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192章 要忙完

奏请朝廷,给珂琪老舅封的‘辽东商务布政使‘,宁义想想这事也绝了,崇祯皇帝和满朝大员,弄不清是什么官,给皇太极请封,朝廷也答应。

当宁义说辞官回家歇歇,苏芸儿第一个高兴,大家大业事多,她忙不过来,还不如抱孩子省心。

珂琪和小秋儿俩人对视着笑,大牛还逗,啥都别想,吃饱了就睡大觉,来年准抱上大儿子。

惹得珂琪和小秋儿‘哈哈‘大笑,苏芸儿红脸说吃饱了,我收桌!

嘻嘻哈哈大伙散席,宁义上寺院拜见老岳母毛诰命,小秋儿跟起到寺院去住,老夫人好几天没看到孩子,想得厉害。

苏芸儿留在家里收拾屋,宁义抱起大闺女和小秋儿上寺院,俩人边走边聊。

小秋儿做了妈妈,体态丰满,怀里大女儿也胖乎乎,宁义满心喜欢,对孩子妈俩人,来回亲个没完。

“不闹,我带女儿吃粮不管事呀!”

“那苏芸儿不干了,说等着要小孩,你来帮我忙?”

朝廷没来圣旨允许辞官,到家才刚刚吃个晚饭,文书官函雪片般飞来,再经管买卖工厂,宁义想着要够呛。

又说好话,又套近乎,小秋儿说什么不干,给大闺女抢抱过去。

到寺院上方,战马妃子红,这辈子是离不开七宝玲珑塔,依旧围起古塔转圈,来回连蹭带啃,宁义也不知道,它喜欢这青砖古塔个什么劲?

不过还好,妃子红脾气小了,它喜欢上小孩,鼓着鼻孔对孩子闻来闻去。

“它想做妈妈?”宁义不理解妃子红为何爱单身,东塔沟里的白马王子不缺。

“它喜欢小孩呀!”抱着孩子,小秋儿让妃子红闻。

东厢房里的苏芸儿母亲,听声出来相迎:“官家的事没完,年前回来就好,快屋里坐!”说着抱过孩子喜欢不得了。

几个月不见,老岳母精神气头还可以,来到屋里,宁义说起东江皮岛的事。

老岳母毛诰命说,早已经知道了此事,哥哥也许是对的,朝廷不放心,你帮起反而为难。

闹了半天,白替老岳母心忧手足之情,原来全为自己的一片大好前程,宁义叹息之余,谈起辞官回东塔沟经商,好好帮苏芸儿忙一忙。

老岳母笑了,抱着孩子一个劲来亲:“没大事啦,你歇歇挺好,我和秋儿今晚一块住。”

岳母逗孩子,喜欢没完,宁义一见快回家要小孩,了却母女两人的心愿。

小秋儿送出屋,宁义趁机占两把便宜,秋儿瞪眼,撵他赶快回家睡大觉。

夫妻一别几个月,宁义不管满桌的公文,睡觉是正事。

恩爱絮叨,苏芸儿没完没了,说明天开始歇着,不干啦,一心做妈妈。

幸福过了头,宁义算是服了。

家里的日子享福舒心,一晃年关将近,圣旨不来,想辞官还不成,公务多如牛毛,给宁义忙没了魂。

出关的地区广大,军政要务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报上的公函审阅亲批,钱财账目核计,坐在寺院的大殿里,宁义天天忙到黄昏日落。

指望不上苏芸儿,人家说看这些东西迷湖恶心,肚子里的小孩要紧,宁义实在忙不过来,只好把钱财账目打包,交给大明的太平钱庄,皇帝他三叔去管。

年过去,没有多大的热闹,一个是伤亡将士的原因,宁义始终过不去劲,还有最要命的事,储备粮开始紧张。

去年的辽西粮食收成,关外地区的人们,咬咬牙,节衣缩食,勉强可以维持一年的温饱。

而如今有辽东,东江的民众温饱要管,再大量给朝廷调拨救灾粮食,储备粮几乎用尽。

东塔沟里是存有大量的粮食,但作为种子留用,宁义认可忍受骂名,绝不来动。

植物的适应能力,南北气候,以及土壤的差异,不是说土豆,地瓜,还有玉米等,拿来种就可以大丰收。

去年的上半季多雨,下半季的干旱炎热,又有兴修水利的巨大作用,才偶然促成了这些植物的适应性,今年谁又能保证老天爷会不会翻脸,宁义心里没底。

想对此时的大明民众,乃至于朝廷的大员,讲明说清此事,还不如后金人文盲,啥也不是,信跳大神整得明白。

“四书五经厉害,别烦人家啦!”

