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随风而动(19、20)

随风而动(19)

十八、广场舞

住在汉口多福路燕山社区的明翠听见楼下音响中传来"柔柔的街上走来柔柔的你,一路霓虹**无比,摘一片云彩做嫁衣,柔柔的新娘从此我疼你"的音乐的时候,赶紧喝完了碗里的最后一口土鸡汤,拉了一片纸巾擦了擦嘴上的油腻,亲了自己的小外孙一下,站起身,拿起水杯放进自己的包包里,临出门听见小外孙在对自己的妈妈说:"嘎嘎(宜昌话:外婆)又跳舞去了!"

国人也许没有不知道汉正街的,那座庞大的交易市场坐落在白云黄鹤的故乡,东起江汉区的三民路,西到硚口区的武胜路,南临集家嘴以西的沿河大道,北至中山大道,由汉正街、多福路、大夹街、长堤街等78条街巷组成,在那个范围内,拥有10大专业市场,经营商品6万余种,从业人员10万余人,客货运输站个,拥有76条线路,对开500多班次,日均吞吐货物400余吨,个体经营户100户,日均人流量16万人次。

广场舞因为跳舞的人群多在广场上聚集而得名,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集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以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这种广场舞是在公共空地有人领头、有爱好健身和娱乐的大妈自发组织而成,因为民族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群体的不同、领舞者爱好的不同,所以广场舞不仅舞蹈形式不同,连舞蹈动作和编舞难度也各有千秋。明翠是她所在的那个二三十人的团队的领舞者,她的出现就意味着舞蹈即将开始。

明翠在汉正街商品市场经营服装生意已经有二十多年,因为工厂倒闭,不得不离开宜昌到武汉这座九省通衢的大码头做生意。刚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三轮车,进而摆了一个地摊;后来有了自己的一个小的只有几平米的门面,慢慢的把生意做大,门面也越做越大、越做越多。她直到今天也很感激那个曾经同一栋楼住的念时在她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候给她提的建议:"到武汉汉正街或者浙江义乌小商品城去做生意,市场越大机会越多,与其坐等还不如走出去寻找机会。"

音乐声起,明翠站在多福路的人行道上面对着自己的那几十个舞友开始翩翩起舞。舞蹈动作是自己参考网络上的一些视频资料再增加自己的编排、也加入了不少现代因素而创造的舞蹈,所以和现代生活息息相关,也和音乐、歌词显得很贴切:"女人别总不停奔波,别忘了想要的是什么?放下吧,所有牵绊烦锁,完美转身走出迷茫困惑!"

明翠是个很有毅力、也很有干劲的老女人,在舞蹈中常常让自己的情感随着自己的动作发生共鸣;她无论干什么都很投入,力求准确到位。于是就会见到她时而紧皱双眉,表现出无限的哀愁;时而又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时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一种低徊宛转的**;时而张目嗔视,表现出一种戏剧化的盛怒;时而轻柔地转动**,表现出如同少女般的清纯。在跳广场舞的时候,她会忘怀家庭和事业,也会忘怀自己,只是用她那虽然有了赘肉却依然灵活熟练的肢体语言和五官表情来诉说音乐中的故事。

从011年开始,汉正街的升级改造就全面展开,将市场整体搬迁到黄陂的汉口北市场去,而在原来的服装批发市场上重建而成的那座庞大的汉正广场,还不是做的是原来的那些生意。不过就是大楼高了,变成商住两用了,地皮更值钱、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了。明翠才不会傻傻的把生意搬走呢,她和她的女儿、女婿不仅在离她家不远的汉正广场有自己的店铺,还有自己的服装厂,全是日韩潮流款式,拥有自己的品牌,定位年轻,款型丰富,保证最大程度地满足那些红男绿女对时尚潮流服装与**全方位、多元化的需求。大牌的款式加上跑量的价格,再加上服装的质量好,档次高,所以新老顾客都特别多,如今也算是汉正街服装批发界的翘楚之一了。

闲暇之余,明翠的爱好就是跳广场舞,活动活动筋骨,运动运动身体,六十多的人还像四十多岁似的活跃。多福路上跳广场舞的有两大特色,一个几乎全是做生意的女老板,另一个就是各领**,也就是武汉话说的"斗舞"。有跳交谊舞的,也有跳健身舞的;有跳广场舞的,也有跳僵尸舞的,各玩各的,各跳各的,音乐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明翠最喜欢跳的还是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整齐划一的舞者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尽情舞动,使得原本不再年轻的面孔因此变得生动迷人:"弯弯的河水从天上来,流向那万紫千红一片海。哗啦啦的歌谣是我们的期待,一路边走边唱才是最自在!"

