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十二章 分别

“你就是王俊师兄的亲传弟子?”

“你就是张角?!”

华佗和司马懿两人虽然都感到意外,但是此时心里所想的完全不同。

王俊是五行观现在的掌教观主,兼水门祭酒,门下最为擅长天文地理以及奇门遁甲等,是整个五行观里传承最为玄奥的山门,而且他毕竟是五行观创教祖师北斗真人王长的独子,一些正一道里的独门秘学自然数水门最多,一般挑选弟子也是十分苛刻的,纵使你有过人天赋,如果没有机缘照样是不收入山门的。

这张角不但是王俊亲传,而且看样子还学了一些金门祭酒王养年的传承,更深一层去想,那一晚唐周放毒烟所用的药草调制方法,可能还与华佗自己的木门传承有关,这让华佗不禁有些意外,更有些疑惑。

而至于张角这个名字,对于来自于后世的司马懿来说,就算只看过小说《三国演义》的话,也都知道张角是领导了黄巾起义的造反头子,乍见他真人在此,怎能不叫人意外。

司马懿此时不由得开始仔细大量张角,见他面颊瘦长,三缕墨髯,双目斜飞,大约二十多岁,倒确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样子,难怪之后能忽悠那么数万农民们跟着他一起杀官造反呢。

张角见华佗问及师门,又提到了王俊的名字,于是赶紧点了点头说道:“您看,弟子也是五行观的传人啊,只是刚入山门不久,师叔又经常外出,是以弟子才有眼不识泰山呐,冲撞了师叔还望赎罪,请师叔念在一脉同宗的份上,放了弟子吧。”

华佗哼了一声说道:“多年前,我是听师兄说起过你,但没想到你未经出师,便居然私自聚众创教,另立门户,兼之以乱道惑民,真是辱没我五行观名声!我且问你,你是不是有个弟子叫唐周的?”

张角一听唐周的名字忽然间一惊,立刻又将惊讶地表情掩饰了回去。

华佗何等人物,这张角的神情变化早已被他尽收眼底,于是冷然道:“你也不用佯装不知了,这唐周轻功不错,观其身法与我五行观不无关系,恐怕就是你私下相授的,他在魏郡传教,却居然在胁迫当地的乡民上供入教,这等卑劣之徒你也敢擅自收了,当真欺我等在山上什么都不知吗?!”

张角这个时候虽然有些惊慌,但心里却快速盘算着,既然华佗说这话,就表示还他没有抓到唐周,并无人证对质,于是装腔作势道:“师叔,弟子冤枉啊!弟子以太平道为名传教,乃是因弟子见山门规矩甚严,即便是继传弟子那也是万里挑一啊。这样一来咱们教化民众的福祉就甚为稀少。如今政治黑暗,民生凋敝,又逢连年灾荒,以致出现了‘死相枕藉、民相食’的惨剧。弟子不才,虽学艺不精,但实不忍百姓如此走投无路啊。所以弟子冒着大不韪之过,仿山门规矩私创太平道,为民众谋福,以期解救万民之苦,不足之处,弟子甘受惩罚!”说罢竟然又换了一副悲天悯人的神色,甚至说到后半段都带了些悲怆的哭音,让在场的那些信徒们无不动容,纷纷下跪为张角请命。

华佗哼了一声不置可否,司马懿在一旁听到后不解道:“师父,什么叫亲传和继传?”

“五行观历来收徒都分亲传和继传的,亲传简单来说就是各山门祭酒亲自传授的内弟子,有望传承五行观的最为至高的天道传承,这个以后再与你详说。而继传弟子便是经山门允许,再由各山门祭酒或亲传弟子来授其一部分传承的外弟子,他们是无望获得五行观至高传承的。但无论亲传还是继传,都是要挑选天赋异禀的人才,而且经山门同意才能获得传承,所以亲传弟子更是还要兼具一些机缘,是以这张角刚才所说也并非没有道理。”华佗一边解释,一边看了张角一眼。

其实华佗行医天下多年,深知百姓疾苦,也有心用山门的传承去造福苍生,对于五行观的传承规矩也是有些不解的。但因为五行观历来除了传道与信徒外,更重要还是要肩负起寻找紫微星下凡之人的使命,所以华佗一直以来也就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的以一己之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张角见华佗被自己的话有所打动,赶忙又道:“至于这魏郡唐周,弟子初见他时,见他诚心奉道,天资聪颖,且熟知魏郡民情,所以才略有所传,让他以此为恩德来造福魏郡百姓。不想弟子眼拙,竟没有看穿此人本心,若不是今日师叔有所问,弟子实在不知啊。”

说完,张角又问旁边的黄衣大汉道:“你们有唐周的消息吗?”

