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杜佑保李藩 燕娘祭悟道法师

杜佑回到扬州,总是责备自己,感到惭愧,认为是自己作战失败,命刘禹锡代为起草了《请朝觐表》:

臣某言:臣闻臣之事君,有犯无隐,恳诚所至,敢不罄陈。伏惟圣明,俯赐衿察。云云。臣代受国恩,忝承门荫。脱巾筮仕,敢期荣名;陈力效官,靡树声绩。始因孤直,骤历清班;复加朝奖,作藩外府。远违辇下,十有四年;恪守淮濆,逮今一纪。犬马怀恋,寝兴匪遑;蒲柳易衰,迟暮俄及。窃位时久,妨贤愧深。况历官已来,四十八考;祗奉朝谒,时才二周。服勤郡符,荏苒垂老。屏营魏阙之思,梦想承明之游,如迫馁寒,不忘衣食。伏惟睿鉴,俯亮愚衷,早赐择人,与臣交代。授受之际,冀无可虞。然后脂车,奔赴京辇,微愿斯毕,虽死犹生。臣顷以戎务方殷,猥加宰辅。今既事罢,实惭此名,为有藩镇同时,未敢轻上印绶。伏以圣朝赫赫,左右惟贤,汉愧得人,周渐多士仕。臣才略既短,齿发又衰,柄用之地,甘心自绝。所冀退归旧里,沐浴皇风。绝钟鸣漏尽之讥,展维桑与梓之敬。匪惟名器不假,实贵骸骨可全。知止之心,神祗所鉴。无任恳悃怔营之至。

杜佑请求隐退,刘禹锡回到扬州,也感到在扬州已经无所作为,希望回到京城长安,去寻求施展抱负的机会。

徐州兵变尘埃落定后,大约只有一个人非常失望。那就是濠州刺史杜兼。

张建封死后,杜兼悔恨自己的企图没有得逞,非常怨恨李藩。

原来这李藩颇得张建封的赏识,任命李藩为巡官校书郎。有一天,衙门内来了一位新罗僧人,说是会为人看相,见了张建封之后言其不能做到宰相。

张建封心中不快,又叫新罗僧人看看别的大小官员,新罗僧看后说:“全都没有可做到宰相的。”

张建封更加不快,因问:“我手下这么多幕宾僚属,难道没有一个可做到宰相的吗?”

接着,又问手下人说:“是否有漏掉的人?”

手下人查后回复:“有李巡官尚未看。”

张建封便下令让李藩速来。

李藩尚未进门,新罗僧已走下台阶相迎,并对张建封说:“这位巡官是纱笼中人,以后你也不及他。”

张建封听后很是高兴,忙问:“纱笼是怎么回事?”

新罗僧说:“凡命里当为宰相者,冥司必暗以纱笼保护,恐为异物所伤,别的官员都没有。”

杜兼对此非常嫉妒李藩。

事后,李藩离开徐州返回扬州。

杜兼听说朝廷最后还是接受了变兵拥立的张愔,他又气又悔:如果当初咬咬牙,强行留在徐州,两廊壮士也许会推选自己,而不是稚嫩的张愔。看来,自己的前途都坏在李藩手上。杜兼越想越气,因记恨李藩剥夺了他接管徐泗濠的机会。

杜兼返回扬州以后,罗织情节,写了道奏章送往长安,上表德宗弹劾李藩,说在张建封死后李藩鼓励徐州叛军。

德宗本来就对徐州的风波很恼火,看了杜兼的奏章,勃然大怒,下了一道密旨,暗中下诏书让杀了李藩。

杜佑接到这道密旨,他根本不相信正直的李藩会煽动叛乱。

德宗敕令杜佑处决李藩。

杜佑却不想杀李藩,向他出示敕令,而李藩并不怕死。杜佑上表为李藩辩护。

转眼,十天过去了。杜佑才找到李藩。杜佑一向器重李藩,怀揣诏书十多天不忍心拿出来,于是叫来李藩谈论佛教,说:“因果报应的事,确实有吗?”

