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125、私盐(上)

我听到老钱的话,愣了愣。

当朝如前朝之制, 盐铁归朝廷专卖, 设司盐校尉专司盐务。这个官职虽不算很高, 却关乎民生, 且是天下人都知道的肥缺,非皇帝一等亲近的臣子不能任。

万安馆的客舍,在海盐县城中不算最好,但吃食乃是无可争辩的第一, 尤其以各种海产烹煮见长。从前任主人时起, 能跟万安馆争一争味道的, 就是这聚贤居。

聚贤居的主人杨申,也是个做了多年客舍的, 以夸夸其谈和为人吝啬出名。关于他的关系, 我倒是听人提过一嘴,说过他有远亲是雒阳高门, 只是此人惯来爱吹牛,没什么人会拿他说的当回事。但如今听老钱乍地如此说起, 我不禁警觉起来。

姓杨的亲戚,姓沈的京城高门……我立刻就想到了淮阴侯府。

会这般巧么?我一时有些踌躇。

“杨申?”郭维在一旁听到老钱的话, 不以为然, 道, “他说的话岂可信得,连雒阳的皇帝都跟他是亲戚。县长也不知是吃了什么猪油蒙心,连他的话都信。”

我没答话, 沉吟片刻,对老钱道:“老钱,你去打听打听,那信任司盐校尉的名讳。最好来历也问清楚,哪里人,做过什么官,出身如何等等,越细致越好。”

老钱应下,问:“夫人,那些船户……”

“不必理会。”我说,“既然杨申要靠县长抢那生意,便让他抢去。”

老钱狐疑地看着我,答应下来,片刻,走开。

看着他的背影,郭维面上的神色有些意味深长。

“既如此,想来过两日我也不必再送鱼来了。”

“为何?”我问。

郭维朝老钱离去的方向抬了抬下巴:“寒食节里,船户买点心最多,集贤居将这么大的生意占了去,万安馆若还似往年那般做许多出来,岂不是要亏?”

我不以为然:“不会亏,我自有办法。你明日后日仍按我等方才商议一般将货送来,务必要好。”

郭维有些诧异,少顷,笑了笑:“都说夫人虽年轻,却是生意好手,如今看来果然不假。”

我看看他:“如何不假?”

“这万安馆当年境遇谁人不知?那败家子将老父气死,整日游手好闲,万安馆在他手上破破烂烂,卖也无人敢要。夫人接手之时,许多人还盘算着夫人做不下去好低价盘了,不料两年过去,竟是风生水起。”

这话听着倒是受用。这两年我的确费了不少心思,不过乐在其中,倒也不觉得十分累人。

“老三过奖。”我说,“不过只有些寻常见识罢了。”

“哦?”郭维双手抱胸,靠在我旁边的墙上,注视着我,“夫人这些寻常见识,我却是不会,若得了闲,教一教我如何?”

他的声音越说越低,头微微俯着,注视着我,目光带着些微的灼热,唇边勾着浅笑。

我心想,怪不得此人总能招惹女子,果然是个调情的行家。

“闲暇何时没有。”我亦笑了笑,瞅着他,将声音放得轻缓,“老三果真想听?”

郭维的目中闪过些光亮,笑意更是深邃。

“自是当真。”他说,“我今夜留下,就今夜如何?”

他尚未成家,在海盐县城中也没有屋宅。我当年来到海盐之时,见他的海货好且价格公道,便与他约下,他但凡有了新货,便优先送来万安馆来,好处是若万安馆中有空房,他和手下的帮佣可以免费留宿。

我仍笑着,不紧不慢道:“老三自己就是个生意好手,知晓的比我多多了,哪里用得我来教。”

郭维不置可否:“哦?比如?”

“比如,你后面那两驾车里,桶中有一半不是海产。”

郭维笑意倏而凝在了脸上。

我也看着他,意味深长:“县长之事,方才老三也听到了。想来日后风声要变紧,老三再要行事,还请离万安馆远些。你我主顾一场,莫怪我不曾提醒。”说罢,我不再与他多言,自若地转身离开。

郭维贩私盐的事,我一直是知道的。

海盐一带,自古乃是产盐之所。贩盐获利之高,乃是寻常生意所不及,故而就算在前朝有严刑峻法之时,民间私设盐灶煮盐贩卖,也不曾禁绝。到了如今,法纪废弛,官宦贪腐,贩卖私盐更是成了风气。像郭维这样四处讨海过活的鱼贩,顺手倒卖倒卖私盐,乃是寻常之事。

他每月进城数次,大多会将盐藏在桶里,光明正大地假装成交易渔获,卖给盐帮的人。不过这是郭维的事,只要不曾打扰我,我自会当作什么也不知。

郭维不是蠢货,知道利害。我提点过之后,他卸了货便离开了。

将近正午的时候,老钱也回来了,向我禀报道:“夫人,那司盐校尉的来历,我打听清楚了。名叫沈钦,字仲敬,司州河东人氏。似乎是个什么亭侯,去年入京为官,似乎来头还颇大,说是太后的族亲。”

