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徐州生兵变 张愔上表称留后

张建封一死,徐州顿时失控。

张建封病危之际,濠州刺史杜兼阴图取而代之。杜兼,字处弘,系中书令杜正伦五世孙。初,杜正伦无子,故以兄子杜志静为后。父杜廙,为郑州录事参事军事。安禄山乱,宋州刺史李岑以兵迎之,为追骑所害。杜兼尚幼,逃入终南山。伯父杜存介为贼执,临刑,兼号呼愿为奴以赎,遂皆免。

建中初,进士高第,张建封到徐州,征用杜兼为从事,居于幕府之中,待人谦逊,从来不计较细枝末节的琐事。杜兼十分藏书,家藏图书过万卷,每每在书末印有:“清俸买来手自校,汝曹读之知圣道,坠之鬻之为不孝”的家训。

徐泗节度使张建封表置其府,杜兼积功为濠州刺史。杜兼性轻浮阴险,尚豪侈。“所至大杀戮,裒艺财赀,极耆欲。”德宗既厌兵,大抵刺史重代易,至历年不徙。杜兼探德宗意,谋自固,即脩武备,募占劲兵三千,德宗以为才。杜兼任濠州刺史,带有节度使职衔,张建封病情危重,杜兼急忙赶到府中,暗中有所企图。

李藩与同僚探视张建封,出来之后哭着对杜兼说:“仆射公忽然病重如此,你应该在州中镇守,现在放弃本州的事务来到这里,想要做什么?应立即离开!否则,我一定会上奏皇上。”

杜兼仓促间惊惧没有料到事情的发生,于是径直回去。

十四日,朝廷以苏州刺史韦夏卿為徐泗豪行军司马。

徐州“南控埇桥,以扼汴路”,更是咽喉要地。自从李泌调张建封镇守,这里一直很平静。如今张建封病殁,却引起了一场大风波。

暂时代掌军权的是判官郑通诚。可他在军中缺乏足够的权威。此时,正遇到浙西(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西部)的军队从关中防秋归来,路过徐州。在唐朝,浙西军是东南劲旅,尤其是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的弓弩手,天下闻名。

十五日,郑通诚贸贸然决定请浙西军入城,帮他震慑军中的骄兵悍将。没想到,消息泄露。

此事被吴蛤蟆得知,吴蛤蟆大为恼火,命令节度牙门的两廊壮士,大声呼喊:

“捉拿反贼郑通诚!”

“郑通诚勾结外人,镇压自己人!”

五、六千人在吴蛤蟆的带领下,突然哗变,闯入甲仗库,强夺铠甲刀枪,偷袭浙西大营。

毫无防备的浙西军仓皇逃窜。

吴蛤蟆和几名军吏带领变兵包围节度牙门,杀了判官郑通诚及大将段伯熊等数人,还扣留了监军的宦官……高呼口号,让张建封的儿子、前虢州参军张愔暂代军务。

闻讯赶来的泗州军试图强攻,结果也被打得丢盔弃甲,逃之夭夭。

德宗听说留守郑通诚和士兵对立,激发兵变,被徐州乱军所杀,急忙让吏部员外郎李鄘为徐州宣慰使。

李鄘,字建侯,江夏人。北海太守李邕之侄孙。父李暄,官至起居舍人。李鄘大历中举进士,又以书判高等,授秘书正字。为李怀光所辟,累迁监察御史。及李怀光据蒲津叛,李鄘与母、妻陷贼中。恐祸及亲,因伪白李怀光曰:“兄病在洛,请母往视之。”李怀光许焉,且戒妻子无得从。李鄘皆遣行。后李怀光知,责之。李鄘对曰:“鄘名隶军籍,不得随侍老母,奈何不使妇随姑行也。”李怀光无以罪之。时与故相高郢同在贼廷,乃密奏贼军虚实及攻取之势。德宗赐手诏以劳之。后事泄,李怀光严兵召郢与鄘诘责。李鄘词激气壮,三军义之。李怀光不敢杀李鄘,囚李鄘于狱中。李怀光死,马燧就狱致礼,表为河东从事。李鄘寻以言不行,归养洛中。襄州节度使嗣曹王皋致礼延辟,署从事,奏兼殿中侍御史,入为吏部员外郎。

李鄘直抵徐州大营,召集三军将士,宣读德宗圣旨,谕以祸福,脱监军械,使复其位。在充满敌意的冰冷目光中,李鄘若无其事地朗声宣读起圣旨。

两廊壮士完全被李鄘的气势给震慑住了。

吴蛤蟆见状,和另外一名徐州军吏一起,持剑来到李鄘面前,公然对抗,拒不服从,并要对李鄘等人动手,吓得李鄘出了一身冷汗。

李鄘要求张愔过问,张愔对徐州军吏们道:“大家稍安勿躁,请不要对李大人和监军使无礼!”