那几名大汉都纷纷摇了摇头。

于是张角心下大定,坦然道:“看来这唐周一时不知所踪,弟子下来一定派人尽快找到他给予严惩,还山门一个交代!”

华佗摇摇头道:“这唐周不是我五行观的人,所以他怎样与山门无关!倒是你私立门户,坏了规矩,理当受罚。但念及你是师兄的亲传弟子,赏罚之事应由他发落,所以还是待我回到山门时请师兄来定夺。这次就暂且放了你,若再胡作非为,就休怪我不给师兄情面,替他清理门户了!”

说罢就松开了张角,再也不理他了。

张角倒在地上,被弄得灰头土脸的,狼狈不堪,被两名黄衣大汉扶起之后便马上带着一众信徒匆匆离开了。

一旁的乡民们见大贤良师都走了,也陆续开始散场追随而去,庭院中就只剩下华佗师徒、李财主一家及一些下人们。

华佗暗叹一口气,说道:“想不到山门不幸,竟出了如此心术不正之徒,看来我们五个祭酒是时候聚在一起好好商议一下山门发展之事了。”

一旁的司马懿安慰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此乃天意,望师父不必过于劳神介怀,我等只需守身持正,奉行大道,天下总会有明朗的一天的。”

华佗看了司马懿一眼,似乎若有所思,旋即又意识到救人要紧,于是说道:“仲达你说让我配合你医治,到底如何做,你快说。”

司马懿点点头说道:“眼下情况紧急,还请师父先帮我清理那孩子的伤口,但切不可再行包扎。我这就去取药材,这样可以节省些时间。”

华佗与司马懿相处多日,兼之对于他的真实身份有所了解,知道司马懿向来行事稳重,而且医术其实已十分不错了,于是也不啰嗦,点了点头就径直走到李大宝那边为他处理伤口去了。

司马懿则转身对李财主说道:“李先生请速遣几个身手灵活的人与我一起去取药。”

李财主见大贤良师已去,眼下只能指望这师徒二人了,于是也就十分配合地吩咐两名下人随同司马懿一起出门了。

到了门口,司马懿指着对面那颗大槐树,回头对那两名下人说道:“你们俩能爬上这颗树吗?”

这两名下人有些不好意思道:“嘿嘿,其实这棵树在门口多年,我们几个有时见天气炎热,就会攀上树去偷懒歇会儿,这样不仅凉快,而且还不易被老爷发现,所以这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难。”

“哈哈,这就好办了。”说罢,司马懿从马背上行囊里的抽出两把小刀来,交给这两名下人,“你们俩拿着刀,上树帮我取些树冠上面的新鲜枝干下来。”

那二人互相看了看,也不知道这司马懿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明明是去采药,怎么变成了砍树了?但少爷此时性命攸关,他们自也不敢耽搁,三两下上了树,拿着那两把张氏铁匠铺制造的快刀,一下子取下不少树干来,纷纷掉落在了地上。

司马懿拿起地上的树干来看了看,见完全够用了,于是对树上的两人说道:“行了,别再糟蹋这树了,都赶紧下来,把这些树干都拿到庭院里去。”

华佗此时已将李大宝头上香灰清理的差不多了,并且用五行指法辅助针灸术让李大宝暂时安了安神,让他不至于抽搐发作得那么频繁激烈,为司马懿再争取了一些时间。

此时他见司马懿出去没多久就拿了一堆洋槐树干回来,问道:“仲达,你说的药就是这个吗?”

