雀跃。

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我地契拿到了手,知道无论如何,我也注定会与他离别。

而今日,大概还是因为公子的亲事。我就像个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的老母亲,眼见着熟悉的人终于要跟别人走了,心里也总会不舍……

第二日,是公子重新入朝的第一天,我虽然因为要去淮阴侯府,不能送他去入朝,但还是起了个早,服侍他洗漱穿衣。

“我日后不在府中,公子每日回来之后,务必叮嘱青玄将朝服熨烫,否则第二日定然来不及。”我给他穿上外袍的时候,叮嘱道。

公子看着我,道:“你去多久?”

“那谁人知晓?”我说,“须得看表公子何时康复。”

公子应一声,不多言语。

散骑侍郎毕竟官大,朝服自然也从前的议郎隆重得多。当公子戴上冠,竟也有了几分成熟持重的味道,却因为年轻俊美的面容而衬得更加英气。

当他走出前院的时候,桓府的仆婢们都纷纷围观,脸上皆赞叹之色。

桓府为他新制的车驾亦甚为气派,黑漆光亮,细看则螺钿沉底,贵气而不张扬。

公子与家人道了别,坐到了车上。

忽然,他的目光扫过来,与我相触。

我朝他笑了笑。

公子没有言语,少顷,驭者驱车走起,公子在仆从的簇拥下,往官署而去。

看着那车驾消失在街口,慢吞吞地走回院子里,用了些早膳。起居之物那边都有,我收拾了几件预防天气转冷的厚衣服,不久之后,也坐上了淮阴侯府派来接我的马车。

我来到沈冲院子里的时候,他正在整理院子里的花草。

惠风她们见我来,皆露出救星般的神色,纷纷让贤。我只得放下物什来到院子里,也卷起袖子,随沈冲一道干活。

“我与父亲说了不必你来,可他还是将你接来了。”沈冲无奈道,“可他执意如此。”

我笑了笑:“不过是来陪陪表公子,有甚麻烦。”

沈冲看着我,莞尔。

他在家中休养了已经快两个月,在我看来,虽仍有些消瘦,但已是无妨,就算挖土搬盆也不在话下。当然,他身边的仆人自然不敢让他做重活,只让他修剪修剪花木的枝条。

就算如此,沈冲毕竟重伤新愈,气力不继,没多久就歇了下来。当他抬起头时,大约发现旁边只剩下我一人,愣了愣。

“惠风她们说口渴了,去饮水。”我说,“表公子还是到榻上歇息吧。”

“不必,歇息片刻便好。”沈冲莞尔,却道,“听说元初今日去散骑省赴任了?”

“正是。”我说。

“元初一向志向远大,才能亦是出众。”沈冲道,“同辈之中无人可及。”

我笑了笑,道:“表公子亦是翘楚。”

“我?”沈冲苦笑,“我不过死读书罢了。”

这就是沈冲和公子的不同之处。如果换成公子,在陌生人面前也许会客气两句,在我面前则定然点头说你说得对。而沈冲,无论在何人面前都是如此谦恭,从不自傲。

我说:“表公子何出此言,若表公子是死读书,天下读书人谁人不是?表公子学问广博乃是众所周知。便说治园,同辈之中,恐怕亦无人可胜过。”

“不过是个不讨旁人喜欢的爱好罢了。”沈冲微笑,叹口气,“为难了惠风她们,别家公子身边的侍婢都是做些精细之事,只有我身边的还要挖土锄草。”

我忍俊不禁,笑了起来。

沈冲的园中也有温室,虽不如昌邑侯府的温室大,却也栽了许多南方花木。在这般萧瑟的时节,仍然郁郁葱葱。院子里的花木萧瑟,除了施施肥翻翻土,无甚可做。不久之后,沈冲便又去了温室。

我自然也跟在他后面。

温室中与外面不一样,暖和少风,来自南方的花木仍是郁郁葱葱,一派生机。

看着它们,我忽而想起了淮南。

上个月在那里的时候,公子看着祖父田庄中仍然葱郁的树木,很是好奇,问我淮南的树叶可是从来不落。

我说也会落,只是还未到时候。

公子颔首,四处张望。直到第二日离开的时候,他也仍然兴致勃勃,活像个第一次进城的乡里人……

“……霓生”沈冲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回神。

只见他看着我,似笑非笑:“我方才与你说话,你不曾回应,有心事?”

我忙道:“不是,只是看这些花枝,觉得有趣。上次才剪过,怎又长起来了?”

