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194、慕容(下)

公子去河西既是赴任,便与去北海大不一样。

持节都督皆开幕府, 公子亦不例外。幸好他担任邺城都督时任用的主要几人, 如今也跟着回了雒阳。

俞峥、崔容和杨歆重新担任了原职, 夜里, 十几文武将官都聚到了公子府上,几乎商议了整夜。

我原本想等公子回来再睡,但等着等着,在榻上睡着了。直到我发觉身上有动静, 睁开眼, 只见公子躺在我的旁边, 手臂环在我的身上,似乎已经睡着了。而外面, 窗上透出一点淡淡的光, 已经到了凌晨。

第二日午后,连同俞峥而僚属和随侍共三十余人, 车马齐备,等候在府前。

我仍然扮作阿生的模样, 崔容见到我跟在公子后面,一脸疑惑。

“阿生兄弟?”清点公子行李的时候, 裘保看到我, 也诧异不已, “你何时来了雒阳?”

“就在方才。”我笑嘻嘻道,“我想着还是来投靠表哥最有前途,不想来到便要出远门。”

裘保拍拍我的肩头:“你幸好赶上了, 我等此去河西可是要挣大功劳。”

我连连点头,殷勤地向他作揖:“此去还请队长多多照拂,队长若立功高升,切莫忘了小弟。”

裘保哈哈大笑:“客气客气!”

青玄在旁边翻了一个白眼,再看向公子,目光同情。

公子正在不远处与俞峥说着话,似无所觉。没多久,他走回来,吩咐启程。我跟在他后面,上了马车。

只听裘保在外头又对青玄道:“你也真是,你这表弟才来,就将伺候都督的事都交给了他。”

青玄意味深长:“嘁,他喜欢得很……”

城门外,给公子饯行的人不少。除了沈冲和桓瓖,还有不少亲友故交,公子的两个兄长也来了。

出乎意料,还有赵王。

他从车驾上下来的时候,众人都露出了诧异之色。

“今晨听闻元初将赴河西,孤特来送行,幸不曾来迟。”见礼之后,赵王神色和蔼,看着公子,神色感慨,“孤姊弟数人,儿女之中,翘楚者莫过于元初。当今幼帝初继位,正是须得宗亲同心辅佐之时,元初前程无量,大有可为。”

公子谦道:“舅父过誉,在下世受恩禄,为圣上驱驰乃分内之事,不敢推辞。”

我从车帏的缝隙里窥着,明白过来。

文皇帝去世后,大长公主一意交好的人里面,除了周氏,便是赵王。

这其实并不奇怪。大长公主是个喜欢依靠亲缘关系牟利的人,如今她的几个手足,文皇帝和梁王都不在了,秦王不好拉拢,能跟她亲近的,便只剩下了赵王。

其实据我所知,大长公主待赵王一向不错,只是此人并不太好用。

与梁王和秦王相比,赵王并不起眼。他是一个家世平平的昭容所生,虽然□□皇帝子嗣不多,但在几个皇子之中,赵王没什么能让人称道的长处。他不像太子那样强势的袁氏做后盾,不像秦王那样有皇帝偏爱,也不像梁王那样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从前,我跟随公子出席各色公私场合,赵王每每出现,只会在入席之时会得到注目,而后,他总是神色和气地饮酒赏乐,听别人高谈阔论,偶尔附和两句。

虽然赵王的官职不小,赵国之富庶也在诸侯王中属于上等,还有人传说赵国养的兵马不比别国少,但人们说起□□皇帝的几个儿子时,有时会忘了赵王,甚至豫章王这样的宗室,被人说起的次数也比赵王多得多。而前番数次宫变,赵王皆不曾参与。倒不是各方不曾找他,而是还未等人找上门,赵王不是有事便是有病,或闭门或远遁,等到动静过了才重新出现。

如今,大概是赵王最受重用的时候。东平王当上太傅之后,赵王顶替他的空缺,当上了太常。他处事平和,不仅与东平王、周氏、宗室相处和谐,与大长公主这边也能说上话。不过他从前一向不爱露面,如今公子出征,他以长辈的身份来为公子送行,倒是第一回。

公子与赵王正寒暄着,忽而又是一阵热闹。望去,只见另一队仪仗来到,却是秦王。

我心中冷哼一声,莫名的,放了下来。

方才我还想着,连赵王这种几乎与公子全无交道的人都来凑了热闹,秦王这搅事的若是不来,着实没了天理。果然,秦王没有让我失望。

他从车驾上下来,玉冠长衣,看上去温文尔雅。若是不识得的见了,大约会以为那是哪位人畜无害只识吟诗作赋的良家男子。

与赵王及众人见过礼之后,秦王对公子微笑道:“时已入秋,孤念及河西苦寒之地,元初赶到之时当已落雪,特教人连夜赶制了些新衣。时日匆忙,不及备厚礼送行,还望元初勿弃。”说罢,他让随从上前,将几只盛着衣裳的锦盒交给了公子。

公子谢过,又与众人交谈一番。

“两个王都来给都督送行,啧啧……”外头,裘保与人得意地议论道。

“那当然,秦王和梁王都是都督的舅父……”

天色不早,没多久,公子与众人再行了礼,告辞登车。

我坐在马车的角落里,等他上了来,忙将车帏捂好。

待得走起,过了一段路,我不由地又将车帏撩开一条缝。

只见沈冲和桓瓖仍在原地,还有秦王。

不知为何,我觉得秦王一直盯着这里,似乎在琢磨什么。

想到那目光,我心中不由地提防起来,立刻将车帏掩上。

“你装扮成这模样,谁人认得出你?”公子靠着隐囊,在后面懒洋洋道。

我说:“那也不可掉以轻心。”

公子没说话。

我看他眉间有些疲惫之色,问:“累了?”