司马懿回了声:“差不多,不过还要再等等。”

说罢,他嘱咐那两名下人当中的一个去屋子里取只干净的杯子出来,另一人取了一些柴禾硝碳来,把庭院中间的火堆架得更旺了一些。

不一会儿,司马懿就取过一段洋槐枝干来,用匕首断出一些直径二、三寸,长约一尺的树干,然后把其中的一根,一端放在那堆火上烧着,另一端下垂对着杯子,让淋取出来的树汁一点一点的滴在杯子里,一根树干烧完了就再换另一根。

直到那杯子里盛满了汁液,司马懿才点了点头,让下人伺候着给李大宝服下,没过多一会儿,李大宝抽搐僵直的身体居然不再像刚才那样发作个不停,而是浑身软了下来,虽然虚弱,但明显症状已经不再出现了。

抱着李大宝的妇人是感受最明显的,不由抬起头对李财主惊喜道:“大宝、大宝得救啦!老爷!大宝的得救啦!”

李财主一听这话,像是**里拼着倾家荡产赌赢了一般长舒一口气,同时一屁股瘫坐在地上了。

缓了一会儿之后他赶紧爬起来,激动地跑过去看了看李大宝,最后转身向华佗和司马懿拜了下去,激动道:“先生真乃神人也,高徒医术也是这般高明,今日二位救我小儿性命,李某真是无以为报啊!”

华佗扶起他,说道:“行医济世乃我辈之本分,李先生不必多礼。其实这医治的方法还是我这徒弟想出的,接下来请按我徒弟的医嘱行事便可。”

李财主忙不迭地点头,跑过来握住司马懿的手说道:“小神医真乃少年英才啊,我儿的病今后便仰仗小神医了!”

司马懿笑了笑,点头回礼道:“李先生客气了,如我师父所说,此乃我辈之本分,理当义不容辞。”

可他话是这么说,心里却有点不爽,神医就神医,不要说我小好吗?我不小啊!

说罢,他便嘱咐一个下人按他刚才的方法,又淋取了一杯树汁给李大宝服下后,让他们把李大宝带回房中静养。

回头又对李财主说道:“令郎短期内需另辟一通风避光之静所好生休养,不可再受刺激。另外,我刚才堆放在庭院中的样槐树干,请吩咐府上的人按我方法每日取两杯树液给令郎服下,日后随病情缓和再逐渐减量。”

李财主闻言回道:“这些好办,小神医还有何吩咐尽管言语,我无有不从。”

司马懿见他又提到那“小”字,暗自撇嘴。

就在这时,苏双和张世平寻进院来,见华佗和司马懿都在,不由松了一口气。

二人因为安排好了商队,但见华佗师徒却久久不回,于是一路寻来,到了李家。

司马懿见他二人后问道:“这村子不是很大,又不见有什么大的逆旅之类,你们是怎么安排人马歇脚的?”

苏双回道:“确实如二公子所说,村子里找不到落脚的地方,我们无奈,只得暂时将人马安排在了村外的松树林里驻扎下来了。”

司马懿一听这话,突然眼珠一转,对着身边的李财主说道:“李先生,您别说,我还真有些事情要麻烦你,稍等一下啊。”

说罢便转身去华佗身边小声商议着什么。不一会儿,见华佗抚须思索了一会儿便点了点头。

李财主见司马懿去而复返,问道:“小神医有何吩咐?请说吧。”

司马懿嘿嘿道:“也没什么,请安排一间屋子,不可离令郎静养之所太远,我和师父每日要为令郎导气凝神,让他尽快康复。另外,请吩咐下人去村外的松树林,取些新鲜的松树根来我用,顺便解决一下与我朋友的食宿问题。”

李财主毕竟是生意人,心思也很细致,听说这话,想了想道:“不知小神医的朋友有多少?需要解决几天的食宿啊?不瞒你说,如果人多日久,我还需另外着人提前准备一下,免得照顾不周啊。”

司马懿回道:“好说,一共一百来号人吧。至于时日,要看令郎的病何时康复了,本来要是得了令郎这病症的患者,短则十日,多则一月方可康复,不过现在有我和师父在此照应,大概不出七八日,令郎的病情可基本痊愈吧。所以请准备至少八日的食宿与我等即可。”

说完他看也不看一脸的肉痛之色的李财主,便径直走过去招呼张世平和苏双二人回去,通知商队准备按李财主的安排进村住宿。

其实司马懿也完全可以不用让李财主这么破费的,需知养一两百号人七八日的吃喝拉撒也是一比不不小的开支呢,可谁让李财主说他“小”呢?

