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201章 回家

带领队伍向九边防线前行,一路上观察民情民生,宁义感觉还可以。

到处看似荒凉凄苦,好歹人人有口饭吃,暂时算能安稳下去,以后慢慢来干。

总比以前人也闹,天也作强得多,毕竟大明朝积攒的上百年弊端,不是一代人能解决的问题。

晃悠骑在大母马妃子红的身上,宁义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落寂无奈,弟兄哥们知道离回家快了,无人多说,人人看起他笑。

直到令兵呈上一封快报,众人听宁义高兴一说,炸开了锅。

苏芸儿给生个大胖小子!

“哎呀,弟兄哥们,此事今后有点意思?”

“可不大哥,你这王爷有种了么?”大牛比谁都高兴。

“哈哈,兄弟啊,皇帝和朝廷大员比咱高明啊!”

“什么高?”

大牛与众弟兄们不明白。

“快走吧,回芦河九边城防,咱庆祝一番!”

即便是高兴,宁义还是头疼,信是张嫣皇后给来的,她说也要做妈妈,管理家业太操心费力,没意思,宁义琢磨着心脏受不了。

大队人马一路北上,逐渐沿起芦河见到点绿意,宁义看了心里大喜,在马上坐不住。

“原地歇歇,看看河水情况!”

话一发下去,锦衣卫不闲着,天天给宁义跟班做了较真的病,抱起地图,几人打马逆流而上,研究起这条边塞里的河流。

芦河发源于大草原,宁义心里清楚,只不过上游的水量难以估计,但在如此的干旱季节没断流,修建大型水库应该没问题。

众弟兄们见宁义遇到了水,又走不动道,笑话他来西北平叛,没带一次兵前去作战。

“我打谁,赶快干活,这一片才是咱的外捞!”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朝廷的事宁义管不了,在芦河的九边防线搞军垦屯田,他能做得到。

派出探寻水源的锦衣卫,总算在日落前回到大本营,宁义看起给标注好的芦河地图:“向前再走走,到前方修建大水库!”

总官一声令下,刘兴祚的队伍此时也无战事,从榆林派来一万多人,两路人马合计,小三万人又干起活。

凿石护坡,土石方工程简单,只要给蜿蜒的大山谷拦截上,从另外的山凹口处做泄洪道,对宁义来讲小事一桩。

先垒石墙,留出拱门,河水先流着,夯土砸实,总体工程与修筑城墙差不多。

官兵民工,合力一干小半月,几百米长的大坝很快有了形状。

蓄水的问题一解决,下游要进行开荒,耕牛好解决,林丹汗巴不得愿与宁义做邻居,耕牛早给送到门不要钱,来年给粮食便可以。

宁义明白林丹汗的意思,他怕自己在背后下手,给大元造成前后围攻。

大元在东面与后金对峙,西南又出现宁义带队前来驻扎,林丹汗不傻,大明最有实力的人物再不交,等着被活活玩死?

况且大量的铁器,使大元受益颇多,尤其东塔沟的大炮,顶住后金的攻势。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不过宁义玩得绝,用他的火药打得远好使,自己却怎么鼓捣也不行,技不如人服了。

从未想过自己在外人眼中,会有如此大的面子,宁义高兴能有半天,手拿公函两眼发直:

到自己建的西北铸造厂,调用几十套铁铧犁开荒,碰上钉子。

铧犁不够卖,没有。

“没有,我带来的一百多套,都给卖啦?”

在茅草屋里,宁义对着锦衣卫的官吃惊,人刚离开工厂,转眼不好使啦!

“啊王爷,有些事你不知道?”

“我来到芦河便忙,没工夫听内地的事。”宁义甩手出去,等过些日子,央求张嫣皇后从东塔沟里调运来铁铧犁。

而锦衣卫头目,见宁义又来了一心种田劲,他眨眨眼,心里是有数,知道朝廷的路数,养肥了猪再杀。

修建水库蓄水,这看似巨大的工程,宁义整得真明白,大坝长一里多地,里面是厚厚的石墙,外面夯土坡有百八十米宽,渐渐缩成梯形,大坝工程干了一半,就开始了蓄水。

堵住下面的拱门,乱石夯土一砸,库里的水面一天天上涨,宁义见留住了水,心疼劲好了些。

只要有水,下面就可以开垦出大片的农田,驻边将士的粮食一旦得到解决,西北算无后顾之忧,自己带弟兄们安心回去。

盼望朝廷解除自己的兵权,宁义在边干边等中,等来了首辅韩炉的密信。

袁督师自愿发配到东江皮岛,宁义看了挺高兴,上那里与毛二舅做伴,消声灭迹落个逍遥,晚年还自在省心。

另外一件事,如何惩处西北官员的贪腐,尤其投降归顺的十三路反王,罪证已经确凿。

变相克扣,侵吞分发粮食,结党营私,占有公田,任人唯亲,经营工厂不利,私自打造兵器。

东塔沟里的老弟兄们,还有几个锦衣卫的头目,众人聚在一起实在不外,宁义给大家讲起首辅韩炉来的密信一事。

众人听了发笑,心明镜似的你手下的官,一般人做不了,没有赋税,白往出掏银子,捞一两银子准露馅。

更要命的是,做官没排场,多养一个老婆都难,他们反王看似穷闹时吵嚷得欢,分田分地,来了不纳粮,一旦自己经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土地全分给黎民百姓,又不纳粮交公,宁义还开不起如此的天大玩笑,只是给均分了大部分,留下的田地收成公用储备,这样留点底,每年的工厂收入,大部分搭进民生工程里。