沈冲道:“岭南花木四季生长不断,今日距你上次来修剪时,已过了一个月。”

我想了想,确实。上次修剪时,正好是我离开雒阳去淮南的前一天。

“表公子还记得日子?”我哂然道。

“自是记得。”沈冲道,“你上回说这花木修剪甚为繁琐,让我再修剪时,务必要与你一道。这些日子我一直不曾来此处,就是想等着你。”

我愣了愣,恍然记起来,的确是有此事。我去淮南的时候,还一度心痒痒地肖想过,这温室大小正适合孤男寡女独处,盼望着淮南的事赶紧结束,好马上赶回雒阳,天天和沈冲来待一待……许是因为后来公子突然跟了去,将我的计划打乱,又是要应付他又是要跟他去谯郡,竟一时将此事抛到了脑后。

“你忘了?”沈冲问。

我窘然,忙道:“不曾忘,只是这些日子事情太多,我不得空闲前来。”

说罢,我岔开话,“我听说,表公子打算明日就回东宫?”

“正是。”沈冲道。

“表公子何必急于一时?”我说,“表公子大伤新愈,难免体力不继,何不待痊愈无碍之后,再到东宫赴任?”

沈冲摇头:“我放心不下皇太孙。如今东宫臣属大多撤换,他尚是年少,只恐有失。”

我说:“公子担心皇后对他下手?”

沈冲道:“如你先前所言,那是迟早之事,我更不能在家空等。”

我忽而有些羡慕皇太孙,有沈冲这样的人全心地爱护着,此生何求……

“霓生,”沈冲看了看周围,目光变得严肃了些,压低声音,“以你之见,皇后何时动手?”

我说:“须得看太后病势,若太后再无好转,皇后定然不会久等。”

沈冲皱起眉头,道:“若太后病好了呢?”

“即便太后病好,皇后亦不会等待许久。圣上一旦晏驾,皇太孙便是新君,皇后必定要在此前行废立之事。”

沈冲沉吟,没有答话。

我继续道:“故而我以为,此事既是定数,表公子就算日日守在皇太孙身旁,亦于事无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表公子还是不去东宫为好。”

沈冲看着我,片刻,苦笑。

“霓生,”他说,“我曾答应过太子妃,必守在皇太孙身旁照顾周全,皇太孙在东宫之中已是举目无亲,我又怎可出尔反尔?”

我心里叹口气,没有说话。沈冲品性就是这样,即便知道前方艰险无比,也不改初志。在别的贵胄眼中,他或许是个不知好歹、迂腐的傻瓜,但平心而论,这却是十分难得的品质。

或许也正是因此,公子能与他推心置腹,把他当作挚友。

沈冲还待再说,一个仆人忽而来到,禀报说桓瓖来了。

桓瓖?我和沈冲皆是讶然,未几,只见一人进了院中,正是他。

“我就知道你又在摆弄这些。”桓瓖走过来,看着沈冲摇头,“这般良辰,别人赏花喝茶,你倒似个农人一般。”

“农人皆良匠,有何不妥。”沈冲道,“你怎来了?”

“自是来看看你。”桓瓖道,“今日正好放假,思及多日不曾登门,心中过意不去,特来探望。”

“哦?”沈冲笑了笑,“多谢。”

其实就算桓瓖不说,众人也是心知肚明。

他是无处可去,因为他跟家中闹翻了。

与公子和沈冲一样,桓瓖的婚事也令桓鉴夫妇十分头疼。不过公子未婚,是因为谶言;沈冲未婚,是因为沈延图着给他娶公主;而桓瓖,则是因为他自己挑剔。

桓瓖自己虽是个来者不拒的浪荡子弟,但对于娶妇,要求却多得似皇帝选妃一般。我曾听他在公子面前大言不惭地说他五不娶。不是世家不娶,不识字能诗不娶,不是绝色不娶,不性情温顺不娶,不能与他同乐不娶。

公子听了冷笑,说他可凭本事孤独终老。

“这么早成亲有甚意思。”桓瓖不以为然,“他们不过是想找个人来管束我,无趣。”

他说到做到。

从他十几岁起,桓鉴夫妇就一直在为他寻找合适的亲事。雒阳高门贵胄不少,与桓瓖门当户对的闺秀其实并不难找,然而每每桓鉴夫妇有合意的,桓瓖总是看不上,嫌弃这个嫌弃那个。

婚姻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别家,父母准了便是成了。但在桓瓖身上,这如同一句笑话。桓鉴也曾想强按他低头,但桓瓖第二日就不见了,谁也不知他去了什么地方。桓鉴府上连同桓肃这边,上上下下闹得鸡飞狗跳,到处找人。直到过了一个月,所有人都被折磨得麻木之后,桓瓖走了回来。他完完好好,看着还胖了些。据说是自己跑去了长安终南山那边的一个小寺院里,捐了点香火钱留宿,每日无事便出去游山玩水,混了一个月。