这事儿司马懿并没有告诉华佗,他只是和华佗商量用针灸术等手段,帮助李大宝恢复一段时日再走罢了,华佗以为这是李财主为报感激之情盛情款待他们呢,于是也没多矫情,反而心里感慨这李财主如此慷慨豪迈。

接下来的几日,李财主就花了不少钱,请村里的人家让张世平和苏双等人马住在他们的庭院里好吃好喝的供着,而司马懿和华佗则住在了李财主家,师徒二人每日用五行指和太乙神针辅之以汤药为李大宝医治。

同时这几天华佗对于破伤风的症状,也和司马懿交流了很多,而司马懿也在医治李大宝的过程中经华佗的指点受益匪浅,倒也乐在其中。

那一日李财主家的下人拿来松树根后,司马懿又吩咐他们将其断成一尺左右,也是同样用火烧,淋取一些汁液,用碗或者瓶盛接,擦在了李大宝的伤口上。

随着时日推移,每日内服外敷,李大宝也从刚开始每日还会小小发作一阵抽搐的情况,渐渐地开始变得稳定了许多,到第八天果然不再有任何异常,只是头上伤口还在结痂未愈的状态,不过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也无碍了,可以说恢复地很神速,这得益于华佗和司马懿的高明的医术。

通过这次的事情,华佗越发觉得自己挑选司马懿作为亲传弟子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而且冥冥中似乎确有天意,他只是在顺天而为。

对于张角的事,司马懿虽然知道黄巾起义与他有关,但一来因为华佗已经说了山门有山门的规矩,连华佗祭酒都没有处置的权力,司马懿就更不可以了。二来即便司马懿说了,这些人也未必会相信,搞不好还要冒着暴露自己真实身世的风险。

而这又使得他开始感慨一些穿越小说的主人公,他们一穿越到三国之后就比诸葛亮还料事如神,无视所有的历史事件,要么把这个时代的英雄豪杰动不动玩弄得团团转,要么就是虎躯一震王霸之气侧漏,让他们一个个心悦诚服地拜倒在麾下。现在想来这些设定是多么的荒唐。

更何况如果无视历史去强行改变一些事,到最后还会有一个未知而恐怖的风险存在,那就是现代科学中的蝴蝶效应理论。

假如你改变了一个历史事件,那么后续的时间和空间内,也许都会因此而随之改变。

也就是说,这样一来你以往认知的后续历史究竟还会不会照样发生,甚至自己本身的存在都会成为一个问题。如果说因为改变一个黄巾之乱让自己现在就玩完,那还谈何生存发展甚至是想办法回到现代呢?

所以这两天司马懿也思考了这些事情后,觉得还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先切实的强大自己,再以保存自己性命的前提下,想办法寻求发展和回去的办法,无论历史事件怎样,只要这个底线不破即可。

第九天一早,华佗和司马懿便辞了李财主一家与张世平苏双他们在村口会和,临行前李财主又千恩万谢地说了些感激的话,并且小心翼翼地问华佗道:“恕在下冒昧,五行观与这大贤良师创立的太平道有关吗?呃,我的意思是,这样我就明白是否应该奉道啊。”

华佗决然道:“太平道与我五行观绝无关联,张角虽然是我山门中人,但其他的人只是受了他的误导,非五行观的意愿,所以奉劝李先生莫要再被蛊惑。”

司马懿见李财主一脸忧郁之色,这几日自己又暗地里让他放过血,所以还是有些不忍。其实说到底这李财主人还是不错的,要不是自己不想张世平他们风餐露宿,也不会这样戏虐他一把了。

于是司马懿上前说道:“其实李先生只需守身持正,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造福乡里,便是以莫大之诚意奉天下之大道了。”

华佗听了之后也点了点头,李财主这才不再那么面色郁闷了。

车队启程后又行了一阵,张世平和苏双忽然在一处道路岔口停下车队,请华佗和司马懿师徒二人在路边相见。

只见张世平这时神色复杂,似乎想说什么却说不出口。

一旁的苏双也一脸不是滋味的,但见张世平的样子不由得叹了口气,向华佗和司马懿行了一礼道:“我和张大哥请二公子和华祭酒来正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商量。”