众人谈到官养三妻四妾的问题,宁义心惊,手下的官与弟兄们够意思,每人只有一个老婆,自己这……

宁义听大伙说笑着,他捂脸。

“大哥,你那些没拜堂,人家管事没要钱么?”大牛咧嘴逗道。

“拜堂?”

手下的哥们弟兄,人人抱上了孩子,拜堂的事真给忙忘了。

嘻哈闹笑了一阵,谈起如何处置西北官员贪腐一桉,众人知道宁义下不去狠手,想留众反王官员一命,说抄家充军发配。

“既然这样,咱们要个教训,钱财今后不要碰,凑乎能过个安稳小日子!”

拿军饷俸禄,又有口粮,别说东塔里的老弟兄们,大小锦衣卫在宁义身边也知足。

征询完众人意见,宁义给首辅韩炉去信,西北十三路反王,还有大小官员,充军发配到皮岛。

写着回信,宁义想笑,这些乱军的头子,没做几天的官,稀里湖涂发配到国外去了,天天有袁督师,岛帅二舅给上爱国课,自己也见好就收,请命回家休养。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朝廷调令没到,宁义继续带人干活,那边查抄西北官员的事,崇祯身边的锦衣卫来干,调用军队宁义给拨,他是不闻不问,不过实在好处还是捞着。

铁铧犁实际不缺,原来这些反王给私自独吞,想留下种自己的地。

抄家一查,事情闹大了,粮食也私藏。

宁义惊讶他们怪不得敢造反闹事,胆子够大,自己种的玉米地瓜等农作物,新下来的没吃到嘴,他们那边收了给藏下。

好在几百套铁铧犁到来,又给送上新收获的地瓜玉米等粮食,宁义与众将士心里平衡了些,在大西北的盆地没白忙。

至于查抄上的钱财,崇祯皇帝够意思,派人给宁义也送到,真金白银加在一起,有百八十万两之多。

数目过于巨大,宁义说什么不接收,朝廷缺少钱财,赶快运送回京城,西北暂时无战事,不需要过多的花费,家里的银子有张嫣皇后经管,她看得死死的,不知攒了多少。

带人干活,宁义有时琢磨张嫣皇后,不明白她真想在东塔沟里过日子?

自己要钱粮还不给,来信还时常告戒:别不长心,早点回家,想要小孩啦!

水库终于建成,沿起山谷,茫茫上百里地远,开始蓄上了水,宁义自豪感叹:“我终于做件好事,给西北攒足了本钱!”

“大哥,该回家,差不多了么?”

大牛与众弟兄们见宁义动情,怕他见好赖在这里。

“等朝廷来调令,咱不能私离守地!”

“那还开垦军田么!”

大牛和弟兄们服了,破水库修坏啦,地要开垦到延安府?

天天盼望朝廷来调令,调令倒是没等来,却接到一封公函。

大意是:准备与大元开战;西南平叛;剿东南倭寇海盗。

“发错了,怎么回事?”

“这……王爷你还挂着,兵部大司马的官衔。”

锦衣卫头目对宁义说着好笑,你成九王爷了,大明朝廷的事,都是你的事。

围起大明天南海北,东一下,西一下去征讨作战,给自己当成机器人还是奥特曼?吹牛没这么来玩。

“兵部的文书,发给王爷,请示商讨!”

锦衣卫头目说着好笑,你这官只要愿意管,大明朝的事,全是你的事。

“备战计划,咱大明有了雄心壮志很好,不过等几年!”

连年的灾情,刚压制住西北的民众叛乱,宁义需要时间来缓一缓财力物力,否则又会导致民不聊生,祸乱四起。

边给兵部回书,宁义边问锦衣卫的官,自己请求回东塔沟休整的调令,为何朝廷不给回复。

锦衣卫头目听了,看起宁义哭笑不得道:“王爷,兵部你是大司马,下属官员调你回去?”

“那皇帝呢?”

“皇帝不管你的事,不过……”

“不过什么,还有管我的官?”宁义不懂,自己在大明朝混到如何程度。

“不过……张皇后,没来信劝你回去?”锦衣卫头目为难,这点事还要明说。

“啊……哈哈……”

(完)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