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随风而动(25、26)

随风而动(5)

二十五、读书之后

如果不出意外,每天晚上九点半,念时会和网上的朋友道一声再见,准时打开他的那部魅族手机,开始继续看他的小说。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一些收费的看书软件只要不升级,用历史版本就可以免费阅读的。

这个如今秃*、在家里从不修边幅的老头自觉自愿的阅读是从红星路小学大门不远处的那家小人书摊开始的,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则是他读书的第一个**。天知道那段时间里他看过多少书,熬过多少夜,写过多少读书笔记。在那个阶段,无论是政治、历史、地理、宗教、理论、小说还是剧本、诗歌,甚至是乐谱、画集,只要能到手的书籍、杂志几乎统统看过。当时市图书馆还在陶珠路光前街,他会隔三岔五就背着黄挎包到馆里的外借部去借书,当然还包括朋友们家里的藏书,加上他当年的疯狂买书,即便是每次搬家都淘汰一部分,可现在还有满满一书柜!

到了本世纪初,念时也曾经是网络上众多的忠实读者之一,每天趴在电脑上看人间感悟、看悲欢离合,看爱恨情仇,看花开花落、看金戈铁马、看英雄无悔。光是自己所写的读书笔记和那些抄录的精彩书摘就有上十万字,那本按拼音排列的写有简短评语的书目就有两千多本,想想有些傻帽,自己都有些不可思议。正是因为看得多了,就对各家网站上的其中一些作品不屑一顾,对其中的一些作者的写作水平和技巧颇有微词,他就有了"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感慨,就有了跃跃欲试的**,就有了写作的开始。

其实阅读是一件很愉悦的时,可以通过文字所熟悉唐宋元明清那些漫长的朝代里,于是,那个爱读书的念时可以看见那些皇宫大内里烛光摇曳,高高的红墙里的那些油灯下有过王昭君的宫怨;一个绝无仅有的武则天很简单就颠覆了李家王朝;那个连老婆都被人家霸占的李后主万般无奈的在低*:"春花秋月何时了";安德海提着油灯大摇大摆的去和慈禧太后幽会;摄政王在溥仪的登基大典的那些被风吹的快要熄灭的灯光下对那个少不更事、哭啼不停的宣统皇帝说:"快完了,就快完了……"

于是,念时就通过那些经典和文献读到了革命的秋瑾在杭州大牢的灯下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那个很有怀旧感的朱自清满怀眷恋的在自己家的灯下写下了那篇朴实无华的《背影》,那个浪漫色彩很浓的徐志摩借着昏暗的灯光*上自己朋友之妻的*上的时候,矮小的鲁迅却正在灯下写他的《狂人日记》;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蒋先生在南昌布置对红军大围剿的时候,毛先生却在井冈山的油灯下写下那篇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写作也是一件很愉快的工作,当文字从笔尖流淌到稿纸上的时候,那就是作者的心声在跟随着笔尖翩翩起舞、在引吭高歌,不管写的是大悲大喜还是悲喜交加,不论是浅*低唱还是壮怀**,作者的心情是很亢奋、也很愉快的,是随着写作而变化,随着情节而喜怒哀乐的。因为在一笔一画的书写的过程中心灵上获得了极大的愉悦。当文字通过键盘和输入法一个个工工整整地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并透过网络传到互联网上,能够与无数的读者进行分享的时候,那也是一大乐趣。

念时其实是在写作的某个时点、因为某个机遇突然大彻大悟了的,把写作的一切都看的通透了,也有些才思泉涌、下笔如有神了。从此之后,写到动情处,自己都会眼睛**、声音哽咽;写到入迷时,忘却了寒冷与酷暑、骄阳与白雪;写到亢奋处,就有了"仰天长啸、壮怀**"的气概;写到悲伤时,就有了百转千回、栏杆拍遍的伤感。于是,他似乎感觉到自己就是为了写作而出生的,就是为了写作而存在,为了写作而读书的,假想如果没有读书和写作时触发的**和**,他也许只不过就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

人们经常会用回忆来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会用回忆来**那些痛苦而不堪回首的往事,也会用回忆来重温那过去的好时光,那全都是一些不会再来、不会再存在、不会再重现的历史。当然,休息够了,回忆够了,吸口气站起来,还是得继续前进,这就是念时的体会。抬望眼,前面还有更多、更高、更远、更长的路在等待着,就得从在路边短暂的歇息之中重新振作起来,重新开始上路。人们就是用那种不断的回忆来鞭策自己,用即将到来的任重道远来激励自己,从而使自己在经过了一次短暂歇息之后能够再一次快乐出发。

随风而动(6)