华佗看二人神色,顿时觉得似乎有些不太寻常,但也没有作声。

司马懿却也没有太在意地说道:“既如此,苏掌柜请说。”

苏双看了看张世平,见张世平也正看着自己,虽然默默不语,但他的眼神也让苏双明白了他是不想开这个口,于是神色有些依依不舍道:“我与张大哥昨日商议过,此次出关虽然我们是要帮助二公子和华祭酒免去被贼人追杀的麻烦,但既然我们已经组织人马开始今年的马道生意,那自然没有再来回绕道折返的道理。”

司马懿和华佗二人闻言均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因为司马家的商队一次出关不仅耗费甚巨,且牵连到的不仅只是张世平和苏双所代表的司马家,而且还有与之有关联的方方面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是这个道理华佗和司马懿早已知晓,不知道此时重提意义为何。

二人正自奇怪,就听苏双继续道:“现在咱们所处的道路,左边通往西北方向的任县,经任县进入赵国的中丘县应当就到了五行观所在的灵山方向了,而道路的右边则是我与张大哥贩马要走的安平郡方向,我们需要沿此路去信都做下一站的交易和补给,再沿途向北经幽州出关,所以...我们不得不就此与二公子和华祭酒分别了...”说完,苏双的目光一下子低了下去,不敢再直视司马懿了。

苏双的这番话司马懿之前确实没有想到过,因为他对于具体的行进路线不是十分了然,只知道应当是一路向北,本以为应该可以一路相伴,但经苏双的话一点,司马懿顿时也反应过来,此时真的是到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的时候,不由地也是有些不舍和黯然。

他和张苏二人早已相处习惯,积累了不少情谊。

这两人一个心思细腻,处事灵活,在他师徒二人投奔时妥善安排,巧妙策划才使得此行得以成功。

而另一个大气稳重,踏实豪迈,一路上由他带领车队,才为大家省去了很多外在的麻烦,而且他还耐心地传授高超的骑术给司马懿。

司马懿其实打心底里早已不再当他二人是司马府上的下人或食客,而是真正的把他们看作一直以来为司马家族的长辈,既尊敬他们也钦佩他们。

二人突然即将分别,这让司马懿一下子感到意外和不舍,不由任性地说道:“苏掌柜,你们不能改道而行吗?这样我们也可以再多相处几日,晚辈还有许多事情要请教两位前辈呢!”

张世平苏双一听这话,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扑通一下跪拜在当地,热泪盈眶。

张世平说道:“承蒙二公子看得起我们哥俩,说实话,我和苏贤弟也舍不得与二公子你们分别,但此次行动如果临时改变路线,路上的补给和计划就需要重新安排,非一时之功可以完成,否则一旦出了岔子,后果不可预料,所以既然这是司马家一年一度的大事,甚至再往大说是会影响到司马家根基的事情,我们更应恪尽职守,不负老爷与公子的爱重之情。”

“可是...”

司马懿正想再说点什么挽留二人,一旁的华佗便打断道:“仲达,张苏二位掌柜所言甚是,这等风险之下已经不是两位掌柜是否能够承担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你司马家的兴衰大事。既然你敬重他们两位付出的情谊,就不要再为难他们了,要以大局为重啊!”

说罢,华佗神色郑重地看着司马懿。

司马懿心里其实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突然得到这个消息,让他有点过于激动,情难自已,现在沉下心来想了想,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张世平和苏双见司马懿不再有何异议,于是起身询问华佗二人今后打算。

华佗听后笑了笑回道:“呵呵,此处已距五行山不远,也就是说离灵山五行观不远了,所以那些刺客若知好歹当不至于轻举妄动,以免在我山门的势力范围内惹上大祸,弄巧成拙。更何况,说句托大的话,以我的本事,保仲达一时顺利上山也不是什么难事。”

张苏二人闻言均感放心,于是张世平着人从队伍中拨出两匹脚力充足的良马来给华佗师徒换乘,并装备了足够的干粮和钱财,这才与司马懿做了最后的分别,目送他师徒二人渐行渐远...