公子颔首。

我将旁边的软褥拉开,道:“你可睡上一觉。”

公子露出嫌弃之色:“不睡。”

“为何?”

“你不陪着我。”

我:“……”

脸上发起热来,我不禁往马车的窗上瞅了瞅。厚实的锦帘垂着,随着马车的颠簸微微抖动,外面除了车轮和马蹄的声音,什么也听不到。

我仍有些不放心,道:“若是被外人看到了,说你喜欢男子怎么办?”

“说便说好了。”公子不以为然,“你不是怕我娶东阳公主北阳公主么,岂非正好。”

我一想,甚是有理。

看着公子躺到软褥上,我喜滋滋地凑过去,挨着他躺下。

未几,公子将手臂横过来,搂在我的身上。

马车飞驰,颠簸中,时而硌着骨头,我却颇为自得。闭上眼睛时,心中荡漾。

当年我因为心里装着沈冲,一路与公子同车,却熟视无睹。在海盐的时候,我每每想起此事,皆深以为憾。

如今老天开眼,让我重来一次,真乃好生之德。

然而我想得着实天真,此番去西北,比三年前还着急。

出了雒阳之后,车马皆飞驰起来。公子下令收起都督的仪仗,众人带足糗粮,一切从简。天黑时,走到何处就在何处歇宿,每行半日便到驿站更换马匹,以免耽误行程。

一路赶来,公子不但没有三年前那样见到好景致便赋诗一首的闲心,就连到了夜里,他也时常疲惫不堪。

歇宿的去处也甚为不定。运气好时,遇到官驿豪富之家的田庄,以公子的身份,自可住得舒服。而运气若是不好,则须得夜宿。

对于我而言,我并不喜欢公子到富贵人家里去歇宿,因为跟三年前一样,这种地方永远少不得各种各样的女眷,藏在各处公子看得到的地方,挂着一脸傻笑,对他眉目传情。

简直岂有此理。

于是每逢天黑,路过修筑漂亮的田庄和邬堡时,我总是以应酬繁琐人情复杂为由,鼓励公子再走一段,宁可到屋舍不怎么样的寻常人家里去借宿。

而若能在屋子里过夜,公子无论多累,必会让人送些酒水和热水来,替我将脸上的假须卸去。

我觉得他乐在其中,因为每到这时候,他总是要亲自来动手,小心地将假须揭下来,然后将巾帕洗净,给我擦脸。

有时,他还会兴起,将揭下来的假须一本正经地贴到自己的脸上。

“如何?”他照照镜子,问道。

我看他贴得假兮兮的,忍着笑:“不如何。”

公子不悦:“十分难看么?”

“倒也不是。”

“那你亲我一口。”

我:“……”

白日里毕竟赶路太累,二人玩闹一会便须得抓紧休息。躺在榻上,说上两句话,片刻的功夫,不是我睡着就是他睡着了。

然而就算如此,每日早晨醒来,看到他宁静的睡脸,我仍觉得心满意足。

那感觉甚是奇怪,与□□、钱财之类我从前无比上心的东西无关,仅仅是看着他,我便觉得心神安然而愉悦,一路来的辛苦皆是值得。

我觉得,只要我们还想在一起,便不会有别的人和事能将我们分来。我可以每日都这么看着他,直到他终于从这浊世中脱身,跟我远走高飞。

那样的日子,似乎藏着无限美好的可能,只稍微想一想,便让人心驰神往,陶醉不已。

约摸二十日之后,凉州已经在望。

西北之地,天气比雒阳冷多了。如秦王所言,有些地方已经落了雪,遥望崇山峻岭,可见山顶上似撒了一层盐。

出乎意料,在雒阳时,凉州的局势已十分危险,人人都以为武威已经不保。可进入凉州之后,却见当地民人并无慌乱逃难之态。虽过路时,到处有人议论鲜卑人进攻之事,还有人说,凉州刺史郑佗已经逃到秦州去了,但后来鲜卑人被打退了回去,郑佗又回了武威。

此事教众人疑惑不解。

“鲜卑人如何退的?”他向打探消息的裘保问道。

“此事似无人说得清楚。”裘保道,“有人说是郡兵打退的,有人说是外军打退的,还有人说是天上神仙显了灵,鲜卑人自己退了。”

“这般大事,竟无人说得明白?”长史俞峥不解道。

裘保哂然:“小人去打探了半日,确是如此。”

公子眉头皱了皱眉,沉吟不语。

凉州刺史府和关中都督府都设在武威,进入武威郡地界之后,原都督府长史许仁率一众府吏前来迎候,凉州刺史府也派来了僚属,足有数十人,颇为盛大。

公子没有耽搁,进入武威城之后,先到都督府将原先印绶收用,交割了诸事。而后,径自往刺史府见郑佗,商议对付鲜卑人的事。

虽正值国丧,但到了刺史府,仍能看出郑佗的日子过得着实不错。

才进堂上,便觉暖气袭来,温香宜人。郑佗身上披着一袭看上去配贵重的裘衣,行礼时,肥胖的身体颇为不便。

“鲜卑人?”听得公子问起战事,郑佗笑了笑,将手中的象牙柄镶金拂尘一抖,道:“桓都督放心,那些鲜卑人,数日前已被我打得溃败,如今正龟缩在百里之外的山中不敢冒头。皆鼠辈耳,不足为虑。”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作者海青拿天鹅其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