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杜佑伐徐州 刘禹锡献策入城

杜佑既然兼任了徐泗濠节度使,便奉命调集大批战船,调兵遣将。

杜佑命部将孟准为先锋,同时命泗州刺史张伾同时起兵,讨伐张愔。

杜佑性敦厚强力,尤精吏职,虽外示宽和,而持身有术。性嗜学,该涉古今,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杜佑幕下多才,独器重青年刘禹锡。

杜佑和刘绪是好朋友,他在苏州做副使的时候,跟寓居嘉兴的刘绪多有交往,刘禹锡称其为叔叔。刘禹锡中进士后,成为闻名的青年才俊。杜佑是当朝重臣,也是著名学者。性格敦厚,为人宽和,但做官很有魄力,也很有政绩。杜佑特别嗜好读书,读书中思考富国安民的方法。

开元末年曾经担任阆州刺史的刘秩,写了三十五卷的读书笔记,号曰《政典》,非常受人推崇,杜佑看了这套笔记,悉心寻味,觉得言犹未尽,于是动手加以扩充,变成了二百卷,谓之《通典》。

刘禹锡入杜佑幕时,《通典》已完成,尚未献给朝廷。刘禹锡是这部书最早的读者之一,并以青年幕僚的身份在杜佑身边学习,受其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政治经验的熏陶。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刘禹锡为太子校书。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刘禹锡入杜佑幕,杜佑知道刘禹锡也是半个徐州人,且非等闲之辈,自从他赴扬州任节度使掌书记职务以来,经常随着杜佑四处奔波,察看地形,收聚粮草,调遣战船,训练士卒,撰写文告,上章奏表,批阅文件等,忙得不可开交,成了杜佑不可多得的左膀右臂。

刘禹锡作为青年幕僚,在杜佑身边学习,受到杜佑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政治经验的熏陶,长进很快,自然也成了《通典》这部学术巨著最早的读者之一。

二百多卷的《通典》卷帙过于浩繁,杜佑又编了个缩写本,即将其中要点辑录出来,自成一套《理道要诀》,利于阅读。

刘禹锡刚刚走上仕途,谈不上资历和经验教训,研读杜佑的《通典》,更有价值的是随侍杜佑,借助观察体悟《通典》中所谈的收发轻重之道和宽猛迭用的施政之法,得其精华,认识尤为深刻。

在杜佑幕府期间,跟好友柳宗元的书信往返未有间断。柳宗元得到一品宝砚,谓之叠石砚,长尺余,前面有拇指般大小的山峰三十六座,左右为“高原”,中间被艺匠凿出一方砚池。柳宗元将这件宝贝寄给了刘禹锡——

常时同砚席,寄砚感离群。清越敲寒玉,参差叠碧云。烟岚余斐亹,水墨两氛氲。好与陶贞白,松窗写紫文。

杜佑接到讨伐徐州乱军的指令后,便表请刘禹锡做做徐泗濠节度使记室参军,即机要秘书,秩级略高于七品。同时上书朝廷,请求亲赴行营:“今则幸遇殊奖,委之专征。以身率先,是臣素志。况闻徐州士众,本无叛心。苍卒之间,危疑至此。臣请自临疆场,亲领纪纲。”

刘禹锡随杜佑一起在行营,参与了杜佑讨徐战事的重要军机,负责起草公文信礼,很受杜佑的器重。刘禹锡“会出师淮上,恒磨墨于楯鼻,或寝止群书中”,在征讨期间的重要文告和表章,大都出于他的手笔。

杜佑先命部孟准为前锋,渡淮进击,被张愔所部击败。杜佑杖责孟准,之后上《请赴行营表》,请求朝廷批准他,亲赴行营,带兵作战。“今则幸遇殊奖,委之专征。以身率先,是臣素志。况闻徐州士众,本无叛心。苍卒之间,危疑至此。臣请自临疆场,亲领纪纲。”

淮水被张愔所部控制,杜佑不敢再贸然进军。

刘禹锡建议“开设营垒”,动员蕲县兵力助战,又命泗州刺史张伾率兵进攻埇桥。

张愔也不示弱,召集徐州众位将军在节度使衙门议事,分析周围各路唐军阵营情况,决定派出精锐骑兵,突袭泗州刺史张伾在埇桥外围的中军大营并焚烧蕲县官军所屯粮草。

果然,张愔派出的骑兵,连夜奔袭蕲县,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将官军所屯粮草焚烧殆尽。