为此,宁义准备花银子,从民众手中回收口粮,但辽西的民众心里不快。

你宁义官府布告,条文上写得清楚,辽西每人均分三亩田,集体种植管理,收获时分给粮食,看老百姓日子好了,如今变相收缴余粮。

说是用银子回购买,钱是固定不差,可银子对民众老百姓没用。

家家有房住,不缺吃少烧,不受气,能活出个一点人样,除此之外百姓没有多大的要求,粮食不愿卖,银子不能吃,辽西的老百姓饿怕了。

挺大的官,宁义理亏没法,只好在宁远城的督师府里,央求全辽西的乡土里正,回去劝民众百姓卖粮,等水师于佑率领购粮的船队归来,可以用银子把粮食换回去。

督师府的大堂里,辽西几十名没品级的乡老里正,人人闻听心里发笑:宁督师想借粮,何必转个弯,此事好说。

于是人人纷纷表示,粮食可以筹集,银子留给督师备用。

宁义坚持要给,而且按当下的市价来定,可以先到太平钱庄提银子,急吩咐众人去做。

官太大,又这般客气讲信用,众乡老里正遵命,随即谈起今年的大户人家赋税。

这个问题相当的棘手麻烦,所谓的大户人家,多以土地的收入维持门面,雇的长工现在加入辽西平民,给大户多干活属于额外的收入,即便是这样,无人愿意伺候大户。

所以宁义不用来打土豪,搞分田地,直接使土豪地主自动放弃田产,官家快点收购回去,土地荒芜不种,一经查出罪大。

堂上的乡老里正,多数的确是富豪大户,穷人想说话有人听,在此时的大明朝,委实开不起这个玩笑。

官家买,多少银子都往回买,宁义点头答应。

官府银子多得没处放,是花不完变相分掉?众人迷惑中,感觉出宁义的真实用意,含笑回去抓紧去办。

大量的银子,白花花成车拉,五六十万两,很快从宁远城的太平钱庄里押运提走,皇帝他三叔朱常洵受不了,很快跑到督师府找宁义。

“我说宁大夫,银子大量被提走,你这辽西钱财出现亏空,银票兑现不了要麻烦?”

崇祯皇帝他三叔,朱掌柜经营大明的太平钱庄,朝廷有多少的银子他清楚,关外有多少的钱财他更是清楚,宁义请他掌管账目银两。

大炮一响,拼的是实力,打服了谁都害怕,大明的银票跟着有了威望,后金与丽岛等地,渐渐接受使用。

看似像给足面子,挺风光,但信用至上,人家兑现不出银子,不用皇太极,丽岛国王来找,后金人与丽岛人,直接跑来找宁义玩命。

朱常洵是知道宁义的想法,为了提防钱财被大明朝廷占用,故意掏空账面上的银子。

他不好意思明说,大明欠人家的钱粮太多,皇帝二大爷来,见宁义还是直不起腰。

“辽西的老百姓,卖力卖命,我空手要粮要地,你说如何去做?”

“这……?”崇祯三叔瞪眼发懵。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分出去银子还留在辽西,朝廷惦记不上,怪不得钱财账目统统交公,宁义坏了良心,刚坑完袁督师,琢磨来坑自己。

算你宁义小子狠,等着瞧,朱掌柜,崇祯皇帝的三叔朱常洵,摇头叹息离去。

微微南风起,新的一年春天,已经来临,宁义坐在督师府里,天天忙得不可开交。

军务上省心,没有大的战事,主将又多,前方满桂挂帅,后方李率教镇守九边,知道宁义忙,不来打扰,但一个政务要了他命。

于佑从南洋购粮回来,宁义直接给朝廷分去一船粮食,派辽西的锦衣卫前去监督发放救济粮,不用朝廷费心惦记,皇帝御赐救灾专用,好事好名全皇家来做。

剩下一船,宁义琢磨还要换回来银子,怕皇太极翻脸,真兑现银票,立刻得掏银子。

本打算能回本,还给辽西民众粮食,银子快倒回手,哪知一道圣旨下来,宁义又赔进去。

给大明内地准备种子,今年大量种植新品种农作物,尤其土豆,地瓜,玉米。

这些作物可以早来食用,又可以等到秋收,新老农作物混种,大明能逐渐摆脱粮食的困扰,有了粮食,民众会安心不乱。

宁义接过圣旨,有心当场扇自己的耳光,告诉首辅韩炉这些事干什么,全赖在自己的头上。

早说给朝廷留种子,朝廷说安抚民生,先救济灾民,结果从辽西民众收上的土豆,地瓜,还有玉米,能做种子,一用来救灾,统统给吃掉了,多可惜。

辽西民众手里的卖粮银子,宁义不往回换了,直接用从南洋买来的粮食,开始换老百姓家里的余粮,毕竟这样能保住种子的可靠安全。

用新到的土豆,地瓜,玉米做种上,万一气候突变,一旦影响了产量,朝廷和民众决不饶自己。

在此时,宁义想辞官,他自己还不敢来重新提起,关内正兴修水利工程,调用去大批的辽西专业人才,想不管,半路撂摊子,给谁脸色看?

即便这样累得牛马不如,朝廷没人说好,张嫣皇后频频来信,督促快些干,农时耽误不得,做人别不要脸。

宁义奇了怪,自己这辈子,是该大明的,还是欠大明的?

钱粮白搭,力气是吃饱撑的,没地方去使,可你小张嫣皇后,模样是不错,总跟我较什么劲?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