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母亲与直七院4

母亲与直七院(4)

四、直属第七保育院

母亲的一个同乡文宗伦回忆说,**南岸觉灵寺仅仅只是个临时保育院,难童到那里经过短暂的停留集中,立即分配到各保育院:"可是,我们多宝来的一群调皮的难童,每次分配时,大些的兄长们就带着躲避分配,待分走后再回来就这样躲过了数批分配,在这里住了几个月,整个暑天都在这里度过。"为什么?他没有说,大概还是因为那二十几个同时从多宝出来的孩子想抱成团、分在一起的想法吧。

于是,除了每天傍晚躲*报、防空袭,母亲她们的生活在那个临时保育院还是比较稳定的,直到199年的秋天,她们一行人由老师带领,乘车经綦江来到设在南川县田家乡马鞍山(文凤镇)鲜家祠堂里的直属第七保育院,从那张拍摄于1985年的照片上看,那座被长长的围墙围住、有着高大的树木、高大的防火墙和古朴的白墙青瓦的祠堂就是她们的新家。

直七院的院址是首任院长夏一之199年7月根据"距战区较远"、"距交通线较近者"为原则,选择的川湘公路旁、凤嘴河畔、马鞍山下的鲜家祠堂,请来木工和泥瓦匠整修祠堂,添置门窗,维修厨房和厕所,因陋就简、开始接受难童,于是,母亲和她的二姐,还有她的那些多宝的小老乡就成为了那所保育院迎来的第二批难童。望着那座高大、空旷、陌生的一切,年幼的母亲一定有些忐忑不安,不过好就好在她们是姐妹俩,二姨永远是那种会指挥人、会照顾人,也会很有魅力的那种女*,母亲就一直生活在她姐姐的羽翼之下,这也是一种幸福。

据《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直属第七保育院(199.7-1946.6)史料汇编》编委会介绍:"生活和教学有条理以后,夏院长每天中午吃饭都要请五六年级学生轮流去两人与她共餐,学做'小客人',1940年夏天,她考虑到每个难童的父母在家乡都可能在想着自己的孩子,就派人从南川请来了照相师傅带着照相机来总院,给每一位同学单独照了相,寄回家,以安父母心。"母亲的那张照片我没见过,只是有些好奇:那个时候,正是日军以10万兵力抗击我国军40万军队而发动枣宜之战的时候,也是日军采用虚晃一枪,长途奔袭,夺取三峡咽喉要地宜昌的时候,也是再一次显示了日军的战*力远胜当时的国军,经此一役,我第五战区主力元气大伤,直到抗战结束都没有得到恢复的时候,母亲的那张照片还能寄到天门多宝吗?

第二任院长是杜彦桐,湖北仙桃人,从小跟随母亲读书、学诗、绘画,成为当地有名的才女。在《沔阳县志》上可以看见,杜彦桐当过教员、在妇联也干过;当过训导主任,也加入过***;参加过爱国学生运动,也曾经被捕过:"199年月到**任战时儿童保育会文书干事,曾任川二院(在永川临江场)的代理院长,次年8月任四川省南川县直属第七保育院院长。"

从杜彦桐的那张时年约三十五岁的照片上看,那个被直七院的所有保育生尊称为"杜妈妈"的女人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一些,流行的短发、高高的额头、聪慧的眼神、抿着的嘴唇、扣得整整齐齐的衣领,就是一个典型的女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就有了些恍惚,就有些差点将这个令人尊敬的院长与自己的母亲混淆在一起了。母亲肯定也有这样一幅照片,也是在她当上老师、当上校长以后。(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