军吏们这才刀剑入鞘,将监军使放了。

张愔上表让李鄘带给德宗,因上表自称兵马留后,李鄘认为张愔不是朝廷命官,拒不接受,让削去兵马留后,然后才接受张愔的上表回京。

之前,张愔曾以祖先功勋补虢州参军事。虢州,隋开皇三年(58年)废弘农郡及阌乡郡而置,治弘农县,领弘农、阌乡、湖城三县;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弘农郡,移治所于鸿胪川(河南灵宝虢略镇)。唐初又置,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西部:灵宝、奕川以西、伏牛山以北地。张愔是为虢州的军事参谋。张建封坐镇徐州后,张愔基本上把军事大权在握。

在徐州军吏中,吴蛤蟆对张愔十分佩服,唯张愔马首是瞻。

吴蛤蟆见张建封去世,便私下和几个军吏商议,一致拥戴张愔为主帅,要求朝廷让张愔担任徐州主帅。

徐州军吏们见李鄘对张愔的上表进行刁难,纷纷手握刀剑要对李鄘动手,被张愔摆手拦住。

李鄘带回张愔的上表,朝廷不许。

德宗皇帝对此大为光火,愤然道:“张建封一死,这徐州胆敢反了不成?”

李公公进言:“徐州之事虽小,但涉及濠、泗二州,不如先稳定了濠、泗二州,再议徐州。”

德宗立即宣布:“割濠、泗二州隶淮南,加淮南节度使杜佑同平章事,兼徐泗濠节度使,徐州的事情让杜佑去处理吧。”遂诏令淮南节度使杜佑加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兼徐泗濠节度使,讨伐张愔。

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父杜希望,官至鄯州都督、陇右节度留后。杜佑幼年读书就很勤奋,经传之外,尤其重视历史典籍的学习。年十八,以父荫为济南郡参军、郯县丞。天宝末年,杜希望的好友韦元甫做润州刺史,杜佑特意前往看望。韦元甫以故人子留居住所。有一次,韦元甫遇到一件疑案,不好处理,便征询杜佑的意见。杜佑对答如流,很得要领,元甫非常满意,便派他做司法参军。后韦元甫为浙西观察使、淮南节度使,杜佑一直在他的幕府中任职,深得信任,由殿中侍御史转主客员外郎。大历七年(766年),韦元甫死,杜佑始由淮南入京,为工部郎中,充江西青苗使,转抚州刺史,改御史中丞,充容州刺史兼容管经略使。大历十四年,德宗即位,励精图治,不次用人,以道州司马杨炎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征杜佑入朝为工部郎中,历任金部郎中、权江淮水陆转运使,改度支郎中兼和籴等使。那时正用兵河北诸镇,军需紧急,“馈运之务,悉委于佑”。不久便迁升为户部侍郎判度支。度支总领全国经费,由于用度不足,德宗下令借富商钱,于是官吏大索商贾财货,闹得“长安嚣然如被寇盗”。杜佑看到这种情况,认为百姓颇困,加赋攸难,主张裁减官吏,节省开支,特地写了一篇《省官议》献给德宗。因为宰相卢杞当权,杜佑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卢杞为了排除异己,出杜佑为苏州刺史。由于前任刺史以母丧去官,杜佑有母在堂,不愿赴任,于是改任饶州刺史。不久以御史大夫为岭南节度使。贞元三年(787年),召为尚书左丞,复以御史大夫领陕州长史、陕虢观察使。过了两年,迁检校礼部尚书、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充淮南节度使。杜佑从贞元六年赴任扬州,在淮南经历了十三年,做了几件重要的事情:第一,杜佑初到淮南时,遭逢旱灾,饥荒严重。他一面下令富户出售粮食,救济灾民;一面革除苛捐杂税,安定社会。扬州久经兵乱,官舍多被毁坏。驻军没有营房,很多士兵住在破庙里;储备没有仓库,很多粟帛留在支郡中。杜佑庀材鸠工,兴建营房和仓库,解决了军队用房和财赋储存的问题。当时联营三十区,士马整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修整旧有的雷陂,还开凿了新渠,以资灌溉;又开滨海弃地为稻田,稻子产量很高,积米至五十万斛。于是淮南兵精粮足,为四邻所畏。

德宗既命淮南节度使杜佑挂帅,讨伐徐州乱军,徐州自然也就成了战场。(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