此事,桓瓖的下场自然是极惨,被桓鉴狠揍一顿是免不了的,而后还被关了起来。但当他还想再强压桓瓖定亲的时候,桓瓖趁人不备,又跑了。如此三番之后,桓鉴怕了。

桓瓖到底是他的儿子,从小宠到大,总不能把他打死。所以此事闹过之后,夫妇二人都软了下来,有两三年不敢重提。

如今,桓瓖已经满十八岁,且也在朝中有了官职,桓鉴重燃希翼,又开始为他问起了亲事。

桓瓖知晓之后,甚为恼火,再度与桓鉴大吵一通。

他如今是殿中中郎,也有爵位,到底要顾及些面子,自然不会像从前那样一走了之。但如今闹得正僵,他便是放假也不会回家。桓肃和桓鉴乃是同路,去那边与回家无异,所以,桓瓖只能退而求其次,来淮阴侯府。

“怎霓生也在?”桓瓖看了看我,问道。

他的目光里满是揶揄,我视而不见,一本正经道:“我奉长公主之命,过府来服侍表公子。”

说着,我却又不禁瞥了瞥沈冲,他神色如常,似乎对桓瓖的暧昧神色全无所觉。

幸好桓瓖没有纠缠,转而道:“听说今日元初去赴任了?”

我说:“正是。”

“你不去送他么?”

我说:“长公主让我一早过来,且府中也有车仗,不必我送。”

桓瓖又露出那欠打的暧昧微笑。

“如此。”他说罢,不再理我,转而对沈冲道,“听说城阳王又给你赐了茶,不请我饮些?”

沈冲无奈:“你就是为了这茶来看我?”

桓瓖道:“你过得似僧人一般,也无别的物什好让我惦记。”

沈冲笑了笑,让仆人去唤惠风烹茶,与桓瓖往书房而去。

我唯恐桓瓖跟沈冲说些不三不四的话,也跟着去。到了书房了,我洗了手,服侍在沈冲身旁,顺便监视桓瓖。

但他似乎当真是来喝茶的。与沈冲聊了聊近来一些共同友人的闲事,又说了说朝中之事,还一贯的吊儿郎当插科打诨。不过,他并没有如我担心的那样给我添乱。

心底松一口气,我望望外面的天色,希望桓瓖快点走开,不要打扰我与沈冲花前月下。

沈冲毕竟精力不似康健时充沛,先前又摆弄了花草,与桓瓖聊了一阵,又用了些小食,已有了些困倦之色。我这般尽职尽责的侍婢,自不会放过机会,对沈冲道:“表公子该歇息了。”

桓瓖讶然,道:“还未到午时,怎就要去歇息?”

我说:“表公子身体还未痊愈,自与常人不同,养伤最忌劳累,按时作息方可康健。”

沈冲莞尔:“你是不知晓她多厉害,我卧病之时,万事都须得听她的,一点怠慢都不可。上月她离开许久,我反而有些不习惯。”

“表公子哪里话,我既来照顾表公子,自当尽职……”我嗫嚅着,心里却甚是受用,美滋滋。

“是么。”桓瓖看了看我,亦一笑,无所置评。

在我的安排下,沈冲顺从地歇息去了。

我照顾他更衣服药,在榻上躺下,替他捂好褥子。

沈冲看着我,眉间舒展。

“霓生,”他说,“我有时甚羡慕元初。”

我讶然:“为何?”

“有你在身旁,他必是每日过得欢快。”沈冲说着,唇角微微弯了弯,“比从前好多了。”

从前?我诧异不已:“表公子说的从前是何时?”

“自是三年以前。”沈冲道,“他还未曾得那场大病,你也未曾到桓府之时。”

我心中一动,这话倒是第一次有人跟我提起,登时好奇起来。

“我不知公子三年前是什么样。”我说。

“脾气执拗,任性。”沈冲道。

我不禁笑了笑:“如此说来,却与现在无异。”

沈冲摇头:“差得远。”说着,他苦笑,“元初自幼成名,如他这般孩童时便可出口成章的人,必是早熟。加上他名声在外又出身高贵,同龄人大多对他敬而远之,玩不到一处。而家中对远处寄予厚望,一边课业繁重,一边又无度溺爱,予索予取,将元初的脾气惯得很是乖戾,稍有不如意便要生气。这在外人眼中看来,自是天生傲骨的性情中人。而他身边之人则无不小心翼翼,唯恐何时疏忽又惹他恼怒。”他看看我,道,“你或许觉得他到圣前请战乃是任性,但这在从前,不过稀松平常。当年袁氏当权,他曾因一言不合当面顶撞袁太后,累得太后与长公主全家到袁太后面前请求恕罪。”