杜佑这才接下去说:“既然如此,没有种下恶果,就不用担心恶报应。你遇到任何祸事,都不要惊恐。”说完,杜佑取出了密诏。

李藩看后,不动声色,说:“我与杜兼确实是报应。”

杜佑说:“千万不要说出口,我已经秘密为你辩解,用全家人的性命来担保您了。”

几天前,杜佑就已经秘密上奏天子,以自己一家百口的性命,担保李藩无罪。

可德宗看到杜佑的辩解,怒气未消,立即追召李藩到朝廷,要亲自审问。

就这样,李藩踏上了西去长安的迢迢长路,并心情坦荡地说:“长安道路多风尘。”走在路上,他一直在想:一百多年来,多少赵李子弟风尘满面地走在这条古木苍茫、寒山寥落的古道上,不是来,就是去,来来去去中,消耗了大半个人生。荣和辱、生和死,都在这条不可测的道路那端等待着他们。在槐雾城鸦中,李藩走进了长安。

当他从容登上琼墀玉陛,本怀有成见的德宗望着李藩那张平静的脸,由衷感叹道:“这怎能是做恶事的人呢!”

德宗不但没杀李藩,还任用他做了秘书郎。

张愔即被任命为右骁卫将军同正,兼徐州刺史、御史中丞,充本州团练使,接着又加封徐州留后,成了名正言顺的徐州军政大员。

燕娘回到徐州,得知悟道法师圆寂,悲痛不已。

燕娘要去竹林寺拜祭悟道法师,同时要打听干娘的下落。

李真乙也正要查访一下燕娘干娘是个什么面目,便要求同燕娘一同前往竹林寺。

竹林寺本是中国第一位比丘尼驻锡的道场,早在91年,也就是西晋惠帝永平年间,仲诞女儿仲令仪降生到徐州,童年随父母迁居洛阳,4岁出家,法名净检,并感化二十多位志同道合的女子出家同修。到了晋咸康年间,净检法师一心从事女子教育,让人把握圣贤的智慧,全面展示女性的能量和正面作用,她从西域沙门受具足戒,把住持的道场起名为竹林寺,显然与观世音菩萨的应化有着必然的关系。她在洛阳西门外建造竹林寺,后回到徐州,在泗水船上受具足戒,不久应邀住持徐州的青园寺,皇帝闻讯后,将青园寺改名竹林寺,受皇封为徐州竹林寺住持。因此,徐州竹林寺也就成了大唐第一比丘尼道场,而她也就成了中国比丘尼的鼻祖。自净检法师后,经历了一代代法师,她们以奉献为修行,悲悯弱势群体,痛恨为富不仁和奢侈无智,以人心向善为香火的理念,实现了自己精彩脱俗的异样人生价值。历代以来,竹林寺也经历了频繁的战乱,屡毁屡修。唐代虽然战乱不断,但有李光弼、张建封等人的用心呵护,才免于战火摧残。

竹林寺的这次大火,完全是悟道法师的人为所致,悟道法师的自焚,令徐州人大为震惊,也让许多人费解。这其中的缘故,只有燕娘心中领悟得出,她知道,悟道法师的辞世,定与干娘有着很大关系,她是想以死断了珍娘还生存在世的念想,她早知道主子的一片苦心,只要悟道法师自己活着一天,她就不会离开竹林寺,然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朝廷查找主子的工作一直不断,主子又宁死不愿再进皇宫,这无疑是个十分难办的事。看到当今皇上与生母不能团聚,这是人间多大的悲剧啊!自从李光弼大人的倾心维护以及李公公和张建封的心照不宣,悟道法师已经觉察到了这其中的难言之隐,从珍娘的一次次躲避和借故外出,她也依稀看到了珍娘生不如死的心境。

燕娘心中翻来覆去地折腾着,悟道法师的死就是要干娘不要再回到竹林寺,就是要断了德宗寻母的念头;而干娘不再回徐州来了,她燕娘没法向德宗皇帝交代,她也不能交代什么,她必须遵从干娘的意愿,干娘誓死不愿意做的事,她也无权甚至无法干涉干娘。如今,皇上已经派人专门来查此事,怎么办?干娘会不会因为自己受到牵连而果敢现身?不,这是不可能的,即便干娘现身了,她也不会承认自己的身份,这嵌玉金腕轮又如何解释?都是自己的错啊,为了让干娘能偿还一片对子女亲人的心愿,竟然将干娘的行踪暴露在朝廷面前,这分明是让干娘没有了退路啊!怎么办?为了不让此事连累孩子,不再让干娘现身徐州,她只能学着悟道法师的决断,断了朝廷查找干娘下落的线索,让可怜的干娘在这个世上多呆几天。盼盼怎么办?她还是个孩子啊,还没有成家,尽管有着张府的照料,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啊,她需要尽快落实了盼盼的终身大事,才能心安理得地闭上双眼啊!

燕娘一路想着,不觉到了竹林寺,她看到官府的人正在修缮悟道法师自焚的那间偏殿。(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