其实他说出这名字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他是谁。

沈氏支系不多,而桓氏与沈氏来往亲密,所以对于沈钦此人,我仍然还记得。他确实是太后的族亲,跟沈冲的父亲淮阴侯沈延是族兄弟。不过从前,他一直待在河东老家照看祖产,不曾入朝为官。我并非淮阴侯府的人,就算他曾经有几次入京,我也只是闻得其名,不知其人。

既然不曾见过面,我又已改名换姓,那么就算他与我面对面,也不会知道我是谁。

“这位校尉,如今在何处?”我问。

“还在嘉兴。”老钱道,“听县府中的府吏说,过不得几日就要到海盐来巡察。”

我颔首。

“夫人,”老钱说罢,不解道,“我方才听闻,夫人仍订了许多渔获?今年寒食节的糕点,只怕做多了卖不去。”

“怎会卖不去。”我说,“你明日写个告示贴出去,寒食节当日,万安馆所有鱼糕点心,买五件送一件买十件送三件,每人限购三盒。”

老钱讶然,想了想,露出笑意。

“这般卖法,只怕杨申要为难。”他说。

“他有甚可为难。”我说,“万安馆的吃食,在海盐县何时落过第二?若不争上一争,岂非白白助人气焰。且船户这么大的生意被他占了去,还想如何?我出此下策也是无法。”

老钱颔首。

“还有一事。”我说,“寒食前后那几日,我要回乡间去住,你辛苦些,万安馆一应之事,皆有你来掌管。若有人问起,便说我偶感风寒,养病去了。”

老钱诧异不已。

“夫人,可是出了何事?”他问道。

我莞尔:“无事,不过是近来觉得累了,想歇一歇。”

老钱看着我,片刻,应了一声。

我那番话,自然是托辞。最主要的目的,当然还是要避开那沈钦。

司盐校尉这般大人物,自不是我这样的经商小民能见的。但我想了想,还是决定再小心一些。毕竟就算我再自信,也总要防备节外生枝,莽撞行事并非我行事之风。

一切计议好之后,我将馆中诸事分派下去,打算过两日便带着小莺回海边那小屋里去。

那新任司盐校尉的事传得颇快。第二日,我在堂上就听到了用膳的客人在议论。

不过出乎我的意料,他们谈论起来的时候,说那盐务校尉是个相貌俊伟的年轻人。然后,又谈论了一番他捉拿贪官污吏时的威风,惹得众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你说,那司盐校尉生得颇为俊俏?”阿香给他们呈上酒食的时候,笑嘻嘻问道,“有多俊俏?”

“我也不曾见过,只是听了传闻。”说事的那人道,“这是我那在盐官的友人说的,当不会有假。”

“他定然是弄错了。”一个老者摆手道,“我前两日在嘉兴时,也见到了这位司盐校尉,乃是个中年人。穿着官府乘着车马,甚是威风。”

阿香旁边几个偷听的女子闻言,皆露出失望之色。

而我在一旁听着,觉得老者的话当是对的。我虽不曾见过沈钦,也知晓其大概年纪,比沈延年轻些,但的确是个中年人。

“如此,那兴许是弄错了。”那两人也不争辩,继续又聊起了别的事情。

天色擦黑之后,万安馆点起明灯,在城门落锁之后,也照例点起明灯,给仍在堂上用膳的客人照路。

正当我让人去把侧门也落锁的时候,突然,一人走了进来,看去,却见是郭维。

他神色匆忙而不定,进来之后,问我:“倪夫人,可见到了阿泰?”

我讶然:“阿泰?”说罢,看向周围的仆人,他们纷纷摇头。

“阿泰今日进城了?”我问。

“正是。”郭维四处看了看,有些警惕之色,片刻,低声对我道,“我先前回到家中,才知晓他今日拉了一车货进了城来,说是有客商要。可我方才去那客商落脚之处,只见关门闭户,早无了踪影。”

我自然知道他说的货是什么,亦明白此事蹊跷。

私盐生意就算风气再盛,也是被查到就会掉脑袋的事,无论如何见不得光。行事之人自有一套规矩,从订货到接头,须得一气呵成,否则一旦出纰漏,便要攸关性命。情理如此,也难怪郭维着急。

我问:“是郭老大让他进城来的?”

郭维摇头,道:“我大哥昨日就出海去了,家里人说,午时县城中有人去过一趟,阿泰便自己送来了。”

我沉吟,正当思索,忽而听到一阵脚步声从堂后传来。

看去,却见是小莺和阿泰。

我看到他,不禁松了口气。

郭维亦露出解脱之色,忙上前道:“你去了何处,教我好找。”

阿泰笑嘻嘻道:“我到客商约定之处,见无人,便想出城去,可城门又关了,我寻思之下,便来了此处。”

我听着,却觉察出些不对劲,不待郭维再开口,打断道:“你那马车,放在了何处?”

阿泰一愣,道:“便如往日一般放在了在后院,我方才在门外遇到了小莺,她替我开了门……”

话音未落,突然,万安馆外面的大门外传来一阵嘈杂之声。

有人砰砰捶了几下门,喝道:“开门!我等奉司盐校尉之命捉拿盐匪,须入内查验!”

馆内众人闻得此言,皆是愕然。

再看郭维和阿泰二人,面上神色已是剧变。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作者海青拿天鹅其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