随风而动(0)

二十、红场的马克思像

随风而动(0)

二十、红场的马克思像

因为莫斯科与北京有五个小时的时差,所以,当那个汉正街的女老板明翠正在灯火通明的汉口多福路边**四射的跳着广场舞的时候,念时的另一位老同学念宁正在夕阳的映照下深情款款的站在莫斯科红场上仰望着那尊高大、庄严的卡尔·马克思塑像,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无论风云变幻,曾经的苏联在过去的那些**年代里都给她们这代人留下了太多的记忆。从国民经济的制定到五年计划的执行,从第一部影片的诞生到第一套人民币的印制;从重工业的崛起到导弹、原子弹的成功;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到京广线的全线贯通……正是因为有了苏联老大哥的无私援助,才会有那场打出国威的抗美援朝之战的胜利,也因为有了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力支持,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这头醒狮才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当新中国如同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出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最初几年,念宁伴随着中苏友好的**结盟哇哇坠地。用火红年代的一句话说,她们就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于是,她和她的同龄人一样,在自己身上也留下了太多的前苏联的痕迹。

她们听着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长大,唱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三套车》等前苏联歌曲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时光,从看过《列宁在十月》的电影到崇拜《乡村女教师》里面的瓦尔瓦拉,从读过普希金的诗集到朗诵过高尔基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至今她的影集里还保存着一张自己拉手风琴的旧照,还记得Зравствйте(俄语:你好);Спасибо(俄语:谢谢)和Досвидания(俄语:再见),而念宁和她的宜昌四中初一六班的同学们也就记住了教她们俄语的那个站在讲台上仍然个头不高、满头卷发却声音响亮的刘老师。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距离的遥远,语言的不便,两国复杂的历史关系,都导致他们对这个与我们相邻的过去的苏联、现在的俄罗斯没有过多的关注。但对于那些年过花甲仍怀有美好眷恋的人群、尤其是对这个被她的小伙伴称为"静秋"(电影《山楂树之恋》女主角)的念宁而言,那个全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度不仅仅有着深厚的历史、灿烂艺术文化氛围,也不仅仅只是个战斗民族,更寄托了她们幸福的童年和充满**的青年时代。

当念宁和她的同伴们在莫斯科这座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欧洲最大城市和俄罗斯联邦首都巡游的时候,秋日的莫斯科俨然是俄罗斯巡回画派笔下的一幅油画:**的林木、花朵组成的海洋、斯大林时代留下的积木似的建筑,以及诸多东正教大教堂的洋葱*,勾勒出那座城市绝美的线条。她们在具有典型欧洲风格的历史古迹和错落有致的现代建筑中穿行,在那些听起来熟悉可看起来陌生的城市里留下了众多属于自己的照片。:

都说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座城市一个代表俄罗斯摩登的现代;一个代表古典的过去。而在念宁看来,莫斯科就是古典与摩登的有机统一。她们去过金壁辉煌的宫殿,也朝拜过圣瓦西里大教堂,四中的校友终于有机会圆梦莫斯科大学;车上所拍的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塑像,就好像原来八一制片厂的厂徽;普希金广场让人不禁会*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句,在那个"爱情与懒惰共同消磨了他愉快的一生"的普希金广场,她在普希金铜像前留下了自己身影。

她在走马观花的沿途按下快门的时候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敬畏,在拍摄莫斯科河的夕阳之时会注意光线与色彩的配合,仰拍那个据说用三百公斤紫金铸成的教堂金*之时,会想起黄金放置在那么高的位置,梁上君子会望而兴叹;站在红场上,单反照相机的镜头会穿过国家历史博物馆,聚焦到大名鼎鼎的红场上;看得见红场阅兵时总统普金车队必经的那条很古朴、用石块铺砌的坡道,印象最深的便是红场的地面,全部由条石铺成。

当镜头掠过莫斯科那灯光灿烂的夜景时,念宁会在心里*唱那首熟悉而优美的旋律:"深夜**里四处静悄悄,树叶也不再沙沙响;夜色多么好,令人心神往,多么幽静的晚上。"当镜头对准红场的那布满沧桑的石板路面时,她会心潮澎拜的想起二战期间,那些俄罗斯军民就是在这里接受领袖检阅之后,唱着激昂的战歌奔赴前线:"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共青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万众一心保卫国家!"

对于每一个到俄罗斯和莫斯科去旅游的游客而言,都是一次**之旅,而对于念宁而言,却是一次期盼已久的寻梦之旅,因为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对于她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可惜红场背后的列宁墓正在维修没有开放,使得她想向那位伟人列宁恭恭敬敬的鞠个躬,表示一下自己的敬意的愿望没能实现,真的*遗憾,因为她的名字就是纪念列宁!

前苏联的瞬间解体、超级大国的轰然坍塌,俄罗斯去苏化二十年,马恩列斯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从无处不在的塑像可以看出,现在的俄罗斯人崇拜的是普京那样会展示肌肉、不畏**的英雄,是开国元勋彼得大帝、亚历山大、叶卡捷琳娜、朱可夫那样的传奇人物。站在红场边唯一的那尊马克思塑像前,念宁仰望神圣的马克思,耳边似乎响起英特耐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的旋律,可她清醒地知道:历史就是历史,**主义的理想和现实竟如此之遥!(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