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韩愈归彭城 张建封病逝徐州

韩愈的长安之行,一方面完成了“贺正”的任务,另一方面也了解了许多国家大事,长了很多见识,尤其是对吴少诚的叛乱,以及诸路联军讨伐叛军的失利,让韩愈气愤。欧阳詹死在国子监四门助教(学官)的任上,让他更加觉得当今社会千里马的命运远不如劣马的作为。

韩愈空有满腹的救国方略,耐无谏言的机会。他对张建封的处世之道深感无奈。

贞元十六年(800年)二月初,韩愈回到徐州。

韩愈到了节度使衙门,去见张建封,汇报了进京情况。

张建封双目无光,一脸病容。

韩愈见状,不便多言,早已萌生离开徐州的念头更加坚定,他要寻求新的出路。

韩愈归徐州后情绪不稳,这天夜晚,韩愈在徐州城漫无目的的闲逛着。

徐州的夜晚,寂静的让人心神不宁。韩愈回到寓所,难以入睡,点亮油灯,铺纸挥毫,写下《归彭城》:

“天下兵又动,太平竟何时。

訏谟者谁子,无乃失所宜。

前年关中旱,闾井多死饥。

去岁东郡水,生民为流尸。

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

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

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上言陈尧舜,下言引龙夔。

言词多感激,文字少葳蕤。

一读已自怪,再寻良自疑。

食芹虽云美,献御固已痴。

缄封在骨髓,耿耿空自奇。

昨者到京城,屡陪高车驰。

周行多俊异,议论无瑕疵。

见待颇异礼,未能去毛皮。

到口不敢吐,徐徐俟其巇。

归来戎马间,惊顾似羁雌。

连日或不语,终朝见相欺。

乘闲辄骑马,茫茫诣空陂。

遇酒即酩酊,君知我为谁。”

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镇彭城十余年,军府称治,因病重,不能料理徐州政务,上表求解职,请朝廷命人以代己,归东都就医,皇恩弗许。

韩愈欲离开徐州张建封,因张建封曾有恩于韩愈,韩愈自然不便不辞而别。三月中旬,韩愈再次拜见张建封。

一向气度不凡、潇洒豪爽的张建封,此时却语言迟钝,两眼呆愣愣的,没有了以往的精神。

韩愈感觉不能再拖延了,只好直说要离开徐州的话,并向张建封递了辞呈报告。

张建封并不看那辞呈,心中明白,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再留住韩愈这匹千里马了,便微微点头,没有一丝一毫的挽留之意。

韩愈不好再呆下去,也不敢再打扰张建封,连忙就此告辞。

本来,韩愈在离开徐州前,要办完三件事情的,他在《与孟东野书》中说到他在徐州的心情:“吾言之而听者谁歟?吾唱之而和者谁歟?言无听也,唱无和也,独行而无徒也,是非无所与同也。足下知吾乐否也?”同时还提到三件事:一是李翱五月将娶韩之女為妻,旦夕间即可能抵徐;二是邀孟郊来徐与李翱等相聚;三是决定今年秋季,即他入徐幕满一年之际,将离开徐州,另图发展。

张建封病重,郑通诚以幕中判官之职知留后,抗拒朝廷敕命,其人的阴鷙、专横和暂时取得张建封的信任可想而知。

韩愈对此孤独和郁闷,“连日或不语,终朝见相欺”,“言无听也,唱无和也,独行而无徒也,是非无所与同也”。

孟郊因故未能来徐,而韩愈对这些野心家的种种异样活动,不可能毫无觉察。如今,韩愈也无法再如期等到秋季了,只能在朝廷敕命迟迟不下、徐州兵乱已成狂澜将起之势之际,提前离开徐州,借故与李翱等访问故人李平。

五月十日,李翱与韩侄女的婚事甫毕,韩即挈全家与李翱夫妇一起离徐,沿泗水东至下邳,再由下邳西行至洛阳。

韩愈临行前写下《幽怀》一首生活抒情诗,先是描绘了一幅当时彭城清明时节男女郊游的欢乐景象:

幽怀不能写,行此春江浔。

适与佳节会,士女竞光阴。

凝妆耀洲渚,繁吹荡人心。

间关林中鸟,亦知和为音。

接着,笔锋一转,借大好春光的流逝来反衬自己的年华易逝,壮志难酬:

岂无一樽酒,自酌还自吟。

但悲时易失,四序迭相侵。

我歌《君子行》,视古犹视今。

五月十三日,韩全义帅兵与吴少诚将吴秀、吴少阳战于溵水南,两军才交锋,官军即溃败。韩全义退保五楼。

五月十三日庚戍,,张建封病逝于徐州,享龄六十有五,勅赠司空,郎官二人吊祭,赠物五百。张建封妻室皆徐州刘氏。其初,娶齐州录事参军刘祈之女;其后娶长安尉刘灏之女。两个妻子皆柔明壮淑,相继去世,张建封便与二妻同穴安葬。

张建封共有11个儿子,长子张愉,为前河南府参军;次子张惇;三子张愔,跟随张建封镇守徐州;四子张怃,太庙斋郎;其余几子为张愐、张惕、张怡、张慥、张悰、张怙、张协,凤雏骥子,方应骏逸,孝嗣参军,哀亲,在外戍庐冢,遂见之者伤怀。另有七个女儿。一适校书郎、陇西李君房。其余均为孩幼。

贞元十六年,韩愈三十三岁。五月十四日,韩愈写道:

余始得李生于河中,今相遇于下邳。自始及今,十四年矣!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追思多有可笑者,与生皆然也!今者相遇,皆有妻子。昔时无度量之心,宁复可有是?生之为交,何其近古人也!是来也,余黜于徐州,将西居于洛阳。泛舟于清冷池,泊于文雅台下,西望商邱,东望修竹园,入微子庙,求邹阳、枚叔、司马相如之故文,久立于庙陛间,悲《那》颂之不作于是者已久。陇西李翱、太原王涯、上谷侯喜实同与焉。贞元十六年五月十四日,昌黎韩愈书。

李生名平,为韩愈旧友。从贞元二(786)年二人即订交,当时韩愈只有十九岁,故文中言“未冠”。本文是韩愈游下邳,曾至李平家叙旧,临别题壁志念,体现了他对友情的万分珍惜。(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