我惊诧不已。现在的公子虽然在我眼中也是个被惯坏的人,但在人前,他知情识礼,并非做事不计后果之人。

“此事当真?”我疑惑地问。

“自是当真。”

我说:“公子不曾与我说过。”

“他提来做甚。”沈冲道,“此事已经过去多年,且乃当年屈辱,故而谁也不再说起。”说着,他莞尔,目光深远,“元初一向甚为孤独。当年他虽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却甚少有开心之时,我虽是少有能与他说上话的人,却很少见他笑。”

我说:“公子现在也不太爱笑。”

“比从前好多了。”沈冲道,“你可见过他乱发脾气?”

当然有。我不禁想起去淮南之前的那天夜里,公子无缘无故跟我生气的样子。我至今不明白,不过是我跟着长公主去了一趟东宫没有告诉他,有什么值得生气的?

沈冲继续道:“他性情也比从前开朗多了,遇事能为他人考虑,这在从前乃是不可想象。”

这倒是确实。至少公子待我不错,故而我虽然心怀鬼胎,但也会真心实意地为公子打算。

“这未必是因为我。”我说,“公子当年生病之时,过得甚是折磨。或是经历了这般大劫才有了顿悟,因此改了性情。”

“他能撑过那劫难,不也是因为你?”

我想了想,也对。

“这许多事,若非表公子告知,我几乎不知晓。”我不好意思地说。

沈冲淡淡一笑。

“故而我羡慕元初。”他说,“他可有你陪伴,乃是幸事。”

那目光深深,却又似意蕴深远。

我望着他,怔了怔,只觉耳根微微发热。

沈冲看着我,忽而道:“霓生,我父亲想将你要过来。”

我说:“我知晓,不过主公和长公主……”

“你想过来么?”

我一愣,看着沈冲。

他也看着我,目光平和。

心无来由地狂跳,好像一个新手骑在狂奔的马上。

“我……”我张了张口,却发现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过了会,我嗫嚅道,“就算我想,主公和长公主恐怕不愿。”

“与他们无关,只要你愿,我自有办法。”沈冲道,“霓生,你愿过来么?”

我哑然。

如果在从前,我会婉拒,因为只有在桓府,我才能大把挣钱。但现在,我地契在手,新近又从长公主身上狠狠挣了一笔,足够我将来过上无忧无虑的日子。既然如此,我大可答应下来,毫无负担地来到沈冲身边,在我离开雒阳之前,完成那暗搓搓的小心愿……

但话要出口时,我却在想别的事。

比如,公子知道了会如何?

他连我没有跟他交代清楚去东宫的事都会生气,要是知道我竟离开他来沈冲身旁,就算我装得身不由己,他恐怕也要大怒……不过我迟早要走,就算他会发大脾气,那也是早晚的事,我再过意不去也是无法。

当然,我不能离开桓府,乃是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

那便是我已经给长公主设好了套,若无意外,不久便可放奴。若来到淮阴侯府,则免不了再生一番枝节。

可是,这是沈冲开口让我过来。

此情此景,我曾经做过好几次梦,他方才这么说的时候,我几乎想打一打脸,看自己是不是还在做梦。

沈冲注视着我,在等我的回答,目光诚挚。

我嗫嚅道:“表公子,我……”

“不愿?”沈冲看着我,神色喜怒不辨。

我小声道:“也不是不愿,只是我在桓府中还有些事。”

“哦?”沈冲道,“何事?”

“嗯……一些私事。”我含混地答道。

“那便不是不愿。”沈冲莞尔,“待你将那些私事了了,便可过来么?”

待我那些私事了了,我们就再也见不到了。我心想。

如果换了别人,我会点头说是,可面对这沈冲,我并不想这样骗他。

“表公子若想要我来侍奉,告知一声,我定然会过来。”我说。心里盘算着,反正这些日子还要住在淮阴侯府,也与过来无异,并不妨碍我在离开之前好好跟沈冲相处……

沈冲目光温和,没有多言。

“如此,一言为定。”他说,“霓生,我说过,你若有何难处,皆可告知我,你日后亦要记住。”

我看他一副磊落之态,反而自己有些戚戚然,生出些从良山贼思及过往坑害好人时的愧疚来。

“嗯,”我不太自然地答道,“多谢表公子。”

“你必也累了,去歇息吧。”他淡淡一笑,说道。

那声音温和,一如既往。心底如同春风拂过,所有的不安瞬间平息下来。

“那我去了。”我向他一礼,再掖了掖褥子,告退出去。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作者海青拿天鹅其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