二十六、喝酒抽烟

当念时躺在*上开始看书的时候,建新正坐在自己位于宜昌香格里拉小区的家里那间餐厅的餐桌上休闲自得的喝酒抽烟:一包楼下买的卷包肉、一碗晚饭剩下的红烧鱼块、自己刚炸好的花生米,还有儿媳送来的高邮盐蛋,加上一杯野三关的包谷酒,一盒黄鹤楼的香烟,就是他的最完美的夜宵。点燃一支烟、喝上一口酒的时候,他就感觉到世界全在这其中。

点燃一根香烟,衔在唇边,深深地吸上一口,缓缓的吐出来,人与自然的通达、人与香烟的融合,人与内心的不离不弃就全在里面,于是就可以信心满满的面对世事变迁,人生冷暖;静静地感受香烟在手指之中燃烧的过程,在烟雾缭绕之中既为了排遣**,又为了感受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安宁,那也是一种幸福;不管是点燃之时的刹那芳华,或者燃烧过程中的若即若离,还是燃尽之后烟灰缸里剩下的丝丝灰烬和那个过滤嘴烟头,都像极了人生中的点点细节。

于是,建新就发现电影《让子弹飞》中的张牧之抽烟的那个经典镜头震撼人心。那个既是多情悍匪又是北洋豪侠的伪县长由姜文出演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姜文本身就具有那种让男人热血沸腾、让女性为之倾倒的气质,他所扮演的张牧之身材魁梧、作风彪悍、头脑冷静、足智多谋,既有潇洒干脆、凶猛强悍的纯爷们气场,又有细腻纯真、令人膛目结舌的大男孩内心,所以嘴上叼一根烟的时候那种坚毅不拔、玩世不恭,怎能不让万千女子怦然心动!

建新的抽烟历史可以一直追忆到四新路的人委宿舍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那个时候,人委宿舍还欣欣向荣,木器厂的那些又粗又大的原木就高高的堆在他所住的四栋前的那片空地上。他和他的同楼住的小伙伴念时就躲在那些木料堆里,用一张薄薄的白纸熟练地将刚买来的烟丝卷在纸里,用火柴点燃那个到处透风的喇叭口,一人大大的吸上一口,也许是烟丝劲太大,马上就被呛得咳嗽起来,守夜的夜壶老头大喊一声:"谁在抽烟?不要命了!"

有一个贬义词叫"花天酒地",仿佛喝酒的男人都容易空虚**,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喝酒的男人才具有与众不同的优点,值得尊敬。首先,国人本性拘谨,也有些封闭保守,而三杯两盏的酒喝下去,面红耳热之后就水到渠成的可以彼此找到很多共同话题,所以才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一说;喝酒的男人勇敢,这一点不用细说,《红高粱》唱的"见了皇帝不磕头"就是明证;喝酒的男人大气豁达,具有开放的*襟、海纳百川的心态,而且更重视交情、更重视对方的感受、更利于助人为乐。

酒、尤其是高度白酒,作为一种物质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似火、冷酷像冰;它**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能叫人超*旷达、才华横溢、放荡不忌;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让意念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能叫人实话实说,口吐真言;它也能联络感情、广交朋友;如果加上文化二字,那就是我国独有的道家哲学、庄周主张,那就是物我合一、天人合一,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忘却**上的痛苦及荣辱,这就是中国酒文化的精髓所在。

最难忘那一年野三关的那个风雪之夜,建新开着一辆东风大货从恩施到达野三关,就住在当年胡总书记住过的那间客栈,从此地到宜昌,几乎是一路下坡,不带防滑链简直就是玩命,自然就得临时买一副才行,事办完了天也黑了,自己一个人就坐在那座川汉公路纪念碑下的一家小酒馆吃着羊肉火锅喝着包谷酒。有人掀开厚厚的门帘进来,居然是到巴东出差、被风雪堵在野三关的念时,那才叫他乡遇故人,用欣喜若狂也不过分。拥抱、问好后,两个人几乎异口同声的叫了一声:"老板,拿酒来!"

国人喝酒,南方人喝不过北方人也是事实,所以南方尽是三十八度的低度酒,可是谈到酒量却不能以南北划分。建新的原籍是陆城人,可年轻的时候能喝一斤半野三关的包谷酒;念时是河北保定人,可是年轻的时候超过半斤就会胡说八道、胡作非为。不过他们两人都比不上某位**汉子,有人询问他的酒量,**汉子会谦虚的竖起一根指头。人家猜:"一杯?"他摇头;人家再猜:"一瓶?"还是摇头;人家有些失望了:"难道只有一口?"**汉子回答说:"一直喝,只要这家店不关门,只要桌上还有酒就能一直喝!"

俗话说得好:"烟是男人魂,酒是男人胆!"想想也是,如果一个男人这一生既不会抽烟、又滴酒不沾,永远在人前人后保持足够的克制和十分的清醒,生活岂不如同带着假面具一般,那会是多么的无趣无聊啊!(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