随后几天,华佗和司马懿二人确如华佗先前所预料的那样,一路平安顺利,而且鬼煞居然一点行迹都再没有出现过,华佗和司马懿不由也是有点意外的。

其实鬼煞的踪影全无,并不完全是因为忌惮五行观的势力,而是因为另有所图。

自从唐周被带到鬼王的暗室里交代了大贤良师的身份之后,张让突生一计,对唐周说道:“如果你能帮我们说服张角,在河北一带配合我们行动,牵制那些地方上的党人士族,那么我就留你一条活路,否则...哼哼,来人!取冷宫丹来,给这人服下!”

只听黑暗中一声应和,不一会儿一名杀手拿着一颗暗红色的丹药,来到了唐周面前,那唐周被人从后面按住胳膊跪在地上动弹不得,此时只能任由这人掰开自己的嘴将这颗丹药灌进腹中。

张让见唐周已经服下丹药,冷冷道:“让你享用的是我汉室后宫百年所传的宝物,名曰冷宫丹,是专门用来伺候那些打入冷宫之后,需要被暗中赐死的娘娘们所用,服下后初时无任何异样,但二十日后如无解药,毒性会突然发作,整个人浑身无力,疼痛难当,直至经脉崩绝,七窍流血而亡。”

唐周一听这话,大惊失色,不住叫嚷着,张让等一众鬼王在高台上厌烦地说道:“吵死了,让他闭嘴!”

底下的杀手们见状立刻上前,往唐周口中狠狠塞进一团脏兮兮的抹布,唐周被这团布的污秽气息噎呛得涕泪横流,口中不住地发出“唔...唔...”的哀嚎。

张让隔得老远仿佛也觉得嫌恶,翘着兰花指捂在鼻子上的位置说道:“你给我听清了,我放你回去,十日内如果不能事成而归,定让你毒发而亡。你放心,这解药啊,百年内还无人配制出来过,我们也只有这寥寥数颗现成的,所以这宝物给你用一次便少一次,你可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哦。”说罢就和一旁的其他鬼王们,一起阴测测地笑着。

唐周听了张让的话之后,苦于口不能言,只能拼命的点头表示答应。

只听高台上远远飘来一句“带下去吧...”

之后,唐周便又被人罩住头脸架了出去。

见密室里再无外人,只剩下高台上十二个鬼王。

他们按天地为首,天干为尊来排序,分天、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队,其中以天鬼王张让马首是瞻。

此时见再无外人,地鬼王赵忠不解道:“张常侍,你放归唐周争取太平道,难道是要放弃刺杀司马懿吗?”

张让闻言冷哼一声:“放弃?不,只是相比太平道来说,比司马懿的刺杀重要多了。”

其他的的鬼王听到这句话都感到很疑惑,纷纷围坐在张让身边七嘴八舌地质疑询问着。

张让不耐道:“好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你们想想,杀一个司马懿,最多就是让司马氏悲痛一下,少个后继之人罢了。但争取了太平道,咱们则可利用他们在河北一带的影响,不断地给当地党人一派的官吏制造麻烦和压力,届时陛下见他们办事不利,一怒之下罢撤裁换,咱们不就有机会想办法安插自己人进去了吗?等河北一带的军政都是咱们的人了,我看朝廷里何进他们那帮人还敢如此嚣张吗?”

众人闻言恍然,一时间开始大赞张让神机妙算。

于是那些一路监视司马懿的鬼煞们,没过两天就收到了消息,转而让他们监视唐周的一举一动,如果泄密就格杀勿论。

就这样,司马懿和华佗顺利的到达了五行山山脚下的中丘县。

这天下午,华佗和司马懿在城里吃了些饭食之后,便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出城西,往五行山里赶去。

进入山中行了半晌,林木逐渐茂密起来,天色也慢慢地暗淡了,华佗和司马懿放慢了速度,小心地在山林中行进着,因为此时正是野兽频繁出没的时候。

山风吹动着林木上的枝叶一阵阵作响,其余只剩下空寂中传来的一些虫鸟鸣叫,显得这里格外空旷和宁静,空气也格外清新。其实要不是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声虎啸,这个氛围还是很美好的。

五识高于常人的华佗示意司马懿不要慌张,两人将马匹安定下来后就拴在了附近的大树底下。

华佗静静地聆听着远处的动静,突然脸色大变,道了声:“不好!远处还有人!他们危险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