泗州刺史张伾还没有弄清楚张愔骑兵的动向,就听大帐外面火光四起,一队骑兵如入无人之境,把个中军大营搅得翻天覆地,张伾在护卫的掩护下,仓皇逃离,大败而还。埇桥之围遂解。

讨伐徐州乱军的战局进展很不顺利,杜佑心神不宁,脸色苍白,神情阴森。

刘禹锡也是因为战事稍稀,冷静下来思考孟准、张伾失利的原因。

刘禹锡对徐州的地理环境情况还是比较熟悉的。通过两次与张愔徐州军队的交锋,已经可以明确看出张愔已经把徐州防范的重点放在了埇桥一线,而精锐之师——骑兵皆是这些年来利用马球赛训练出来的马球手,这些人勇猛无比,奔袭能力强,容易袭击主帅阵营,一旦主帅失利,整个部队也就失去了指挥,不战而溃。

如今淮南军队和泗州节度使张伾的力量基本同在一条战线上,且又彼此不好照应,各自为战,这是兵家大忌。至于张愔,之所以敢大胆突袭张伾在埇桥外围的中军大营并焚烧蕲县官军所屯粮草,就是考虑徐州城方面后顾无忧。

刘禹锡向杜佑建议:“如今张愔的主要精力是放在防守上,无心向外扩张,如果让泗州节度使张伾继续牵制埇桥方面,徐州必然动用主力抵抗防守,我们则可悄悄向徐州西北方向运作军队,将战场转向徐州后方,那时形成东南、西北夹击之势,战线拉开,张愔定然无法两头顾及,那时,任何一处进击徐州,都会形成徐州城被困的局势,毕竟我军力量大于徐州乱军人数,使其首尾自顾不暇,乱军必破也。”

杜佑恍然大悟道:“对,不与乱军正面交锋,使精锐之师从徐州西部北进,绕至黄河沿岸,突然东进,直指彭城后方,端掉张愔的老窝!”

杜佑派人联络泗州节度使张伾,重整旗鼓,拉出继续进攻埇桥的架势,又命一名牙将接替孟准,继续袭扰淮水一线,暗地里,杜佑则避开徐州西线防御,亲率大军北进。

张愔见埇桥一战,伤了泗州节度使张伾的元气,虽然张伾仍在虚张声势,却无进攻迹象,便命精锐之师撤回,另增派步军防守。淮水一线杜佑手下并无大将,便将吴蛤蟆从淮水召回,派另一名徐州军吏前去防守,由吴蛤蟆率领精锐骑兵在徐州城机动待命,防止杜佑北进大军从徐州西部淮北方向进犯。

杜佑北进大军在淮北一线果然留下零星部队以作东进之态,而精锐主力避开前线,仍在迅速北进至黄河岸边砀山境内。

刘禹锡连忙向杜佑献策:“此时如果我们转向徐州奔驰,想那张愔必然在徐州以西设有防范。我军暂时驻扎砀山,只需派一支队伍跨过黄河,突袭丰县境内,徐州离丰县尚远,防守薄弱,张愔必然调西部守军增援,那时我们再沿黄河南岸奔袭徐州西部,攻占九里山一带,将张愔援军两面夹击,同时号令淮水、埇桥方面加紧攻势,张愔必败退徐州城内,然后伺机将张愔围困徐州城内,乱军可破。”

杜佑觉得这是一个声东击西的好办法,遂道:“梦得所言极是,就按你的策划进行,将张愔南北分心,假如有一处队伍逼近徐州,他张愔只能死守徐州,那时便可围困徐州城,大局可定。”

计策既定,杜佑安排主力部队驻扎砀山观望徐州动向,只派孟准带领一支人马连夜跨过黄河,向丰县进发。又派出飞马通知淮水、埇桥两处佯攻不断。

刘禹锡向杜佑请求亲赴徐州城内,了解徐州城内军情,借机说服张愔停止叛乱。

孟准带领一支人马连夜跨过黄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丰县城,接着攻下沛城,徐州北大门被掌控。

与此同时,刘禹锡悄悄混入徐州城内。他不便先去见张愔,却奔燕子楼而来。(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